笑著哭--楊銀波回憶錄(下)

24小時中的兩個燒餅

手裡捏著沾滿汗液的20元錢,也不知是從哪裡來的什麼力量,我握緊拳頭,沿地圖一路奔走,來到菜園壩火車站。到達車站時,已是晚上九點半,腳步沈重,渾身疲軟,如臨大疾。天下下起小雨,人們紛紛躲閃,幾輛警車的警燈一閃一晃,某些人不斷斜眼、躲避。一名婦女向我靠上前來:「小夥子,住店嗎?走嘛,走嘛。」我已累得沒有了力氣,聲音孱弱:「要最便宜的。」「十塊,還可以沖涼。」我趕緊鑽進旅館,交錢領牌,沖涼入睡。

現在只朦朧記得隨後來了十多個民工,房間變得更為狹窄,空氣也驟然變得緊張。後來才得知,他們是五元/人,是一夥人擠著睡的,都是來搶著幫人挑貨的棒棒工。房間裡的聲音越來越鬧,我強忍著入睡,如此幾個鐘頭。快天亮時,大家又鬧了起來,我被驚醒。大家都頗落魄,我遂與他們閒聊起來,越聊越有勁,最後竟到一位民工被一幫富人打成重傷的事情,群情隨之激憤。外面的雨下得很大,我勉強再睡一睡,萬沒想到因太過疲倦而導致誤車,起床去買車票時,竟被告之「慢車剛走一分鐘」,而一小時前的快車竟要24元。我囊中羞澀,只能等明天了。

我盤算著從菜園壩火車站到朱楊站的九元車費,眼下能用的只有一元錢。至於從朱楊站到我的家鄉朱沱的船錢,就只能到時再想辦法,要麼──「到時乾脆走路吧,走三、四個鐘頭也不怕。」我想。眼下能用的一元錢,意味著要度過漫長的24小時。我決意已定,用這一元錢買下兩個燒餅,遂鑽入火車站廣場的「地下書城」。這輩子,我嗜書如命的習慣怕是難改,掏出紙和筆,在那浩如煙海的書城裡,我一一做著記錄。回想起來,那日我認真看全的書也竟有六本之多(《火與冰》、《中國刑偵1號案》、《醜陋的中國人》、《青銅時代》、《中國微型小說三百篇》,還有一本記不起名字了,是歷史上《紐約時報》對晚清、民國的報導,該書對之摘錄編輯而成),其它粗略瀏覽過的書籍、雜誌和VCO、DVD也不下100種。

這當中,也遇到過因看書看得太久或因記錄該書內容而被書店、書攤老闆趕走的情況。第一家趕我走,我就走第二家,有時看書看昏了頭,又走到趕我走的那一家,剛拿起書,就被罵道:「又是你!走走走!不要影響我做生意!」此等落魄,真是如今收藏眾多書籍卻只求擺個門面者所不可想像的。包裡的燒餅已然變冷,我吃得節約,等到各店、各攤都關門收攤之時,已是凌晨6點半,燒餅竟然還剩下一個半。我唯有躲在風雨飄打不了的角落,啃著燒餅,看著筆記,心中不勝喜悅,人更是不感疲倦和寂寞。看到幾個來得早的擦鞋的農村婦女,也湊過去聊聊彼此的見聞,感覺這一天終於沒有白白度過。最後,買上車票,順利抵達朱楊站。在等船處巧遇親戚,借到三元錢,
順利回到家鄉──朱沱。

彷彿一切皆歸平靜

當時的楊銀波,不知讓多少親人、朋友、同學、師長焦慮和失望:這個原本可以憑藉極佳的成績順利進入被他們視為「高等學府」去「深造」的「孺子可教」者,卻基於過於另類獨特的個性,固執地選擇了一條看似完全折磨自我、自毀前程的道路。那是個不平凡的暑假,所有同齡人都在不同於正常情形的心情支配下,要麼等待大學新生活的到來,要麼向親友借貸昂貴的學費,要麼向國家申請助學貸款,要麼收拾行李遠走他鄉以求打工謀生,要麼學點手藝,或搞泥水粉糊,或考取駕駛C照,或擺攤叫賣,或留守在家無所事事……。

