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投向成國家機密 海灣國家大買美國債

國際原油價格從2002年到今年每桶暴漲了40多美元,使得1.2萬億美元從石油消費國流到了石油出口國的腰包。

據報導,中東國家因石油收入帶來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盈餘高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新興市場的經常項目順差。包括俄羅斯、奈及利亞和委內瑞拉在內的石油出口國的這項盈餘足可以為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減肥」三成。

《金融時報》最近援引國際金融研究所的數據說,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安曼、巴林和卡達在內的海灣國家的經常項目盈餘2004年已經累計達到創歷史記錄的930億美元,佔這些國家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0%。

如此多的石油收入和因此帶來的全球貿易不平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對今年的全球經濟進行預估時說,除非國際油價下降,或石油出口國用石油美元大量購買工業國產品而使資金「回流」,國際貿易失衡不可能輕易解決。

全球工業國家集團-七國集團更是直截了當。在上個月的一次會議上,這些最發達國家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石油出口國把從石油出口中掙來的美元花在購買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這七個工業國家的產品上。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承認,如此大量的石油美元要花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並且還要看國際經濟大環境如何。

很多國家把石油美元的投向當成國家機密,因此到目前為止這些錢去了哪裡並不為多數人所知。有關人士認為,海灣國家的石油美元多數已經投資到美國,其中不少用於購買了美國國債。

由於對油價高企充滿信心,海灣國家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諸如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石油富國還開始對公職人員的工資上調15%,並保證加大在住房和教育上的投入。國際金融研究所估計,今明兩年海灣國家的投資增長在17%左右,消費也會很旺盛。

另外,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最近5年由於石油收入增加等因素,保持了經濟持續增長局面。俄政府已經利用石油美元使其外匯儲備增加到了1500多億美元。

在非洲重要的原油生產國奈及利亞,政府用其石油出口所得的一半彌補財政赤字,另一半投資於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奈及利亞2004年抽出了30億美元的 「額外石油收入」用以應對油價波動,另有30億美元用來建設幾個大的電站。今年,奈及利亞 120億美元「額外石油收入」的大部分將被用以償付政府欠巴黎俱樂部的債務。

在全球貿易失衡的大背景下,石油輸出口國巨額石油美元收入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影響值得關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