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冰點」主編李大同成為新聞熱點

 2006-01-29 08: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北京中國青年報「點」週刊突然於二十四日遭到中共中宣部勒令停刊,主編李大同今天發表抗議信,批評這是中共高層「某些人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行動」。「冰點」近年來走紅中國傳媒,李大同發表抗議信,將成為這次事件的熱點

綜合中國媒體的報導,「冰點」創辦於一九九五年,迄今歷時十年。李大同最近在所著「冰點故事」中表示,這份週刊最初以講平民故事見長,例如「北京城最後幾個背糞桶的工人」、「湖南十萬大山裡含辛茹苦供養孩子上學的五叔五嬸」等,以發掘中國社會廣大百姓生活真實面貌為職志。

但平民故事並不是「冰點」的全部,這份週刊同樣關注中國的一些熱門話題,包括「大專辯論賽的是與非」、「語文教育的困惑」、「電影拯救雷恩大兵引發的道德拷問」等,也都是週刊的重要選材。

李大同認為,「冰點」在二零零零年前後,對時代的反應更具指向性,「從反思普遍問題過渡到直擊新聞事件,冰點完成了由軟到硬的轉型」。

目前,在中國青年報的網站上,還可以看到「冰點回顧」的欄目,其中含有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八日的文章,內容包羅很廣,言論尺度在中國而言相當開放。

例如二零零五年六月一日的「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客觀介紹了平型關大捷這個在中共黨史中被誇大了的戰鬥的真相,指出沒有國軍胡宗南指揮的「平型關戰役」,就不會有八路軍一一五師的「平型關大捷」。「冰點」敢於刊出這種說法,還原了以往被中共扭曲的抗日戰爭史實,受到各界相當大的稱許。

去年五月二十五日,「冰點」還發表了龍應臺所寫「你可能不知道的臺灣」一文。其中「臺灣人從頭到尾就不曾覺得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人已經習慣生活在一個民主體制裡」等話語,在中國媒體上都是罕見的大膽。

「冰點」就這樣,傲立在中國的文化界。

作為中國青年報資深編輯的李大同,並沒有上過大學,文革中「知青上山下鄉」,他在內蒙古呆過十一年,一九七九年進入中國青年報社,歷任地方記者、編輯、部門主任,一九九五年創辦「冰點」。十年來,「冰點」屢獲讚譽,一九九六年,「冰點」被評為「中央主要新聞媒介名專欄」;一九九八年,「冰點時評」問世,開中國報業公民表達風氣之先,第二年被評為「中國新聞名專欄」。

二零零四年六月,「冰點」拓展為週刊,增設「觀察」、「探索」、「人物」三個版,佳作不斷,備受好評。

李大同說,回顧「冰點」十年的實踐,既有成功,也有失敗,「還有無奈的妥協和硬起頭皮的抗爭」。

他表示,「我和本報同仁所致力的,是在限制中發揮」,道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對言論自由限制重重的環境中,編輯這樣一份刊物的艱辛。

李大同常說,「新聞只有一天的生命力」,但「冰點」文章卻能不斷結集出版,這與他所率編輯團隊選材眼光獨到有密切關係。

他指出,「冰點」的定位是時效要求不強、但是「有價值的資訊」,「我們選擇的人物或事件,通常集中反映了當前社會的矛盾、困惑、痛苦和缺項,是一個當代中國的社會實景。」

雖然「冰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或許就是因為太深切,所以開罪了中共當道,遭到停刊命運。

而這也正具體而形象的演示了中國言論自由的「冰點」,似乎被中共以「冰點」手法處置的言論,正是中國的「熱點」。

這也就是李大同在抗議信中所說的,「這次事件再次集中暴露出我國新聞管理體制的根本性弊端,那就是中宣部少數人以其狹隘的眼界、逼仄的心胸、專制蠻橫的工作方法,將本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躍政治局面,管制得萬馬齊喑、一片死氣瀋瀋。

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