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溪,斬而作笛,吹之作鳳鳴。」不少古代文獻都有記載黃帝命伶倫伐崑崙之竹為笛之說法。而歷史文獻史料中關於笛子的記載可說是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唐代以後所說的笛才是指現在的笛(橫吹),而古人所說之笛,是指豎吹之洞簫。
中國竹笛大致可分為梆笛與曲笛兩類。梆笛聲音高亢清亮,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又稱為高音笛。曲笛音寬廣、柔和,又稱為中音笛,流行在南方地區,在江南絲竹樂和昆曲中,曲笛是最主要的樂器之一。笛是由一根竹管做成,在吹孔上端有一個軟木塞,膜孔則在吹孔的下方,主要是用來貼笛膜。另外下方還有六孔是為手指的按孔。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笛子,但是因為中國笛有膜孔、經過氣流振動後,笛膜使笛聲發音更為清脆明亮,也增大了音量,這是中國笛與外國笛的最大區別也是中國笛最顯著的特點。至於是何時開始有膜孔的呢?一般學者認為在唐代時,就已經有膜孔的存在了。
簫沒有膜孔,所以它的音色較柔、低沉又帶有點悲傷的色彩、音量較小,與笛子成強烈對比。吹簫時,大多都是選較緩慢抒情的曲風,也是老一輩人比較喜歡聽的一種樂器。唐代時,洞簫因長度為一尺八寸,故稱為尺八,後來傳到了日本,因此現在日本還是稱它為尺八。
筆者認為要控制笛、簫的音量會比其他樂器還要來得難一些。為什麼呢?我們知道鍵盤樂器中的鋼琴、手風琴,在演奏中會因擊鍵的輕重而改變其音量,但絕不會改變其標準音高。但是笛、簫就不同了,演奏者所吹出的氣流(強、弱、緩、急)會影響樂音的音高,所以要學會吹笛、簫,必須還得學會控制口勁、口風。當然這需要花上一段時間的練習了。
- 關鍵字搜索:
- 笛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