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謀刺攝政王應凌遲 清政府為什麼沒殺汪精衛

 2005-05-15 01: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眼高手低 刺殺未遂反被捕 立憲作秀 凌遲處死變「無期」--

  1910年4月16日,27歲的汪精衛因為刺殺清攝政王載灃被捕入獄,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使他成了名噪一時的革命英雄。

  地方殺提督不成 京師殺皇帝的父親

  清末,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頻繁活動,但是在1907至1908年間,一系列起義均告失敗,革命志士犧牲的同時,同盟會組織內部也嚴重分裂,很多人情緒低落。這些都刺激了當時還是堅定革命者的汪精衛走上極端的道路,他要效仿當年吳樾血濺五大臣、徐錫麟安慶刺巡撫,組織暗殺團,「藉炮彈之力,以為激動之方。」
  
  一開始,汪精衛和他的暗殺團並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曾經打算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和直隸提督端方,但是都沒有成功,還差點暴露。不知是誰提議,暗殺團突然意識到「京師」才是根本之地,在那裡才能成事,振奮人心。於是,1909年9月,暗殺團先鋒黃復生先到北京,12月,汪精衛帶著戰友兼愛慕者陳璧君等由香港入京。

  暗殺團在琉璃廠開了個守真照相館做掩護,假戲真作地幹著攝影的買賣。最先他們想暗殺的是慶親王奕劻,但奕劻戒備太過森嚴,未能得手。與此同時暗殺團得知貝勒載洵、載濤等人從歐洲考察外國海軍歸國,便準備到車站炸他們。汪精衛等拿著盛炸藥的鐵壺,在東車站口等候,陳璧君在騾車上接應。可是火車到站時,站上戴紅頂花翎的人太多了,他們根本辨認不出哪個是目標,也只好作罷。

  幾次不成,大家決定「擒賊先擒王」,就殺攝政王載灃--當時皇帝溥儀的父親,實際的掌權者。而且大家認為不能再用裝不了多少炸藥的鐵壺,而是專門跑到騾馬市大街鴻太永鐵鋪訂做一個可盛四五十斤炸藥的鐵罐做暗殺工具。

  暗殺團笨手笨腳 埋炸藥被暗探發現

  雖然自己在盡力地掩飾真實的身份,但他們的活動絕不是一個小小的照相館就能夠掩飾的。他們沒有長辮子,每天西裝革履進進出出,已經引起了巡捕的注意,1910年2月2日晚上,他們竟然還聚會在一起,開懷暢飲,「歡聲且達於戶外」,巡捕們更把他們當成了重點監視的對象。

  載灃的醇親王府在後海北岸,每日上朝必經甘露胡同、鼓樓西大街、地安門大街,過景山至紫禁城。暗殺團原準備在鼓樓前的矮牆上投擲鐵罐,但偏偏鼓樓大街改修馬路,載灃改變了上朝的線路,幾經周折,汪等人終於決定在王府附近的小石橋上(現在這座小橋已經不復存在)埋炸藥,接出一根引爆電線,人躲在橋北邊的陰溝裡用電發火引爆,炸死攝政王。

  3月31日(清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晚,汪精衛等用照相的遮光布把炸彈包好,用騾車運到橋邊,黃復生與喻培倫來到橋下挖坑,突然聽到四面響起狗叫聲,只好作罷。第二天晚上再來,又發現敷設的電線太短,不夠用。從幾次的反覆也可以看出,暗殺團的準備並不十分充足。當兩人第三次來到小橋的時候,暗探盯上了他們。黃復生發現「有三人持燈籠下橋尋覓」、「良久乃出」。他認為事情可能暴露了,趕緊讓喻培倫回去告訴汪精衛等。也就在這天晚上,警察把炸藥罐搜走了。

  暗殺團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喻培倫赴東京重新購買炸藥,黎仲實、陳璧君赴南洋籌款,汪精衛、黃復生仍留守北京,等炸藥到後再進行。這一留守,把汪精衛送進了監獄。

  王府附近發現炸藥的事情弄得滿城風雨。有人說是溥倫貝子干的,目的是篡位;有人說是慶親王與肅王有矛盾,藉此來中傷肅王;還有人說炸藥是載洵、載濤兩貝勒從英國帶回的,因為包炸藥的紙上寫有「倫敦」字樣。清政府如同大禍臨頭,出動了所有的偵探,要求盡快破案。

  4月16日上午,汪精衛、黃復生正在交談,有人突然來對汪精衛說:「四老爺,四老爺,照相館內有人請黃爺去。」原來是鴻太永鐵鋪老闆指證裝炸藥的鐵罐是守真照相館訂做的,黃復生立即被捕。接著汪精衛也入獄。

  立憲要做姿態 清政府未殺汪精衛

  按照大清律令,謀刺攝政王應當凌遲處死。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為了穩定民心,也不敢輕易下手。當時統治層有兩種爭論:部分官僚包括攝政王自己在內,認為應該對他們判處死刑;但是以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為代表的一部分人,卻認為在預備立憲期間,殺幾個革命黨人,無濟於事,反而會使更多的革命黨人鋌而走險,為了「標榜立究,緩和人心,並羈縻黨人起見,不如從輕發落為佳」。

  預備立憲是清政府最後的掙扎--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當時人們已經不再信任清政府的各種花招,如果他們再屠殺革命黨人,後果可能更加不堪設想。所以載灃同意了善耆意見,4月29日,判汪精衛和黃復生終生監禁。

  抱著必死決心 汪精衛獄中曾企圖自殺

  汪精衛一進監獄,便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他寫了一首《被逮口佔》:「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成了青年們敬仰的對象。據傳為了表示革命的決心,他甚至企圖自殺,一次他看到獄中有口小井,就想跳井而死,但井上口大,內口小,小得不能容身,自殺沒成;還有一次見牆壁上有顆鐵釘,就想一頭撞死,但釘子太高,撞不到,又沒有死成。

  武昌起義 導致汪精衛被釋放

  汪精衛被捕之後,孫中山非常關心,陳璧君等更是費盡心機,要救他出來,但是都沒有成功。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眼見著就要滅亡的時候,它想出一條祖先經常用的辦法:釋放政治犯,以求天下太平。10月27日,清政府發布《罪己詔》,30日,開放黨禁,同日,內閣奏請釋放汪精衛等人,說:「竊見汪兆銘(即汪精衛)等一案,情罪似出有因……在汪兆銘等,以改良急進之心,致蹈逾越範圍之咎……而當日朝廷不忍加誅……合亟仰懸天恩俯准,將此案監禁人犯汪兆銘及黃復生等,悉予釋放。」於是在1911年11月6日,汪精衛被開釋,獲得自由。當時還有很多民眾圍在刑部門前,以親眼目睹這位英雄。

  曾經的暗殺者被暗殺

  歷史的輪迴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當年勇敢的暗殺者汪精衛也曾遭暗殺。在1935年11月2日,南京國民黨中央的四屆六中全會落幕的時候,一個身穿西裝、外罩夾大衣的青年記者突然向站在第一排的汪精衛連射數槍,汪精衛血濺中央大禮堂。究竟是不是蔣介石指使的這次暗殺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作為一個在30年代日本侵華後逐漸淪為漢奸的汪精衛,這是他的報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