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啊!」我深有感觸地說。
「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林老師補充。
我回憶:「日本當年利用荷屬印尼戰俘開闢泰國桂河的緬甸死亡鐵路,為此以及慰安婦事件,日本已經向荷蘭人民正式道歉與賠償。10多年前荷蘭民間團體在日本良心律師團的幫助下,向日本政府進行交涉時,我曾盡綿薄之力,當時我還為中國人民寫了一篇打抱不平的文章(見後),痛述中國人民損失最慘重,但卻以德報怨,不要日本戰爭賠償一分一毫。豈料日本右派既不領情,更一口否認日本侵略史實,還說南京大屠殺是杜撰的。
我仰天長嘆:「唉!人家德國人為自己的法西斯罪行而懺悔並下跪呢--德國人因而贏得歐洲人的諒解,大家不忘歷史,珍惜和平,面向未來而進行著真誠合作」。
林老師聲若洪鐘: 「在這件大是大非事件上,我向好樣的日耳曼民族致敬!」。
我無限感慨:「我們緬甸也深受日本法西斯蹂躪。但由於歷史原因,緬甸至今既不紀念,也不慶祝」。
林老師解釋:「緬甸志士為獨立而跑中國去日本,借力打力嘛!有人大加美化,說這一歷史壯舉是現代緬甸『以夷制夷』經典首版,接下來是變相翻印:50年代在緬北請毛軍打殺蔣軍,收復國土,毛蔣雙方死傷慘重而不敢吭聲。在全緬則讓緬華毛派與蔣派互相揭發攻姦,然後步步侵犯、肢解華僑華人的正當權益與基本人權,讓緬華毛蔣兩派啞子吃黃蓮,同時高度讚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不干涉內政』,讓中國政府對華僑華人遭受極不平等對待既不聞也不問。67年借反華反毛以逃脫全國米荒困境時,一邊拉緬華蔣派教訓緬華毛派,另一邊則用蘇聯熊來對付中國龍。。。真是玩得不亦樂乎!最近又在玩火--用印度來平衡中國」。
我說:「受英國百多年殖民統治,緬甸人確實恨透了英國人,空前地渴望獨立自主,所以才輕信日本皇軍會幫助黃種人趕走白種人,一廂情願大東亞共存共榮。沒想到為趕豺狼而引虎入室,日本法西斯不是吃素的--結果得不償失,人民不僅遭受空前未有的法西斯迫害與煎熬,同時也造成緬族與眾土族更加離心離德,簡直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我追憶:「國父昂山(Aung San,即昂山素姬之父)化了裝,由仰光坐英國輪船去廈門,本來說是去聯繫中共。他在廈門接觸到日本特務,得到『會讓緬甸獨立』的承諾後,就組織包括奈溫(Ne Win)在內的『30志士』,在1941年底遠赴海南島接受日本軍訓。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日本「顧問」的幫助下,昂山、奈溫等30志士,12月26日在泰國曼谷緬僑區與泰緬邊境,招募了緬民共1500人,組成了『緬甸獨立軍』,到緬甸境內四處鼓動緬甸人民挑糧擔水開路歡迎日本皇軍。在 1942年1月4日,『緬甸獨立軍』就引導12萬日本皇軍,由泰緬邊界沿三佛塔路(Three Pagoda Road)浩浩蕩盪開進下緬甸(Lower Burma),元月末佔領毛淡棉(Moulmein),3月3日渡過錫當江(Sit Taung River),勢如破竹。英軍不戰而撤退到中緬甸,故3月8日就接管了首都仰光。『緬甸獨立軍』這時已壯大到2萬多人,他們積極帶領日軍到處搜尋、殺害所謂的『英國走狗、幫凶、同情者』與『裡通英國』的同胞(英國統治緬甸百多年喲!),眾土族中,下緬甸的克倫族人民首當其衝--尤其是基督徒,接著是孟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因而加深了緬族與眾土族的歷史仇恨與猜忌」。
「1942年5月日本皇軍佔領了全緬甸,1943年8月1日宣布 「緬甸獨立」,將『緬甸獨立軍』改編為『緬甸國防軍』,任命昂山為總司令,並成立『緬甸獨立政府』,任命巴莫博士(Dr. Ba Maw)為國家元首兼傀儡政府總理,德欽妙(Thakhin Mya)為副總理,昂山將軍為國防部長,德欽努(即獨立後的吳努U Nu總理)、德欽丹吞、吳登貌三人分別為外交、農業、司法部長等。。。。。。眾土族不能理解,因而惶惑不安,暈頭轉向」。
「其實真正實權卻緊緊掌握在各『日本顧問』手裡。請注意:就在獨立這天,『緬甸獨立政府』就與日本國簽訂了同盟條約--支持日本的侵略戰爭,並正式向英美兩國宣戰。。。。當然,眾土族對緬族眼花繚亂的合縱連橫善變策略,個個目瞪口呆」
