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直接投資下降 折射中國經濟四大隱憂

去年前十一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五百三十一億二千七百萬美元,同比下降百分之一點九,據北京媒體分析指出,外國直接投資下降的「冰山一角」,可以折射出水下更為深刻和複雜的四大中國經濟問題。

中國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四月份開始,除九月份外,中國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均呈下降趨勢,第二季三個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幅度均超過百分之十,降幅之大,為近年來少有。

中國經營報今天報導說,雖然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不能被隨意地貼上好或壞的判斷標籤,但還是顯得意味深遠。
首先,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折射出中印之爭加劇;
其次,FDI下降折射出民企外資化問題;
第三,FDI下降折射出稅制改革資訊透明度問題;
第四,FDI下降折射出房地產市場脆弱性問題。

據分析,全球知名的科爾尼諮詢公司發布的二零零五年度FDI信心指數顯示,印度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國際資本第二大投資首選地。FDI的此消彼長反映出中印吸引力比較的變化,一個具有高素質人力資本、健全的金融市場和在西方看來相當標準的政治框架的印度讓整個世界心動,中國作為製造加工工廠的競爭力相對有所下降。

而在FDI總量下降的同時,來自部分自由港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卻出現極不協調的大幅增長。中國商務部外資司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來自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和薩摩亞三個自由港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高達一百一十一億五千萬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四點七八。

其中來自英屬維京群島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更是飆升百分之三十五點零七,三個自由港在FDI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百分之十六點五一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一。這種FDI國別結構變化表明民企外資化問題日益嚴重。

分析指出,FDI下降某種程度上是外資的一種避險行為,在中國稅制改革可能出現重要變化的背景之下,一部分「厭惡風險」型的外資無奈選擇退出中國市場,在徹底迴避風險的同時也主動放棄在中國市場獲利的機會。

實際上,這種先於政策變化進行調整的微觀行為給中國宏觀調控者帶來被動局面,繼續進行計畫中的稅改或者維持原狀都面臨著尷尬。造成這種政策調控主動性喪失的原因在於資訊透明度的不適度。

此外,中國的資本管制和WTO過渡期金融市場的不完全開放,使得FDI一度成為外資流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間接管道。FDI下降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外資撤出市場的信號,在中國房市逐漸降溫之時,這種釜底抽薪式的外資撤退將進一步加速部分地區房市泡沫的破裂。當然,房價的下降應該說是種理性回歸,但這種大起大落顯示中國房地產市場作為不成熟市場的高度脆弱性。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