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機械化 中國商業危機因素

金融時報10月7日報導,有些人恐懼、有些人喜歡議論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是否會成為全球資訊技術服務業以及工業出口商的主力,關於此議題,麥肯錫(McKinsey)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在全球服務業上的腳步不太可能趕得及像在以廉價勞工為誘因的製造業上。

報導引述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智囊團以及它在中國辦公室所準備一份報告,報告清楚的揭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想跟印度一樣在沿海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近海服務部門幾乎不可能,因為夠這些條件的大學畢業生不多。的確,共產體制下的畢業生普遍存在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這讓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或是想要放眼全球的中國公司感到非常頭疼。

報導指出,一年來,在這個議題的研究以及在與人力資源官員的互動中,得出一個很令人玩味的結論,除了少數真有能力的極高階幹部之外,在中國的公司普遍缺乏有能力的中高階幹部。服務部門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危機,私營部門中有條件、有能力的職員則呈現薪水三級跳的情況,就像是在印度一樣。MphasiS公司6個月前就抱怨過,他的上海公司找到的400位軟體開發商中,只有100位符合條件。

報導引述麥肯錫(McKinsey)的說法,中國的問題不在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因為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有3百10萬人次之多,而是在他們有沒有能力做好他們所應徵的工作。中共統治下的中國,人們的思想一直被箝制著、被機械式的教育著,聽老師的就沒錯的觀念,往往限制住學生們能夠自由發揮的創新空間。

報導說,英文程度不夠、缺乏專業技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到10分之1的人被認為適合於在外國公司工程學部門、財務部門以及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相反的,在印度,幾乎有四分之一的人被認為是適合的,因為,在印度,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度內盡情揮灑。

報導指出,從這種種跡象不難看出,印度或西方競爭者正逐漸勝出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這方面存在的既定劣勢。2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被中共政權這種無俚頭的方式帶得團團轉,外國服務部門僱主無法找到畢業生,因為這些畢業生早已被本土公司或是外國製造業給搶走。

報導說,其次,中共政權意識到極權統治下的中國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目前正試圖以艱苦的工作、提供更多高等教育補助資金和鼓勵中國學生到海外留學來補救這種缺憾,但只治標不治本,其效益究竟為何,人們心知肚明。

報導說,如果想要藉由開發全球性地競爭服務行業來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上的價值,首要的做法就是提升學生的素質,而不只是一味的以畢業生的數量取勝,還有就是必須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