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太平洋風云:美國海軍為中國而來?(組圖)

 2006-02-23 01: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華盛頓觀察》週刊徐琳/美國海軍於2月14日宣布將於2006年6月至8月在太平洋舉行3場演習,預計將集結美國西岸3個航母戰鬥群,加上另一個由大西洋艦隊指派參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魯格海德(Admiral Gary Roughead)上將強調,此次演習陣容之龐大是近10年來首見。更有人說,這樣的海軍集結規模是美軍自撤出越南後3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由於美國四年一度的國防評估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即QDR)才於2月3日出爐,報告中直指中國是「最有可能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的國家」,美國這次的大規模軍演也被不少中西觀察家認為是「衝著中國而來」。《華盛頓觀察》週刊走訪的數位中美軍事專家卻婉言,美國這樣的大動作與其說是為了同中國的潛在軍事衝突作準備,倒不如說是更為了安撫美國 「憂慮」的亞洲盟國。

「剛出爐的QDR中有一個想法是很對的,那就是國際局勢的緊張來源由過去的歐洲轉移至亞洲。美國在深陷伊拉克戰事的同時,一些亞洲國家的軍事力量正在崛起中,美國在亞洲的盟友,例如日本,對這種力量平衡的改變十分不安,希望美國能插手。」美國賓州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阿瑟.沃德倫(Arthur Waldron)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辯解說,「中國是這個軍力平衡改變的幕後推手(driver)之一,但美國軍事部署並非單單直接衝著中國而如此改變。集結這麼多的航母戰鬥群也並非那麼不尋常。」

美國演習為日印?

「雖然美國海軍自冷戰(結束)以來進行了一長串跨國海軍演習,但是,分析這次太平洋演習(的用意)應該透過美國和亞洲(國家)對中國軍力擴張而焦慮漸生這一視角。」華盛頓國際評估策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中國問題專家裡查.斐舍爾(Richard Fisher III)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道,「這次和過去所有的美國軍演的首要的目的在於,確認美國捍衛亞洲和平的承諾。」

位於華盛頓的軍控研究智庫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核信息項目主任漢斯.克里斯汀生(Hans M. Kristensen)也向《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他認為中國只能說是軍演的「因素」之一(a factor),但沒有任何證據說明軍演是直接衝著中國而來。

「美國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北部區域都有重要利益牽扯,前者是海上運輸的主要通道,後者則離波斯灣很近,演習不見得就是與中國緊密相關。」克里斯汀生說道, 「過去冷戰時期的對手蘇聯已經不復存在,美國海軍的戰鬥群本來就經常駐紮在太平洋,現在美軍將軍事部署重心轉向太平洋,航母數目有所增加,鄰近地區若出事,就更能迅速前往。這樣的部署並不是為了反映中國的軍事威脅升高,而是美國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一部分。」

沃德倫說,20年前沒人會相信中國將有能力攻擊航母,現在,中國自己就擁有從烏克蘭購得的航母,這使得「日本很緊張,印度自己也說她發展彈道飛彈是針對中國而來。」沃德倫教授認為亞洲軍力平衡的確影響美國的戰略思維。他說:「亞洲現在有一場軍備競賽正在進行中。從巴基斯坦和印度,一直北上到朝鮮半島、日本和俄羅斯,而促使軍事競賽發生的推手就是中國,使得亞洲的軍力平衡開始轉移。」

美國四年一度的國防評估報告(QDR)旨在對美國未來20年的軍事戰略提出方針和規劃,包括軍事預算、軍備採購優先順序和必要的軍備能力。新的QDR中強調,美軍應該更快地將部隊派遣至戰區,以應付如恐怖份子的非國家實體,以及國家的軍事挑戰。在提到後者時,報告點了中國的名。報告中針對太平洋軍事部署調整的內容包括建造遠程武器,將太平洋潛艇佔全部潛艇的百分比由現在的50%提高到60%,並在太平洋地區長期部署至少6艘航母。此外,美軍預計增加在關島的駐軍──包括海軍陸戰隊(Marines)的數量,並在2008年前以核動力潛艇「華盛頓號」取代傳統動力的「小鷹號」,進駐日本橫須賀港。「小鷹號」 是目前美國海軍仍在服役中役年齡最大的航母。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圖片

中國威脅論捲土重來?