而我,沒有選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條路。陪伴我的,只有書籍、紙、筆,以及一條陳舊的板凳和一片陰涼的樹林。日出而起,我紋絲不動地看書記錄,寫《驚世狂書記》、《山居遙悟》,洋洋灑灑,密密麻麻;日沒而歸,我既不憤怒、也不焦慮、更不急切地自然入睡,沒有失眠,沒有嘆息,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連60多盒音樂磁帶也贈與了一位友人。其間,做飯、挑水、割草、餵豬……。沒有人知道我究竟打算做什麼,我也沒有打算告訴任何人我要做什麼。

所謂「網路作家」

9月7日,五年前的9月7日,這一天我捏著父母匯來的800元錢,來到重慶西部城市──永川,以90元/月的最低價格租住在萱花路的「萱花旅館」407號房間,終日遊走於旅館、書店以及文曲路當時的「常俊電腦培訓班」(現已成立公司──永川常俊電腦網路信息公司)之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電腦,學習打字、文檔處理、圖片製作、網站建立……;也是我第一次開始網路文學寫作,學習投稿、學習寫稿、學習編輯、學習互動……。至今,我尤能記得我在著名文學網站《榕樹下》發表的第一篇網路小說《我像一個孤兒在這黑夜走著》,沒想到竟獲編輯鄭重推薦,如此一發不可收拾,詩歌、雜文、散文、小說、戲劇,雜七雜八,應有盡有。

想必我是中國作家之中過通宵過得較多的一人,從2001年10月8日起,直到2006年2月8日,這四年零四個月至少有80%的時間我都在通宵達旦地寫作,通宵時間超過12,500小時,許多文章、記錄、詩歌都已塵封或消失,真正發表出來的不及五分之三。從未擁有個人電腦時的網吧包月(其間有太多與網吧討價還價的經歷),到擁有個人電腦時的ADSL電信包月,我平均每天的在線時間超過十小時,最長在線寫作時間竟達52小時──超過兩天兩夜地連續寫作!強烈的表達衝動與被壓抑的表達慾望息息相關,後來更與被壓制的表達環境息息相關。當時的我是個什麼模樣?旅館房間之內,床上、床下、桌上、桌下,到處都是寫滿文字的紙,這種情況更多地發生在自己連給網吧的上網費都給不起的時候。

為了更便宜地上網,晚上11點鐘我都還在網吧外面等候,寒風嘯嘯,雙腿直抖,被凍紅了的雙手只能一個勁兒地搓磨、哈氣、搓磨……。當時的我,只吃得起蛋炒飯,家鄉人好心,多給些咸菜,就那樣將就著吃下去,須知這可能是一天中兩頓飯中的唯一一頓飯,更可能就是管全天的唯一一頓飯。晚上11點鐘一到,我迅速鑽進網吧,開始寫作。當大多數人都在打遊戲、看電影、聊QQ的同時,我卻在做著一份完全沒有一分錢收入,反而倒貼上網費和倒賠身體健康的所謂「工作」,並成為一個漸漸有了自己讀者的所謂「網路作家」。

網路的虛浮,曾一度令我浮躁、淺薄和急於表現,在缺乏深厚根基的同時向眾人展示的卻是一個空有熱情、華而不實的笑料。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我再次迷失了我自己,與之相伴隨的是健康狀況的每況愈下、文章水平的停止不前,焦急毛躁的心情由瞬間變化到較長時間之內。為此,我再度痛苦。眼看800元即將殆盡,還並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人的那個楊銀波,再次苦苦尋找工作。當時的想法是,只要吃得起飯,只要還能在網上寫作,那麼哪怕不要一分錢的工資我也願意。

事情常常出人意料,我當時幾乎走遍了在萱花路、文曲路、玉屏路、渝西廣場、體育館等大大小小的網吧,由於自己沒有任何網吧管理員的工作經驗,被一概攔出門外。只有在一個由朋友擔任網吧管理員的偏僻網吧裡,朋友才讓我偷偷上了13個通宵的網,在這13個通宵裡,我將自己當時的長篇小說《野草瘋長》打出了三分之一──近八萬字。結果,這位朋友被網吧老闆開除,朋友未責怪我,從當月工資中拿出65元錢,為我墊付了上網費。這段經歷,至今想來辛酸不已。中斷了網路,我的一切在當時看來已成晴天霹靂。90元/月的旅館也住不起了,只能從旅館搬出,來到位於城郊一帶的文曲村中一位叫張維清的農戶家中租房,房租是70元/月。

