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慢性疾病可能10年內在亞洲奪2.7億命

禽流感讓全球聞之色變,但衛生專家警告說,慢性「生活習慣病」造成的危害其實更大,未來十年內可能有兩億七千萬亞洲人因此喪命。

各國投注經費不足

雖然各國政府目前正積極籌措經費,並制定防治禽流感大流行的應變計畫,但對於防治癌症、糖尿病、呼吸道及心臟疾病等亞洲地區最可怕的疾病,各國投注的心力明顯不足。

設於澳洲的國際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齊密特教授說,各國政府持續關注對抗愛滋病,近來更把注意力放在對抗禽流感上,然而在此同時糖尿病患者卻激增,糖尿病已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齊密特指出,澳洲政府斥資澳幣一億七千萬元(約台幣四十億元)來應付可能發生、但也可能不會發生的禽流感大流行危機,不過,澳洲目前正面對極嚴重的糖尿病問題,澳洲政府每年對此卻僅投注澳幣五百萬元,兩者完全不成比例。

在世界衛生組織七日為「世界健康日」展開宣傳之際,印度和中國等國卻面臨慢性疾病所引發的健康危機,慢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如瘧疾、愛滋病和結核病等傳染病。

習慣差致健康惡化

隨著亞洲各國經濟逐漸發達,亞洲人的生活習慣也愈來愈不健康,久坐不動的工作、飲食習慣不良、抽菸及喝酒等,都是亞洲人健康惡化的原因。目前印度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居全球之冠,二○○四年達三千八百萬人,二○二五年時,更可能增至五千七百萬人。到二○二○年,印度每年死於慢性疾病的人數,可能高達七百六十三萬,佔所有死因的六十六點七%。

世衛組織統計,二○○五年至二○一五年間,亞洲可能有高達兩億七千萬人死於慢性疾病,其中多半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及印尼等低收入國家的窮人。

齊密特表示,糖尿病在中國從幾乎不存在到變成與西方國家相同的嚴重程度,只花了二十五年,而在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的柬埔寨,上述發展更只有十年。

世衛組織也指出,在抽菸人口眾多的中國,有五分之四的人死於慢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也佔了所有死因的十七%。未來十年,慢性疾病在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高達五千五百八十億美元,在印度則是兩千三百六十億美元。

自由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