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以臺灣為中心

 2006-01-14 22: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有些人認為臺灣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如果不積極開放,不三通的話,經濟上有被邊緣化的危機。很明顯地,他們把中國當成中心,如果臺灣不往中心靠攏,就會被邊緣化。

問題是中國當真是臺灣的經濟中心嗎?中國內部的經濟中心又在哪裡?倡議無國界經濟與中華聯邦的大前研一先生,認為中國有六個經濟比較活絡的地區亦即:遼東(東北地區),北京/天津迴廊(中關村地區),山東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廈門/福州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中華聯邦》,商周出版)。

換句話說,中國內部有六個經濟中心,大前先生在去年年底出版的新書《全球舞台大未來》(培生集團)中,更進一步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區是臺灣的腹地,遼東(東北地區)是日本的腹地,山東地區是韓國的腹地(第165頁)。按照大前先生的說法,中國三個經濟中心的中心分別是臺灣、日本與韓國。

換言之,臺灣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但是大前先生在《中華聯邦》中也提醒包括臺灣在內的很多國家,投資與生產都集中在中國,很可能引爆亞洲第二次經濟危機,尤其臺灣會受到最大的打擊。因為臺灣能做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也都能做,因此台商才會大舉西進,然而大舉西進的結果,對臺灣的經濟將造成重創。

雖然大前研一認為中國商機無限,但是也不諱言其中潛藏偌大的危機,筆者認為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不像國內許多西進論者,常常一廂情願地認為臺灣如果不積極開放,不三通,只知鎖國,很快就被邊緣化,講白一點,就是快完蛋了。像極了股市名嘴,鐵口直斷,你相信嗎?

臺灣以前的利基在資訊、通訊與光電等產業,當時經濟之所以能持續發展,主要是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約有七億人口,足以扶植當時人口不到一億的亞洲四小龍,因為市場大,勞工卻不足,因此工資上升。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臺灣很多產業為了利用低工資外移至中國,但是開發中國家的市場並沒有增加很多,而中國勞工卻很充足,因此造成臺灣工人失業或工資下降,這種現象稱為要素價格均等化,類似於筆者之前以能量的觀點來觀察兩岸經貿交流的熱平衡現象。

上述的現象是結構性的問題,兩岸經貿交流就算沒有國安問題,如果沒有積極管理,貿然三通,還是會加速臺灣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中心變為邊陲。解決之道就是增加臺灣的能量,也就是產業要升級,創立品牌,發展知識經濟產業(如軟體工業等),加重服務業比率,改善非貿易財,提高政府效率等,需要政府、學界與企業通力合作,臺灣就有可能成為具有局部優勢的光電、資訊與服務產業中心。 (作者為逢甲大學副教授)

臺灣日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