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稿】德先生和賽先生在中國

作者:孤山  2006-03-15 15: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大紀元時報的"九評共產黨"提到了中國近代對西方入侵一波比一波激進的對應,直至最後一波以五四運動為代表的文化層面的全面西化和共產主義的引進。

在這期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引進了"民主"和"科學"的概念,按照當時的習慣,根據原來的英語發音起了兩個非常中國化的名詞"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當時中國的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們確實相信這兩位可愛的外國先生可以救中國。

近一個世紀過去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在中國的遭遇可說是天壤之別。特別是中共在大陸建政以來,民主退到了自從中國引進這一概念以來的最低點,胡錦濤甚至提出了意識形態向北朝鮮學習的口號。與此同時,科學卻被祭上了神壇。

中共為什麼如此推崇科學?這和共產主義理論建立有關。馬克思在提出共產主義理論的時候,正好是西方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發展互相促進,使得整個社會的面貌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細胞的發現、進化論的被普遍接受,從大機器的設計、生產到天體的運動規律都可以被新發現的物理學定律準確的計算出來。這些正好可以被用來作為無神論推翻現有社會制度的武器而被結合到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中去。特別是弱肉強食、生存競爭的進化論,成為馬列主義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的 "自然科學根據"。

在中國,科學的主要作用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為中共獨裁政治服務。大躍進、全民煉鋼、畝產幾十萬斤,最不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就是。典型的例子是"水利"建設。中國從大禹治水起,主要就是一個"疏"字,中共上臺,就是一個"堵"字,全國建水庫8 萬8千座,人為造成了4千萬生態難民;為了證明"黃河清、聖人出",建三門峽水電站攔腰切斷黃河;即使在證明了黃河大壩是遺患子孫萬代的禍害工程之後,又一意孤行的建長江三峽大壩。1975 年河南板橋水庫決堤,一週內死亡20萬人,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科技造成的災難第一位,超過前蘇聯的契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至今無人為此負責!庫區移民成了中國人民中最悲慘的一群。這些參與造成了災難的御用科學家們至今還頂著中共的桂冠主掌著對億萬人民的生殺大權。

在中國,科學的另一個用途是作為打擊宗教信仰的武器。在中國的教育系統中,不僅沒有宗教知識的教育,而且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把所有的宗教信仰說成是落後、愚昧、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工具,並且是和馬列主義科學觀相對立的。如果當局需要,只要把宗教信仰團體和個人扣上"偽科學"、"反科學"的帽子就足以置其於死地而不得翻身了。"科學"成為本身不需要證明的絕對真理和中共手中的致命武器。

在中國,誰擁有對"科學"的解釋權?第一種是黨及其喉舌,這幾天,中央電視臺從早到晚不停的採訪作為政協、人大兩會代表的黨政官員等,人人口若懸河的大談"科學發展觀",似乎不談科學就對不起到北京的這一趟免費旅遊。不過什麼是"科學發展觀",恐怕是誰也不知道。第二種是中共的御用科學家。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研究項目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由於緊跟黨的路線,因此永遠正確;對不同學術觀點,利用黨的專政力量壓倒對手。這方面的典型就是萬金油"科學家"何祚庥。此公長期在黨的宣傳部門任職,參加過批判"摩根基因遺傳學說"、梁思成建築學、積極鼓吹過"層子模型"及層子以下的無子(無產階級子)、前子(前進子)和毛子。最後,何祚庥還領銜發起了一場"捍衛科學尊嚴,反對偽科學"的意識形態運動。擁有"科學"解釋權的最後一種人是基本不懂科學的"反偽科學愛好者",如黑龍江商學院畢業的新聞記者"社會工作者"司馬南,沒有做過一天科學研究的 "科普作家"趙致真等。他們不僅自認為有定義科學和偽科學的權利,還有把被他們定義為"偽科學""反科學"的人用專政工具消滅的權力。不過這個權力,和那些御用科學家一樣,並不來自於科學,而是來自於他們所依附的中共及其控制的國家機器。

從晚清洋務運動以來,中國從來就不缺科學技術,缺乏的是真正的科學精神。而真正的科學精神不能脫離社會的大環境獨立存在。壓制德先生、獨尊賽先生,賽先生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了統治者手中的工具

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