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評估捲起可怕漩渦

國慶假期裡,全國各地很多高校都在為今年即將開始的「高校評估」進行著最後的衝刺。記者最近調查發現,「高校評估」會促使全國相當數量的高校捲入到可怕的漩渦中:隨意「造假」、變相賄賂、肆意浪費……

  去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5年一輪的高校教學評估制度。據瞭解,本科院校的教學評估由教育部統一領導,由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實施;高職院校的教學評估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委)統一領導和組織。但是,教育部還要組織專家進行抽查評估。「只要有學校兩年評估不達標,其制定招生人數、設置新專業等方面都會受到限制。」北京一位大學校長告訴記者,「國家評估依次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級低說明學校發展潛力不行,這直接關係到政策優惠、資金劃撥以及生源和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等。」無疑,高校評估的意義自然舉足輕重。

  記者瞭解到,除了北大、清華等少數幾所國家投入巨資、立志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校」外,其他高校評估結果將決定學校的未來和發展,所以絕對不敢掉以輕心,以至在迎接評估的準備中,不惜以「造假」的方式,予以「應付」。

  首先,假論文。知情人說,為找到那麼多既符合學生實際又有質量的論文,有時候他們就直接從網上下載,稍加改動即成。

  其次,假試卷。按有關評估標準,至少要有近3年來各科的考試試卷。有些老師為防止被抽查到不合格的試卷,重新列印空白試卷,再做一遍,而且煞費苦心地把每一位考生的「對錯」情況設計好。

  第三,假教案。為數不少的任課老師並沒有講稿或教案,因為這門課程他們已經講過無數遍,但現在也得補。

  第四,假答辯記錄和課程設計。過去學生的論文答辯並不記錄答辯過程,現在要求有這一項。於是,老師們就得一個一個地補、一個一個地編。

  第五,假人數。為使教工人數達標,有些學校把已經離開、工作關係也已調走的教師仍然計算在內,甚至僅達成引進意向的也見諸教師名單。

  此外,還有一些「造假」項目,比如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情況、教師培養方案、實驗室活動記錄、畢業生簽約率及就業情況調查等等。

  不少學校領導認為,評估前的「公關」很關鍵,為使評估順利通過,學校一般會提前以高報酬請評估團專家及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到校做報告、進行指導。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評估團專家及相關主管部門領導走的時候,學校少不了贈送禮物、特產,甚至紅包等等。」

  記者還瞭解到,評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儼然是一場可怕的「燒錢遊戲」。錢燒得越多、幕後工作做得越到位,學校「優秀」的概率就越大……

  高校評估是為達到「以評促建、評建結合」的目的,但其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據瞭解,現在評估習慣於將評估時間、內容、對象甚至評估者提前告訴被評估者,讓被評估者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至於被評估者往往提供一些虛假的信息,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陳幽泓認為,任何一個單位,當其以提高指標數字為中心任務時,它的工作質量必然下降。官方的「排行榜」一定會成為大學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就像是中學把升學率當做中心任務一樣。這樣的後果,自然是按照一個或某幾個等級序列形成的少數幾所排在寶塔尖上的精英大學壟斷公共資源,勝者通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