林老師指出: 「國父昂山將軍這時已經看出上當了!」
我說:「其實,鑒於緬族各黨各派目光短小、各行其是,當時緬共創建人昂山、德欽丹吞、德欽梭,議會民主提倡人德欽努、德欽妙、德欽拉波(Thakhin Hlabo),貧民黨領導人巴莫博士等,在1939年10月就成立了統一陣線--緬甸出路派(緬文名Myanma Thwet Yat Lan Gain,英文名『緬甸自由同盟』Freedom League of Burma),以共同反對西方殖民主義,求同存異地爭取緬甸獨立。當時大家推舉巴莫博士為主席,昂山為總書記,其餘為領導成員」。
「1940 年6月,巴莫、德欽丹吞、德欽梭,德欽努(吳努)等因反英言論而被英國當局投入永盛(Insein)獄。在8月,德欽丹吞、德欽梭,德欽努(吳努)等左傾領袖共同發表「永盛宣言」(Insein Sadan),指出與日本法西斯聯合以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是錯誤觀點與行為。他們堅持:當前的頭號敵人是法西斯。緬甸要獨立,必須先暫與英美結盟,共同打倒頭號敵人法西斯。1941年這些「左傾」的緬甸出路派領袖們,被英國轉移至緬甸中部敏建(Myin Gyan)監獄看管,他們把永盛宣言修改為「敏建宣言」,再次忠告所有革命志士與全體緬甸人民」。
林老師追憶: 「在日軍的猛烈進攻與包圍下,一心想盡快撤退到印度大本營的英軍怕得要死,慌得要命。於是按中英兩國1941年12月23日簽署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緊急北望向中國求助」。
我也以我所聽聞、研讀過的緬甸國內外史記與論述,娓娓道來:
「2月16日,中國遠征軍第5、第6軍由雲南邊境緊急向緬南、緬東地區開進,在英緬軍總司令胡敦的統一指揮下對日作戰」。
「日本皇軍與中國遠征軍都在爭分奪秒:日軍佔領仰光後,立即由仰光兵分兩路:一路自勃固(Pegu)北上,向英軍與中國遠征軍進攻,2月30日,日軍佔領東吁(Taungoo),再迅速沿鐵路北上,直取曼德勒。另一路則沿伊勒瓦底江北攻卑謬(Pyi Myo),在4月份,日軍已成功地把 7000英軍與數千美國傳教士圍困於仁安羌(Ye Nan Gyaing)油田」。
「中國遠征軍火速日夜急行軍,孤軍深入、勇往直前地奔來解圍。他們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地在仁安羌產油區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大長中華兒女志氣,也令英美同盟軍感激不盡」。
林老師:「最近,東吁埠中國遠征軍紀念館庭院的83歲前國軍『老黃忠』楊伯方老先生,指著『10萬國軍1個碑』,悲痛地告訴我,1942年3月,戴安瀾將軍統率的第200機械化師與幾倍於己的日軍第55師團在東吁交戰。苦戰 7天7夜,殲敵四五千人,自己方面也傷亡慘重,整個東吁市變成一片廢墟。戰至3月底,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200師余部被迫突圍撤退。。。。」。
『老黃忠』 楊伯方老戰士緊抱『10萬國軍1個碑』,老淚縱橫:「安息於唯一的墓碑上吧!10萬位為中華民族英勇犧牲的我戰友!您們是戰死異國的中國無名英雄,您們留取丹心照漢青!您們是我中華國魂!總有一天,已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會為您們的丹心忠骨建造英雄國墓,每年清明時節雨紛紛時,炎黃子孫們一定會來掃墓、感恩、致敬的!安息吧!天長地久,浩氣長存!」
林老師仰天大喊:「李登輝的哥哥為日本皇軍的侵略戰爭賣命,還獲入所謂的靖國神社被當神拜。現在國共已和解,為國犧牲的中國遠征軍,應盡早還其民族英雄神聖地位。這些中華無名英雄與日本法西斯侵略軍相比。。。。嗚呼!該在天上的卻不在天上!」。
「所有緬甸華僑華人都這麼說。顯然英雄所見略同!」我也無比激動。
等大家心平氣和,我才不勝唏噓地繼續話題:「這邊廂,超14萬國軍孤軍深入。那邊廂,日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由泰國清邁調遣數團奇兵向中國邊界乘虛突擊包抄,4月28日切斷滇緬公路,封鎖了中國唯一的西南外援路線--這是日本徹底亡華所最需要的,同時堵死了中國遠征軍的退路,並乘勝追擊一心往印度撤退的英軍」。
