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變態上漲的弊端
★房價的泡沫增大
★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遏制房價上漲的利好
★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軌道
★ 樓市消費更合理
炒房團是罪魁禍首
深圳英聯國際董事長郭建波:炒房團是導火索
炒房團是房價快速上漲和波動的主要誘因。由於目前房地產對銷售市場的監管有很多漏洞,變相地給游資的轉線提供了機會,上海的房價波動證明了這點。炒房團和莊家坐莊的原理是一樣的:通過炒作一些房地產熱點城市的標誌性產品,以及在房源供給上和開發商達成某種默契,從而影響消費者的價格預期,刺激場外資金跟進,從而迅速拉動房價上漲。
政府難辭其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群群:身居幕後縱容炒作
一些地方政府,身居幕後縱容投機炒作,成為土地適度飢渴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土地開發權錢交易的參與者。一些地方政府公然違背國家政策,成為坐地經營的炒房勢力。雖然不能肯定最大的幕後炒房者是地方政府,不過地方政府絕對是近年中國炒房的核心組成部分,和開發商一樣是炒房大軍中的大贏家。
房地產批評家竇化侖地方政府難辭其咎
目前地方政府賴以主動推動經濟增長並能夠獨立支配的只有土地這一項核心資源了。這意味著,房地產膨脹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與此同時,它的成本卻仍然是零,因為土地的減少,銀行的壞賬、資源的衰竭幾乎都不是由地方政府來承擔最終責任的。地方政府作為最大的受益者是難辭其咎的,因為是受益者,在穩定房價等工作中就無法堅定的執行國家的一系列指令,對房價的上升或明或暗的起了包庇的作用。
開發商是始作俑者
一位四川籍開發商借各種手段抬高房價
房地產商手上往往都有獵頭公司招來的資深會計,深諳開發商做假賬的需要,可以輕車熟路地將樓盤賬目上的成本金額加大。明明賺一個億的樓盤,可以處理成只賺四千萬或者更低,給外界造成樓盤成本越來越高不得不提高售價的假相。也有地產商採取更直接的騙人手段如捂盤惜售、炮製地荒論、安排民工排隊製造虛假繁榮等假相。
上海市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林興:開發商之間合謀競價
一些開發商之間、開發商與銷售商之間、銷售商與中介之間,合謀製造虛假信息,相互聯手抬價,逐層加碼,利益共享。另一方面,價格同盟在所謂的"定價策略"方面也有體現,幾乎所有新樓盤開盤,都會以周邊已售或待售房價作為定價參照,相互競價。
專家鼓吹房價上漲
中房協副會長顧雲昌房價肯定上漲
"國八條"出臺的宗旨是要穩定房地產價格,結果造成了大多數人對樓市選擇了觀望。不過時間一久,人們發現房價並沒有像原先所期望的那樣大幅下跌。如果某地區供應量很小而需求很大,房價肯定會上漲,一座城市要保持房價的平穩一定要在土地的調控上把握好,開發商也應在銷售時機上把握好。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周曉虹:城市離不開炒房人
一個城市沒有炒房的人肯定不健康,但是如果一個城市都在炒房肯定也不健康。因為沒有炒房者說明房地產業本身不存在利潤的空間,而其數量過多則會給買房自住的購房者增加一筆沈重的負擔。
◎相關鏈接:炒房
拉攏銷售人員低價團購 溫州人京城炒房大揭秘
在去年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嚴厲打擊炒房行為之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業內人介紹認識了一些在北京炒房的溫州人。時至今日,記者獲悉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至今仍在京城走著以炒房為主的發財之路。嚴厲的房地產新政難道難以遏制他們的炒作行為,還是他們又尋找到了新的炒房「高招」?本報記者經過半個多月的採訪調查,發現炒房者「空手套白狼」的過程中拉進了更安全的「合作夥伴」:那就是一線的銷售人員。
去年來華炒房熱錢達23億美元 今年將大幅增長
2005年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金額高達23億美元,其中購買商鋪和寫字樓的資金有16億美元,投資力量的主體為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資金,以上是房地產投資管理及服務公司仲量聯行日前發布的最新全球房地產資本報告中提供的消息。
調控政策遭遇強硬阻力 地方政府成最大炒房者
堅持了兩年的房地產調控在地方上正遇到強硬的阻力,這給中央最初全面推行調控政策的預想造成障礙。3月初,有市場觀察人士發出警告,認為針對中國房地產的調控成敗將最終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態度,房地產市場的秩序與理性能否得到恢復,前提首先必須是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馴服地方政府。
用五成首付抑制炒房 業內人士意見不一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洪可柱針對商品住宅空置率上升、首付比例過低的現狀,在議案中建議將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提高到40%一50%,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大量建設50-80平方米小戶型住宅。
溫州人"新炒房秘笈":從拍賣行買便宜房賺大錢
「2006年投資房產的策略是通過拍賣行買便宜房子」,這是一小部分溫州人的「新炒房秘笈」。
從炒房炒煤到國企 溫州購房團轉戰北京幕後
「我們來北京沒有別的目的,就是來賺錢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開宗明義。2月25日,由他帶隊的包括中馳財團、興樂集團等溫州 65家企業財團,開始考察北京180家資產超過300億元的市屬國企項目、50家中關村高科技企業以及部分金融項目。這是溫州商人第一次組團進京,在此之前,他們抱團征戰,足跡幾乎踏遍了全國,生意做到了數十個國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