§§備受煎熬,卻又死不屈服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竟成了英語翻譯。說來搞笑,竟是給一對中、德戀人擔任英文翻譯。工作內容很簡單,接電話、打電話,寫信、回信,20元/次。一方是脾氣暴躁的小資女人,一方是落魄不已的德國老兄,我彷彿是個傳聲筒,以還算將就的英文一老一實地週旋著兩人之間岌岌可危的感情紐帶和利益交涉。最後竟發展到此女自殺但未成功,而後又反覆嘗試自殺但又反覆遭到阻止;而彼男則越來越情緒化,最終變成了他與這位女人──被我代替表達的「這位女人」──彼此憎恨、怒罵。看上去,就是他在罵我以及我在罵他。

如此戲劇性的事情,大約一個月以後我就「罷工」了──當英文不文明起來的時候,與不文明的中文真是相差無幾。事實上,當時的我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為人處事的準則,不願意屈尊在如此荒唐的事情之中,預防「空乏其志」的危害。而另一方面,也自然感到錐入內心深處的失敗感。那段時間,我經常流浪於大街小巷、山坡村落,披肩的長發在風中沙沙作響,單薄的身體在風中如柳葉飄零。那時,我常深情地哼唱著鄭均的《媽媽,你還是把我帶回家》、汪峰的《失敗者》、《媽媽》之類──

「媽媽,我是那麼孤獨,孤獨得就像路邊的一塊石頭。沒有夥伴,沒有情愛,靈魂的大門快要關閉。我徹夜地在街上游蕩,那感覺讓我忘了自己。我狂飲暴醉至天明,因為我害怕那致命的夜的清醒……」

「她說我就像粒空中的塵土,不能再和我一起飄飄蕩蕩。我知道這是唯一的結局,一個美麗的結局,所以我一定會面帶微笑,而內心卻在深深的哭泣……」

「媽媽,我想到過死。別擔心,其實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一人的感覺。無人問津,強顏歡笑,像一個找不到家的方向的棄兒。媽媽,我不能回到你的懷抱,因為我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不會對你說出我的痛苦,因為那是我最後的堅強……」

「媽媽,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凝視著深藍色的夜空。我真想是那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有無數個同伴。每當那失落的感覺包圍著我,我都會靜靜地望著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是我忘記了這個世界,還是它忘記了我……」

如此這般,感觸菲淺。

這不是我曾經所夢想的生活,就算贏得這世界又能算些什麼?巨大的失敗感和無處不在的壓力,每一天都在威逼著我向命運投降,並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所在。即使放在現在,我也不知道那無數個日日夜夜我究竟是怎麼過來的。縹緲而空洞的目光,冰冷而堅硬的世事,無法改變的摯愛衝動,前途一片暗淡的摸不到邊的前方……,所有這一切都在當時那顆備受煎熬卻又死不屈服的心靈裡攪拌著,攪拌著
……。

那樣一種生活,那樣一種感觸,刺激了我在創作上至今也無法企及的敏銳度和準確度,尤其是我當時的詩。「貧窮出詩人」、「憤怒出詩人」,這些其實都是表面現象,真正驅使那些創作的,是人的內心正在被外界一一點啃噬的同時,它總試圖有力地作出反抗,試圖讓每一次的出擊都能到位,就像你為了保存最珍貴的那些東西──譬如品格或者貞操──,都義無反顧地進行抗爭和維護那樣。死亡、失業、不得志,這都是當時所能想像到的。「這就是讓我迷失的那座城市」、「一滴一滴,滴成我沒有腳步的血路」,這些詩句曾經在無數個傍晚和深夜在心中有聲地響起。信息嚴重缺失,路途無人指引,前無殺手,後無救兵,這就是楊銀波在當時的狀態。我在渾渾之中漸漸地體會到中國社會的質地,「靠自己,一切都是靠自己」。

