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人認為婚姻由緣份注定,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他們都是先結婚後「戀愛」。現代人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現在人們都強調愛情及為「我」的個性。那麼平淡的婚姻與火熱的愛情,到底哪一個應是自然賦予人的生活方式呢?這一直是科學家想要知道的。最近一些對熱戀中男女的大腦核磁共振掃瞄圖(MRI)研究顯示,「愛」的三種形式-肉慾(lust)、熱戀或浪漫的愛(romantic love)和長期伴侶(long-term attachment)實際是不同的現象,它們各有在大腦的活動表現狀態和相應的化學物質,並分別對應交配(mating)、配偶聯繫(pair- bonding)和為人父母(parenting)的情感。
「人是天生就是為繁衍後代,而不是來享受情慾的。」美國羅特格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菲謝(Helen Fisher)博士得出以上結論。她認為,「長期伴侶」給人帶來平靜和安全感,使人對社會生活感到舒適,獲得情感的凝聚,這種狀態使得父母可以齊心協力撫養小孩。而肉慾和熱戀即便可以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感,在腦部的活動卻與吸毒或一些病理狀態相似。
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康考地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法斯(Jim Pfaus)說,「肉慾」狀態很類似人吃完鴉片後的感覺,它會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科學家測到血清素(serotonin)、催產素(oxytocin)、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和人體自產的像海洛因和鴉片一樣的代謝物質等指標,都與吸毒後的狀態相符。
熱戀狀態的人通常會對某一對象產生極度歡樂、焦躁和迷戀的感情。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精神狀態與狂躁憂鬱症(manic depression)的狂躁階段的神經化學狀態相同。而菲謝博士的研究表明,一些處於熱戀中的人的行為,如總想刺激對方,與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相似。
事實上熱戀也許真是一種病態,強迫症患者血清素含量低,熱戀的人也一樣。有病要早治,發展到後期就難治了,「治療」熱戀也像治病一樣,菲謝博士說,在臨床上用Prozac治療強迫症,這種抗憂鬱症藥可以讓血清素在大腦持續的時間長一些;抑制熱戀的情感是可能的,但限於初級階段。服用Prozac的患者可能開始會對愛表現冷淡,但愛情一旦加深,就什麼也擋不住了,它會超過人的飢餓感,這時人就 「沒治了」。
菲謝博士認為,肉慾和熱戀的狀態可能會導致危險的結果,它們會使人對愛不專一,產生妒忌,造成隨意的性行為、婚外情和離婚等棘手的社會現象。然而造成這兩種類似病理表現狀態的因素卻大多是後天觀念形成的,與文化、社會因素、知識程度和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有很大關係,比如:人會偏愛某一類型的對象;男人一般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女人則多喜歡有錢、受教育程度高和有地位的男人;人還學會送花、巧克力和甜言蜜語,以博得戀愛對象的歡心。
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愛情的神經化學通道,找到解決一些精神和心理疾病與社會關係的途徑,例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失戀引發的嚴重憂鬱症。現在他們認為愛情不過是一組化學反應。他們還發現可以改變一個基因,就可使原本交配專一的草原田鼠變成像山區田鼠那樣,只對一夜情感興趣的「花花公子」。
有人因此很興奮,認為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通過藥物或基因療法使失戀不會感到痛苦,使自己愛慕的人也能愛上自己,或者永遠享受性慾和愛情帶來的幸福。然而,這可能永遠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既然研究人員已發現「長期伴侶」的狀態是人天性,為什麼人卻總是想追求與病理表現相似的熱戀狀態呢?都知道吸毒不好,成癮了還要戒毒,為什麼還希望通過藥物或基因療法滿足如同吸毒一樣的肉慾呢?既然肉慾和熱戀會導致一系列家庭與社會問題,醫生與社會為什麼不像宣傳預防疾病與反吸毒那樣宣傳這兩種狀態的危害性呢?
或許人類應反思一下自己的慾望,重拾古訓,接受平平淡淡才是真。
- 關鍵字搜索:
-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