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BBC透視中國:咬咬文,嚼嚼字

 2005-05-04 19: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這些天,中國大陸的重大新聞事件,不外乎與日本與臺灣有關,前者是熱血市民反日怒濤洶湧;後者是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熱浪連連。反日遊行嘎然而止了,連戰也回到臺灣了,不過,政治事件留下的有趣熱門話題,至今沒有消彌。

日本認為已經二十多次就「二戰」道歉了,中國人卻認為日本「死不認錯」,於是,「道歉」、「認錯」、「遺憾」、「謝罪」、「反省」、「對不起」這些詞究竟有什麼區別,成為中國人在網上討論的話題,香港人又說英語和粵語,於是又多了個「sorry」和「唔該」。

連戰拜竭中山陵後題字:中山美陵,題字中的「陵」字少了一撇,「美」字也少了一橫。有人說:「堂堂主席不會寫錯吧。」有人說:「就算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人說:「中山乃國父,美陵(美齡)乃蔣總統之夫人,兩名字不能並列,為避嫌,於是『美'『陵'缺筆。」有人說:「殘缺是美,統一才是最美,完整的美才是完美。」有人說:「為什麼『美'缺『一',意寓中國統『一'就『美'了;『陵'缺『撇',寓意我們與土八路又好了。」 有人說:「連戰的簽名,『連'是繁體字,『戰'是簡體字,代表臺灣和大陸,代表國共兩黨,本身就是一體,沒有必要刀槍相見。」

中國人的文字就這麼講究。

記得2004年6月,阿富汗恐怖份子襲擊了一個中國援建的建築工地,11名中國工人死亡,正在匈牙利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及此事時,用的是「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沒有以習慣用的「中國人民"。這「人民"改用「公民",旋即在網路上引發熱論,紛紛說「顯示了中南海新政更注重對個體的關注"。

近日,香港和大陸都在放映電影《三岔口》,這「岔」字並不深奧,但很多人不識。那天在香港坐地鐵,車廂打出電影廣告,幾個中學生就在議論,有說「三分口」,有說「三盆口」,令人捧腹。香港人看過京劇《三岔口》的不多,回歸後也流行說「差」和「叉」,就是說不清「三岔口」就是三叉路口。

連戰和宋楚瑜訪問大陸,都去西安。這之前一個月,在西安看到一家開業不久的理髮美容店的招牌特別顯眼,上寫「最高發院」;另一家洗浴中心的大招牌竟然寫著「棕楠海」。一看店名,誰都知道,這是「最高法院」和「中南海」的諧音。不知道如此起名是否違法。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業登記管理規定》,公司名稱中不得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誤解的內容文字,不得含有政黨名稱、黨政機關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名稱等,否則取締。

獨立創新還是弄巧成拙?

說心裏話,這些店名的起名者是頗有智慧的。時下,兩岸三地都流行這種諧音的「食字潮」,特別是廣告商的廣告詞繪聲繪色: 「以水流年」是用水份面膜留住年華的廣告;「好色之塗」是顏料廣告;「製冷鮮鋒"是冰箱廣告;「衣衣不舍」是服飾廣告;「有口皆碑,有口皆杯」是飲料廣告;「講話就獎話」是電信公司話費優惠廣告……時下,利用諧音、形字編成俚語,寫成廣告詞的不少,有弄巧成拙而招人反感的,也有既具獨創而形神兼備的。

語言是鮮活的。漢字的特點之一就是像形、寫意,一個字在那兒一站,就會引起形和意的聯想,這是拉丁字母所不具備的。

不過,在人們日常用語中常常會錯用別字,犯了讀音相近,字形相似,意義混淆、不明典故,無視規則五種毛病。最近,上海《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最常見的100個別子"。該編輯部10年來組織審讀了3000本圖書、1000種期刊、100種報紙,並請100家新聞出版單位協助調查各自的用字差錯,整理出首批常見錯別字。這裡選擇25字(括弧中的字為正字),讀者諸君是否也常常錯用?

按(安)裝,甘敗(拜)下風,自抱(暴)自棄,針貶(砭),泊(舶)來品,鬆弛(弛),一愁(籌)莫展,穿(川)流不息,精萃(粹),重迭(迭),渡(度)假村,防(妨)礙,一幅(副)對聯,氣概(概),懸樑刺骨(股),粗曠(獷),沉緬(湎),食不裹(果)腹,一如繼(既)往,挖牆角(腳),不徑(脛)而走,峻(竣)工,鼎立(力)相助,老倆(兩)口,水籠(龍)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