§§到湖南當流浪漢、旁聽生

2002年4月的最後一天,空氣中漂泊著迷朦的細雨。伴隨著憂傷與飢餓,拿著當時的知名少女作家春樹(春樹當時已出版《殘酷青春》一書)從北京匯來的1,000元助款,我第一次選擇了背叛──背叛父親的安排「去當兵」。我完全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準備,乘火車來到了完全沒有任何朋友的湖南。這是一次純粹的流浪,我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遊民。到長沙站時,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蜷縮一團,在一根大柱下緊抱瑟瑟發抖的身體深深入睡。「這個流浪漢」,旁邊響起眾人的指指點點。醒來後,我再次上車,下一站到常德──大案犯罪份子張君的故鄉。

在常德火車站,我詢問一名摩托車司機:「常德最有名的大學在哪裡?」答曰:「常德師範學院。」這是著名學者何清漣女士也曾去講學的大學。沒想到,我竟能在這所大學以「旁聽生」的身份扎根七個月之久。受一幫熱愛文學、音樂、法律的大學朋友幫助,我得以自由進出教室、寢室、圖書館、演出臺;在各專業、各人才、各角落,我都在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一一涉獵。與老外交流,與朋友合演,與教授探討,向圍坐同學演說,邀請教授對話……凡此種種,我都珍惜非常。為了延長這種寶貴的求知生活,我吃著蛋炒飯和咸菜,抽著別的同學丟下的煙屁股,住著40元/月的農戶瓦房(正對面是戒毒所),走著每天兩趟的60分鐘/趟的長路上學,寫著仍然痴情不改的文章和詩歌,廣交朋友,增長見聞。

沒有方向指引的撰稿路數,使我的大腦神經嚴重麻醉。如同當時一名頗似先知先覺者的山東女士所說:「你的內心確實淤積著大量的能量,然而這些能量彼此衝突,你完全是在消耗你自己,既找不到能量的有效釋放處,也找不到一個頑強的支撐點。因此,你莽撞、衝動、混亂、迷茫,無論多麼大的努力,最終的結果還是回到原點,等於零。」被生活所逼,我選擇了做家庭教師,去輔導一戶較富農家的初三學生和另一戶貧窮農家的高三學生,而自己所要求的條件,僅僅是輔導四個小時,吃一頓飯。

後來的結果表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該初三學生考入常德市重點高中,該高三學生考了近500分,終被長沙市某大學錄取。我的收穫是得到前者的300元酬謝費,但轉眼看到為了高昂學費一籌莫展的後者,又捐出150元以作支持。而這個「後者」,正是以40元/月的價格租房給我的房東的兒子,其名鄭勇,其父鄭彩樹。其間,我親眼目睹了這戶農家圍繞著學費而發生的各種悲劇,單是三人號淘大哭就不止十次。與鄭家臨別時,我將當時我最寶貴的隨身財產──音色純粹的橙色木吉它──留給了1982年出生卻一直稱呼我「楊大哥」的鄭勇。在我終於走投無路之時,受幾名同學幫助,我免費住進了大學男生院寢室,並與法學系、美術系、音樂系、中文系的眾多學生及校外幾個樂隊和樂器專賣店常相伴隨。

誓為生命之光而奮起

小時候,爺爺楊定發教我《贈廣賢文》,上有一句:「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當時未感有甚知覺,真正漂泊在外之時,這句話才顯得尤有力量。如若不是我的一番經歷與理想打動了諸多大學生,我當時的境遇或許只能去撿垃圾了──在湖南,我確曾撿過垃圾,後來被兩位朋友看到,彼此惺惺相惜,這才得以受到幫助。寢室裡、草坪上、教室裡、舞臺中,多少顆心靈瞭解到這樣一個流浪兒的故事!榮辱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真情與真愛。

我感激我所遇到的所有朋友,無論酒杯是否乾涸、煙卷是否熄滅、歌聲是否沙啞、時間是否短促,這當中的友誼都曾是那麼真實地存在過,並將永久長存下去。我曾以為,我會永遠陪在他們身旁;如今已經全部離去,在人海茫茫。飄然失落的回憶,是對昔日舊友的懷念,尤其是當時法學系的大二學生劉傑。該仁兄視我如同手足,對我多有幫扶,彼此意氣相投、談笑風生、趣事不斷。至今想來,劉傑也是我平生最值得記憶的患難之交之一。還有那個連姓名也想不起來的17歲的四川小夥子,他焦黃的皮膚、襤褸的衣裳,每天都烤著燒餅在校園附近沿街叫賣,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我餓得發慌、走路都打顫的時候給了我一個救命的燒餅。