美國國防部雖然沒有在QDR中直言這樣的部署是衝著中國而來,但是五角大樓高層每每提到中國時,都不忘強調對中國「意圖不明」的憂心。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非爾德在2005年10月首度訪華時說,中國的軍力增長在「秘密地進行中」而不對外界解釋緣由,是送出「令人不解的信號」(mixed signal);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魯格海德在2月14日的一場餐會上也表示,他不將中國視作威脅,但是中國軍力快速增長背後的「意圖不明」(a little unclear),並呼籲中國「增加透明度」。

斐舍爾強調美方和其在亞洲盟友們對中國的軍力增長感到十分「焦慮」(anxiety),而這也是美國軍方在QDR中調整部署的主因。「中國謹守《孫子兵法》中『能而示之不能』(即隱藏自己軍事實力)的計策,所以中國必須為製造恐懼負責,」斐舍爾說。他指出中國這種做法恰巧也是她結合軍事和經濟實力,在亞洲煽動反美領導情緒的外交策略的一部分。

除了稱中國隱藏實力的「欺敵戰術」讓人突增不安全感外,沃德倫也直指「中國沒有敵人」,因此「沒有需要發展這麼多導彈」,這麼做也與「中國想要和世界和平共處的主張不符(mismatch)」。他將中國比喻成一戰前的德國,稱當時極力構建強大海軍艦隊的德國欺騙深感懷疑的歐洲鄰國,而姑息德國的結果就是一戰。

沃德倫目前也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y War College)教授海軍戰略和政策。他曾在美國右翼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擔任亞洲研究部主任,對中國的立場一向較為強硬,其意見可作為美國對華政策鷹派的代表。隨著QDR的出臺,以及美國國防部情報局(DIA)和美國《國家情報估計》(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針對中國軍力的評估文件遭美國右翼媒體曝光,華盛頓主張「中國威脅論」的一派似乎有佔上風的趨勢。

最近由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共同撰寫的有關中國核軍力的報告就在華盛頓引起不小的震撼。報告抓人眼球的信息不在對於中國核武器的描述,而在於一張張通過美國商業衛星公司於2000到2004年取得的衛星照片,捕捉的是中國「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的停泊洞穴,以及儲存在水下隧道,可由潛艇攜帶的巨浪一號潛射彈道核導彈。這個報告在經過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的報導後,引起不少防核擴散人士的關注。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圖片

身為報告作者之一的克里斯汀生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專訪時坦言,這些資訊對美國國防部來說,早就是「舊聞了」。

「美國知道中國這個潛艇停泊點恐怕有30年之久了,只是美國國防部向來不願意明言罷了。」克里斯汀生說,「中國的核武現代化雖然正進行中,但是步調很緩慢,陳舊的系統是在逐漸退役中。美國毫無疑問地正在密切注意中國的核武現代化進展,但短時間來看,進步不會太明顯。」

美專家:中國核武實力遭媒體誇大

克里斯汀生直言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發表這份有關中國核能力的報告,旨在向美國普通大眾和美國國會公開這條五角大樓隱藏已久的信息。兩家非盈利性組織在4年間花了數萬美元取得這些衛星照片,並預計在2006年春針對中國核戰鬥力及現代化進程推出更完整的報告。「因為對中國的核能力有太多的猜測,讓中國軍力大幅增長的說法甚囂塵上。」他對於右翼報紙《華盛頓時報》以「中國核武軍力增長」(China』s nuclear buildup)為題的「揭密」報導頗感無奈,坦言這不過是媒體「穿鑿附會的解釋」(spin),有誇大中國核武實力之嫌。

「我們報告的內容其實提及了中國核軍力的不足之處。」克里斯汀生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道,「外界對於中國軍力有過高的評估,殊不知要讓中國從烏克蘭購得的航母真的浮起來,執行攻擊性行動,恐怕還得經過數十年的時間發展;中國的轟炸機同美國的B-52轟炸機一般落伍,能不能飛到臺灣還不知道呢!」

