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美國《基督科學箴言報》的這篇文章就談到10%的中國大陸富人控制著40%的城市財富。我想首先請問胡星斗教授,您在北京就您瞭解的情況是怎樣?
胡星斗︰我想精確的數據很難界定,但是大體上的情況或許是這樣的吧。我們從公開的報導來說,中國的基尼係數一般都認為在0.45、0.46以上;甚至還有很多實際調查的結果,認為中國的基尼係數在0.51、0.52左右,可見的確是少數人控制了比較多的財富。
但是我想這也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必然,可能貧富差距有時稍微大一點,可能還是能夠激發競爭,可能有利於發展。當然中國的貧富差距可能又太大,而且是一些富人可能也存在著財富來路不正的一些問題,所以可能就激起了一些社會的反應。
記者︰陳勁松先生您對這個有什麼補充嗎?
陳勁松︰我想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有目共睹。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貧富差距是已經拉大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地步,而中國的貧富差距跟別的國家的貧富差距還有一點不一樣。
如果說在歐美或者是別的國家,還有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的話;我想這種貧富懸殊形成,主要是市場經濟形成的,是競爭形成的。就好像比爾蓋茲成為美國首富,他是因為他有發明創造,有他的專利,然後在市場推廣之後形成的。
但是中國的貧富分化主要的形成,卻是一種權力經濟。權錢勾結、官商勾結,大多數是這個情況,少數是由勤勞致富。所以中國目前富起來的人,通常都是靠近權力的人,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法則:越靠近權力就越富裕,越遠離權力就越貧窮。這基本上是一個大致的態勢。
做這樣一種貧富分化,實際上重複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一次又一次更替前的狀態。所以中國有句古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反應民眾的心態;才導致不斷地暴力革命,而導致王朝的崩潰和新王朝的建立,我想中國正在重複這麼一條道路。
記者︰《基督科學箴言報》的這篇文章,還談到中國的「金錢文化」正在滋生著更加貪婪、更加自由氾濫的競爭,存在著一個更強烈的講排場、比闊氣的遊戲。陳勁松先生您同意這個看法嗎?
陳勁松︰我想這幾年這個消費,中國還有個攀比心理。中國在最近這半個世紀,歷經了前三十年的赤貧和大飢荒,數千萬人民餓死之後,突然這個物質豐富了,出現了一個攀比心態。
像這種瘋狂攀比的心態,在國外是很少見的。這反映了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病態,尤其是精英階層有錢勢力的一種病態。都要去攀比旅遊呀消費呀,結果導致壓力很大。
記者︰胡星斗教授您對此怎麼看呢?
胡星斗︰這個可能是跟農業文明是有關係的,結果就導致相互攀比這樣的一些問題。而且可能也與中國長期處於比較貧困的狀態,現在突然有了一些財富,就有這樣的一種炫耀心、攀比心的心理,可能這樣的一種農業文化,這些都是密切相關的。
記者︰陳勁松先生,您剛才提到中國這個有錢就有權,有權就有錢;越靠近權力越富裕。這麼一種現象帶來的貧富分化,會給目前的中國社會帶來一種什麼樣的負面效應?
陳勁松︰宏觀的來看,我們在世界上來比較,就是走的一個南美模式︰「南美經濟發展模式」 ,也就是這個權力資本、權錢交易、官商勾結這麼一個過程。這樣一個發展模式,我們已經在南美洲看見了災難,經濟盛極一時之後又走向衰退,社會的矛盾更加突出。
經濟中所激發的問題,像環境污染、成分消耗、鋪張浪費等等,這些現象都會導致經濟最後出現停止和倒退、腐敗等等非常嚴重,這是宏觀上的問題。
那麼從中間層次來看,就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造成了仇富心理,造成了貧富對立,造成了人心不平衡,這些東西是隨時存在動亂的基因。就是說當你一個13億的人口,經濟在耀眼發展的時候,大多數人還在貧窮,而是少數人在富裕,我想這樣的發達是沒有意義的。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