諸位讀到這裡,應能聯想到這樣一個當時的我: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孜孜不倦地學習、交流和寫作,然而總是一無是處、處處不得志,危機時時刻刻都可能威脅到我,甚至於能要了我的命。正是這樣一個我,莫名其妙卻又志同道合地與眾多兄弟姐妹混作一團,唱著熟悉的歌瑤,頌著原創的詩歌,或者常得歡呼一片,或者根本無人喝采,時而瘋狂,時而寧靜,時而激越,時而冷清,沒有固定的規律,沒有固定的方向,只有瞬息萬變的內心,一直都在閃爍跳躍。

基於種種無法斷定的機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我,而我也試圖進入更多人的內心,去一明究竟。那裡的大學,那裡的鄉村,那裡的詩牆,那裡的戰爭遺蹟,那些受我幫助的孩子,那些幫助我的農民,那些受我幫助的文友,那些幫助我的兄弟,許多地方都有我的足跡,許多人都有我的印象。然而,這樣一個平凡人,在無法自救的同時,看似進入了一種新的生活,其實殘酷的命運並沒有因為其堅持而突然發生改變。一切的因果,都與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相關:今天是這個人一句話的靈機一動,明天是那篇報章一個事情的久久凝思,後天是自己望著天花板痛苦反思的某些神來之思。

那時的我,已然萌芽著異想天開的哲思、滔滔不絕的文氣、積水成溪的觀察、苦行僧般的調查、拍案而起的衝動、掙脫禁錮的怒放……。跌倒了又爬起,折斷了又結合,彷徨之中漸至清醒,壓抑之中力求解放。我說:「我要超越平凡,我要掙脫韁繩,為中國之青年爭銳氣,誓為生命之光而奮起!」為了找尋自我,我一天又一天地追問著「為什麼而活著」,在一堂堂旁聽課上,在一疊疊借來的書報裡,在一次次看到的時政新聞中,在一例例演講、聚會、對話、走訪、採集中,我總在苦苦地追問著這個問題。其實,如今也有許多人同我當初一樣在如此追問著,他們迷惑於生存與價值之中,走一處被碰一下,走一處又被碰一下,找不到答案──即便找到了,也對之束手無策。

只有愛,才能強大你自己

在很多人眼裡看來,我在那兩年是毫無價值的,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我在當時取得過某種成功,或者享有某種還算不錯的物質資源。但是在我眼裡,那卻是我人生最為寶貴的兩年,恰恰是因為這兩年,我才越來越明確一個人要戰勝自己有多麼不易,也使自己對於以後的諸多挫折有著強大的預防和承受能力。一句話:是不公的苦難與不平的道路驅使我頑強人格的形成。儘管那樣一些對自己不負責的選擇,使得這當中充滿了辛酸、流浪和飢餓,然而其反面意義也正在其中:那麼多人的命運無人眷顧,如果他們不能自己拯救自己,且無法感知外界的積極推動力時,其內心就將面臨徹底的崩潰。沒有愛,沒有靈魂,如同行屍走肉般飄浮於世,有甚者就會鋌而走險,以非常方式挽回自尊、失落和困窘,而其代價則是他人的無辜受難和社會的嚴重受襲。而我,已避免了這樣的死路。

我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我已從那個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艱難地走了過來。源於艱辛生活的經驗,使我更能敏感地抓住矛盾的所在,使我能夠更為輕鬆地知道某些事情得以成型或毀滅的誘因,「揮揮灑灑,將自然看通透」(臺灣伍佰語)。那些心路歷程乃是如此不平坦,世道之中啊,冷暖自知,唯有自己才知道這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回望我的過去,傷心也是帶著微笑的眼淚,笑著為這不尋常的人生路而哭泣,只為紀念那股巍然屹立的勇氣。餓肚子不怕,也不新鮮;沒錢上學不怕,更不新鮮;走獨木橋不怕,更不新鮮……,一個人真正怕的,乃是在無數挫折之中喪失自我、自毀靈魂的「明哲保身」式的或「身不由己」式的抉擇。

