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環保報告指中國生態環境積重難返

中國民間環保團體首次編寫的中國環境年度報告近日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目前中國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已積重難返,其中去年底的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更突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下嚴峻的環境問題。

香港「大公報」引述中國「自然之友」副會長楊東平說,二零零一年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畫」提出國家環境保護目標,不但沒有實現還更加惡化,預估到二零二五年左右,中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將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一。

楊東平表示,在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轉型下,由於多年的累積、落後的環境治理以及監管水平,中國環境污染積重難返,事故進入高發期,呈現一觸即發的危險態勢。

報告說,中國的污染已出現「複合型、壓縮型」特點,已開發國家在工業化後期出現的污染公害,在中國開始普遍出現,而中國已沒有繼續支持目前經濟增長方式的環境容量。

報告認為,未來十五年,中國人口將達十四億六千萬人,到二零二零年經濟總量將增長四倍,不斷增加的經濟規模和人口,將對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按照目前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中國環境污染負荷將增加四倍至五倍。因此「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期,中國的環境與發展矛盾將最為突出。

報告說,隨著民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非政府組織(NGO)和中國政府合作推進環保,已成為中國環境保護領域的特點和新趨勢。

「自然之友」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三月,是中國第一個註冊成立的民間環保團體。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擔任會長,中國社會文化及教育問題專家楊東平任副會長,目前會員八千多人。由自然之友會員發起創辦的NGO已有十多家。

據統計,目前中國約有一千多個本土環境NGO,其中草根組織一百多個,學生社團五百個,其餘是中國各地有政府背景的環境NGO(簡稱GONGO)。

報導說,這些GONGO擁有較強的專家優勢、政府認同以及體制內溝通渠道,對公共政策具有影響力。

這些NGO組織已成為普及環境教育和倡導民眾參與環保的重要力量。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