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醫院關門學生自焚 印度抗議種姓配額愈演愈烈(圖)

 2006-05-28 18: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印度因大學種姓配額制度改革引發的抗議愈演愈烈。27日,「高種姓」階層的醫務工作者和醫學院學生的抗議活動進入第三週,有兩名學生甚至試圖自焚抗議。

印度輿論認為,消除印度種姓制度及其根深蒂固的影響,為「低種姓」創造更多教育和就業機會無疑是途徑之一,但如何推動這一目標同時確保社會公正卻值得政府思索。

醫院關門

在印度最大城市加爾各答,大約5000名反對種姓配額的醫生、學生在市中心遊行示威,引發嚴重的交通擁堵。加爾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一些「高種姓」助理醫生們封閉了邦立醫院的門診部,使得許多病人就醫無門。

在首都新德里,數千名「高種姓」醫生、教授和醫學院學生舉行遊行,他們揮舞的旗幟上寫著「拯救國家,撤銷配額」。

為縮小印度各個階層之間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鴻溝,印度政府最近提出,從2007年6月起,把「低種姓」階層的入學配額提高27%。這意味著在州立的醫學、工程學、管理學等學院內,將有49.5%的入學名額分配給「低種姓」階層的學生。那些學生從而能以相對較低的分數入學。

但這一政策引發「高種姓」階層學生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入學機會,而一些大學教授、醫生則認為,此舉會降低醫學教育的質量和醫務工作者的平均水準。

5月12日起,那些反對「配額」的醫生、學生等開始發起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撤回提案。

學生自焚

27日的抗議出現激化苗頭,先後有兩名抗議學生試圖自焚。

新德里警方說,名為裡什.古普塔的抗議者燒身自焚,胸口和手臂起火。當地電視臺畫面顯示,因為疼痛,這名醫學院學生的身子縮成一團,隨後他被送進一輛警車前往醫院。

醫生說,23歲的古普塔全身45%燒傷,目前情況嚴重。

另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導,27日晚些時候,東部地區的克塔克市又發生一起學生自焚抗議。報導說,名為蘇倫德拉.莫漢蒂的醫學院研究生在一所警察局前試圖引火自焚,幸被警方制止。

法新社說,這兩起自焚顯然受到1991年類似示威事件的影響。當時,為抗議政府提高大學和政府工作崗位中的「低種姓」階層配額的計畫,一名學生領袖拉吉夫.戈斯瓦米燒身自殺。那起自殺以及隨後的流血衝突最終導致當年辛格總理辭職和政府垮臺,配額計畫也隨之流產。

求醫無門

連續幾週的遊行導致許多病人求醫無門。

53歲的蘇錫亞.比比生活在加爾各答,受腎病困擾,他急於得到醫生診療。「我已經在醫院排了3天隊,但看不到就診希望」。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25日與抗議學生舉行了首次對話,他答應擴大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但是許多抗議者對此將信將疑。

「政府拿出胡蘿蔔對付我們,但我們不會因此終止示威,」加爾各答一名學生代表說,「他們必須給我們書面保證。」


鏈接:印度種姓制度與現狀

印度種姓制度起源於印度教,已有3000多年歷史。它把人分為4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即僧侶階層,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階層,為第二種姓,僅次於婆羅門,負責行政管理和作戰;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首陀羅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

除以上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觸的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印度大約有20%的人一出生就屬於「賤民」。

種姓是世襲的,不易更改。各種姓社會地位的高低、經濟狀況的好壞,大都同種姓有關。種姓制度把印度社會分成了若干社會集團,集團之間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有的種姓之間彼此仇視,相互詆毀。

為廢除種姓歧視,1948年印度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1955年通過消除種姓歧視的憲法條款,各邦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

為改變「低種姓」階層的社會狀況,印度政府在教育方面採取配額制度,給他們的子女入學提供方便,給予照顧。另外,為照顧低種姓者的就業,印度政府盡量為他們提供方便。如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工作人員中,為低種姓的人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額。

但要徹底消除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多造成的種姓歧視則還任重道遠,尤其是在廣大鄉村,情況還相當嚴重。在那裡低種姓的人再有錢,地位再高,高級種姓的人還是歧視他們。不同種姓之間至今仍時有流血衝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