只有當你真正瞭解社會的結構、制度的運轉、世間的美醜、人性的善惡之時,你才能站得更高更遠地透析出此時此刻和彼時彼刻的自己,才知道什麼是「天無絕人之路」,才知道什麼是「路有千條萬條」。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夠把成敗、得失等一切本來就微不足道的東西看得微妙、放得乾脆、消滅得徹底,而把自由、權利等最關乎價值的東西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視同陽光、空氣和水一般必不可少。那些外在的種種掩飾與包裝,永遠都無法替代內在的關乎生命本質和終極需求的愛。是的,愛!也只有愛,才能真正強大你自己,並強大你周圍所有的一切。只有愛,才是生命的源泉,才是人的根本。

後記:別讓青春垂死,別讓熱血凝固

林林總總的記錄和思索,一直伴隨著我。我至今的基礎,都是在那些七轉八拐的人生盤山路裡艱難地建立起來的。這原本是我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一段時光,因為它曾是那麼刻骨銘心地折磨著我,而我也曾那麼盡心盡力地試圖尋找到關卡的出口;然而,我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迴避了這段時光(以上記錄的也僅僅是一些小小片段),因為一想到這不平坦的過去,我的眼淚總要止不住地掉下來。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噩夢,夢中我因被疑殺人而被捕入獄,在大喊「冤枉!」的同時也把自己驚醒在黑漆漆的夜幕中。由此,我想到那些盤旋於四周的冤魂,那些坐穿牢底的義士,那些被森森監獄關押著的無辜的善良百姓,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權利,他們的自由,就被這樣肆無忌憚地殘酷剝奪!而我的當年,只不過基於剛入世的打擊就已滿紙是淚。那麼,誰來為更多人的更多代價買單?誰又賠得起這些代價?

眼下,忙忙碌碌的諸多中年、青年、少年正在遭遇只有他們自己才最清楚的就業危機和人生抉擇,尤其是許多被教育拋棄或者拋棄教育的貧苦學生,所要經歷的就是一個充滿激情而激情很快就會被熄滅的「入世之難」。他們不但可能荒廢自己的現在,也可能荒廢自己的一生,為了生存,他們選擇妥協,選擇一條既往不咎、安於現狀、不敢想像未來的道路。與我當年雷同,他們信息缺乏、本領恐慌,卻要自己逼著自己去承受身體與心理都無法承載的負荷!

沒有人質疑這有什麼不對,甚至更多人希望這是對年輕一代的「磨練」。他們能夠看到「路有千條萬條」嗎?路究竟在何處?更多人的體驗是:能有一條活路已經不錯,剩下的就不必再想改變些什麼,最好將就著活下去,否則沒有人為你填補難以預料的成本,連國家也不能幫到你任何忙。沉默的依然是大多數,他們過著或一成不變或疲憊不堪或痛不欲生的生活,眼睜睜讓青春微微地垂死,眼睜睜讓熱血冷冷地凝固。而當年的那個我,只不過僥倖地硬撐了兩年,用汗水、淚水把自己重新浸泡成了另外一個嶄新的人,而後才讓生命有了再次燃燒的機會。

末了,以一首搖滾詩《掙扎中的自我》贈與諸位共勉,該詩亦是對於
本篇回憶錄的高度凝結。

  掙扎中的自我,
  激起胸中壓抑的火。
  不管是否繼續沉默,
  都已覺醒了幾多。

  掙扎中的自我,
  仍要放縱地高歌。
  就算世事坎坷多磨,
  也要真實地活著!

  滄桑的臉依舊,
  歲月無情地流走。
  夢裡回望舊山河,
  滔滔江水黃昏後。

  人生一場幾回合,
  禁不住熱血淙淙流。
  萬水千山在心中,
  盡入澀澀一口酒。

  掙扎中的自我,
  飛入帶刺的花叢。
  無論芳香有多少迷惑,
  都已舍棄昨日的我。

  掙扎中的自我,
  撫平家國的傷痛。
  即使找不到愛的影蹤,
  也要呼喊靈魂復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