以往美國軍事觀察家總是將中國是否開始製造航母艦隊作為她是不是有戰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能力和意圖的指標。如今中國取得了二手航母,美國軍方也隨之側目。但是克里斯汀生卻認為,中國的確有實力投射能力,但其水準還不足以發動全盤攻擊,她目前能投射的也只是「影響力」而已。

「全面性的實力投射還需要相對應的指揮與控制(Command & Control)及軍隊訓練、後勤等等能力,不止是武器裝備而已,目前中國軍事現代化在這些方面還明顯落後。」克里斯汀生分析道,「我們目前對中國的軍事意圖只有那麼一點瞭解,只能說她的戰力投射策略意在增加地緣影響。以中國現有的唯一一艘核潛艇而言,它還沒有履行過一次巡邏任務,人員的訓練也很有限。」 也就是說,「中國的核武器裝備的運作和訓練還不到位。」

克里斯汀生說,美國看的是中國軍力的長遠發展,「如果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繼續進行下去,20年後會達到什麼境地?美國因此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意圖』(intention)如此在意。」

至於中國軍事化要進展到什麼程度會超越了美方的底線,克里斯汀生這麼回應:「當中國有能力發動進攻性的襲擊(offensive strikes)時,就越過底線了(tip over)。」他強調這樣的襲擊不是像珍珠港式的單點偷襲,而是能維持全方面作戰的能力,這表示中國不僅要有能力攻打臺灣,還必須有能力「控制臺灣」。

「這不止是丟一堆導彈到臺灣島上就了事了,中國還要有登陸的能力,並能在島上長期駐紮(strong hold),還得確保補給線(supply line)不被切斷等等,」克里斯汀生從臺灣的角度切入解釋中國的「軍力紅線」。

臺灣不是演習的重點?

沃德倫指出,他認為中美之間還達不到軍力抗衡(power struggle)的地步。也教授中國歷史的沃德倫說,中國傳統上的世界觀是等級制的(hierarchical),和印度水平式的世界觀不同,所以當亞洲陷入衝突時,中國認為在亞洲的多邊體制中,她應該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也因此讓她在亞洲的鄰國十分不安。

「至於美國,我們擔心的不是中國要崛起而超越美國,我們也不要更多領土,我們要的是(力量)平衡,」沃德倫如此解釋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部署。

有鑒於近來兩岸關係逐漸穩定,台海起衝突的機率陡降,美國如此大動作軍演是否將台海局勢考慮進去?對臺灣問題也很有研究的沃德倫強調,美軍軍事部署重心轉移亞洲,台海是部分原因,但不能說是關鍵。

「臺灣一向是中美關係中的地雷(hot button issue),這是沒錯,但我認為中國若是真得對臺採取軍事行動,將會是毀滅性的錯誤(catastrophic mistake),而如此嚴重的錯誤不是沒有人犯過。」沃德倫表示道,「中國想要在攻打臺灣時速戰速決,那是不可能的。看看現在的伊拉克戰爭,美國出兵前也認為它是個時間短而且容易的戰事。中國攻臺不但對臺灣而言會是毀滅性的,對中國也是。」

但他不忘強調,「許多人老是把臺灣當成衝突核心,這是個錯誤,他們忽略了地緣政治影響力已經從歐洲轉移到亞洲,中國和朝鮮更可能是亞洲潛在的衝突點(hot spot)。」

克里斯汀生則說,「台海還是演習任務中的一環。事情常常會來來去去,但就是幾年前兩岸才一度危機四伏。現在雖然情況有所和緩,但台海還是一個潛在的衝突爆發點。」

斐舍爾認為中國毫無疑問地正在為台海衝突作準備,但是中國到底會不會開戰,還是未知數,但她想要讓美國相信她是有這個能力的,而且一旦開戰,中國甚至可能會對內部進行另一場文化大革命。斐舍爾在此以「臺灣和中國保衛者」自居:「從某方面來說,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一方面是防止台海開戰,另一方面或許也防止中國一場內戰的爆發。」

《華盛頓觀察》週刊第7期,2006/02/22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