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武漢大學櫻花捲入國恥之爭 外國媒體關注

 2006-04-08 00: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場關於「是恥不是花」與「是花不是恥」的爭討正在網上迅速升溫

「追飛揚花瓣,追飛走的夢,登上城堡遠望,遙岑入明眸……再次看到風吹過,櫻花兒飄落,不認識的身影在追逐,不肯走。」這首由武漢大學學生自創的校園歌曲《櫻園夢》在校園內傳唱許久。春暖花開,武漢大學的1000多株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櫻花和雲南櫻花也競相綻放。被譽為「櫻花城堡」的老齋舍與它面前這條「櫻花大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隨著一年一度的武漢大學櫻花節於3月下旬開幕,一場關於「是恥不是花」與「是花不是恥」的爭討也迅速在網上升溫。3月31日的英國《泰晤士報》對此事進行了報導,該報稱「這些櫻花捲入了中日民族主義的對立紛爭之中」。

是恥不是花?是花不是恥?

在國內一門戶網站的觀點交鋒欄目裡,爭論相當激烈。認為「是恥不是花」的網民指出:櫻花雖美,但國恥勿忘。武大的櫻花正是侵華的罪證。那裡的櫻花,是為了慰問日本士兵,鼓舞他們的士氣,以望其為繼續侵略而努力。所以,這裡的櫻花不能成為全國人民追逐、「仰慕」的對象。而認為「是花不是恥」的網民反駁說,「樹本無辜」,「景物無分國界也」。他們認為,「這些櫻花雖然的確是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產物,但它本身是無罪的;人們之所以會欣賞它,喜歡它,完全是因為它自身的美麗。花只是花,花無罪。人犯的錯誤是人的錯,對櫻花的喜愛和對日寇侵華暴行的憤恨,根本就是兩回事;單純的藝術欣賞和民族仇恨的情緒,實在不應強扯在一起。」

一位自稱武大學生的網民則表示,日本人種下的這批櫻花,也不失是國恥教育的好素材,當年武大的周鯁生、李達等諸位校長對這批櫻花均未砍伐之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侵略之櫻」已謝,友好之櫻常開

網上爭論火熱,而美麗的武漢大學校園依舊人頭攢動。櫻花並不為武大所獨有,武漢市成片的櫻花林就有五六處,如東湖磨山公園、青山公園、武漢音樂學院等地,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賞。據不完全統計,在賞櫻高峰期間,一天進出珞珈山觀看武大櫻花的人次超過10萬,整個櫻花節期間賞櫻的人數超過百萬。

談起武漢大學櫻花的來歷,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會創始人吳驍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939年前後,為了緩解住在這裡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懷著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侵華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這便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日軍當年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民黨將領張軫師長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

櫻花樹的生命週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當年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中國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周恩來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1982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保留櫻花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櫻花有什麼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櫻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好看,我們就能去欣賞。更何況,我們國家也是櫻花原產地之一,而且現在我們看到的櫻花已經不是當年侵略的殘留物,而是中日友好的見證。」對於網上出現的爭論,武漢大學新聞學院的徐同學言至於此,甚至有些「氣憤」。

武漢大學社會學專家周運清教授指出,對於武漢大學櫻花的問題一定要從歷史的眼光看,著眼於長遠。美麗的櫻花是全人類的財富,草木是無辜的,不能給它們「貼標籤」、「戴帽子」。現在的櫻花是歷史上經歷多次種植形成的,要瞭解歷史,國與國的關係、民族與民族的關係也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目前雖然中日關係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但我們更要從長遠考慮,立足於我們自身的發展才是關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