我追述:「英國的戰略是放棄香港、新加坡、馬來亞、緬甸而固守其大本營印度,滇緬公路並不是英國的生命線。所以英軍倉惶退入印度,拋下10多萬中國同盟軍在緬甸於不顧。中國軍深陷敵地,背腹受敵。走投無路的5月上旬,西路中國遠征軍只好遠走印度,中路與東路的中國遠征軍,則越過瘧疾流行的緬北野山惡水荒林,繞道退入雲南。因補給斷絕,死、傷、病極其慘重,8月上旬,已安然退到印度與滇西的三路中國遠征軍僅剩4萬人。千千萬萬中國人傷心痛哭!」。
「日軍則鬥志昂揚,5月1日攻入曼德勒,乘勝進軍八莫(Bamaw),密支那(Myit Kyi Na),不久緬甸全境落入日軍手中」。
林老師捫心自責,頻頻擦淚:「唉!中國遠征軍出國英勇抗日、捨身保家衛國,真是可悲可泣!更是可敬可佩!歷時三年零三個月的兩大出國遠征,中國40萬大軍,傷亡接近20萬--10萬國軍在東吁安息於一個碑,其他10萬忠魂至今仍然在茫然遊蕩,雖然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下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頁!。。。。。超過半個世紀,我們老誣蔑國軍怕死不抗日,老罵國軍是國民黨反動派蔣匪軍。見到斷手缺腳、流落緬甸異鄉的國軍戰士黑戶口,我們總用白眼蔑視、三角眼怒視這些蔣匪軍,冷言譏諷、惡語謾罵這些反動派,有的還『大義滅親』,向緬甸當局告密。。。。。太不應該了!」。說畢,林老師淚如雨下。
我心如刀割:「日本極右組織說,支那人並不是大和民族所敬仰的漢唐盛世之大漢人大唐人。支那人是一盤散沙,人多並不勢眾,自私自利窩窩囊囊只懂窩裡鬥,一個支那人單打獨鬥還可圈可點,三個支那人一同去打水,就會分裂成兩三派,最後誰都喝不到水。真丟盡亞洲黃種人的臉!我們大和魂手提日本扑刀進入窩囊的支那,就是去教訓與開化這些賤民頑民--我們不是侵略喲!」。
我繼續追述:
英軍與中國軍痛定思痛,1944年夏季進行聯合反攻。日軍以攻為守,10萬精兵冒然越過印緬邊界,向印度英泊爾進攻。英印軍隊在大本營深挖洞,廣積糧,以逸待勞,嚴陣以待。因天時、地利、人和而捷報頻傳。日軍大敗!
1944年底,在中、美、印等同盟軍的大力支援下,主力英軍開始大舉反攻緬甸。
中國軍隊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共17個月,在上緬甸(Upper Burma)奮勇殺敵4。8萬餘人,俘虜日軍647人,收復八莫、臘戍(Lashio)等50座大小城鎮,解放緬甸領土8萬餘平方公里。
乘著緬北一片大好形勢,精銳英軍也在緬甸各族人民的支援下一鼓作氣,由中緬甸向下緬甸節節挺進,1945年初,英軍收復了瑞波(Shwebo)、望瀨(Mon Ywa)、良宇(Nyaung Oo),3月3日攻克了軍事重鎮密鐵拉(Meik Ti La),20日光復了曼德勒。緬北緬南的大反攻大掃蕩,大滅日軍威風。
1945年3月27日是如虎添翼的大好日子--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Anti-Fascist People』s Freedom League)與中、英、印、美等同盟軍攜手合作,發動了緬甸全國抗日武裝起義--尤其是昂山總司令領導的緬甸國防軍,緊密配合英美同盟軍,向日軍狠狠反戈一擊。。。。5月1日光復了首都仰光,大大振奮緬甸全國上下民心軍心。
僅僅在下緬甸,眾叛親離的日軍,被緬甸國防軍、緬共人民軍與英美同盟軍等斃傷共1。3萬人,俘虜200餘人。日軍自知大勢已去,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條。
歷史就是歷史,誰也篡改不了、抹殺不了,更否定不了。尊重歷史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家國與民族。我們紀念反法西斯戰爭,不是要煽動仇恨,而是要喚起苦難的民眾,勿忘歷史地面向未來,珍惜和平地平等合作,不亢不卑地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貌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