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美國:我的面試之旅

美國的面試之旅(一)

起子

「轟--」,窗外,舊金山國際機場的起飛坪逐漸地消失在視野中,被浩瀚無垠的太平洋而取代。飛機又一次起飛了,18天來的第8次。11個小時後,飛機將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為這次旅行劃上一個句號。此刻,我終於有種完成使命的感覺。收到了Stanford,

UTSouthwestern, Rockefeller,Uchicago和John Hopkins的offers,應該說,我對自己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過去十幾天在美國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重放。體驗,新奇,奔波,疲倦,收穫,喜悅。忽然感到有種責任感把這次面試之旅記錄下來。在此之前,很少聽說有中國學生到美國本土參加校園面試。我自己也是經過了一段矛盾的心裏鬥爭才邁出的這一步。寫下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對以後的申請者有些幫助,不至於像我一樣,開始連申請的簽證類型都不確定。

美國的面試之旅(二)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寄出了,然後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麼事也做不了,最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後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 「嘟」,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小心翼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 email。它也是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我於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於給雙方一次互相瞭解的機會。但是對於國際學生,由於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採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寄出了,然後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麼事也做不了,最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後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 「嘟」

,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小心翼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 email。它也是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University 邀請我於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於給雙方一次互相瞭解的機會。但是對於國際學生,由於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採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的教授、我在北大及生命研究所的導師分別給我寫了supporting letter。最後我實在是想不出簽證官還有什麼理由拒我。於是,安心回家過了個年,初五一過,我便趕回北京,

準備接受最後的考驗。

至於簽證的手續,水木上有不少介紹,我就不多說了,就在這談談我簽證面談時的情景吧。我預約的是7:30的面談。那天人不多,我前面有十幾個人排隊。但最後分配的時候,我也不知怎麼回事就成了我們那隊的第一個。簽證官的小窗一打開,一個黑髮的帥哥向我們示意。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堆著笑著說: 「Good Morning, Sir.」 他臉上沒一點笑意,盯著電腦屏幕看。過了一會,他拿起Stanford的邀請信,漫不經心地看了幾眼:「你去美國幹什麼?」ft,好標準的中文!結果我腦子裡反應的卻是英文:「I am going to attend an on-campus interview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也換成英文:「Your major is?」我心裏一虛,可千萬別check我:「Biological Sciences.」他又就我高中時去日本出訪的經歷問了一個問題,然後說:「What are you doing now?」我回答說:「Iam a senior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You canget your visa at window 1.」我有點不敢相信,又跟著問了一句:「Window 1, right?」「對!」(又是中文!)

就是這樣了,不到5分鐘的面談後,我就得到了去美國的B簽證。我看著手裡一大隊的材料,覺得很滑稽。但我也知道,它們的作用並不在於簽證官是不是看了它們,而是在於我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回頭想想,其實簽證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而且最近簽證的形勢也越來越好。話說回來,簽證官拒簽學生簽證,事實也的確是大部分留學生都留在美國了。要想說服簽證官,關鍵是你自己信不信你會回來。要是自己都沒信心,那簽證官更是拒你沒商量了。另外再說幾句題外話。美國不是天堂。它的確是一個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但任何夢想的實現都是建立在為之奮鬥拚搏的基礎上。中國這兩年發展勢頭很好,各行各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想,等我們學成的時候,回國絕不是一個壞的選擇。

美國的面試之旅(三)

踏上征程

恰好就在拿到簽證的這一天,我得到了另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我正坐在從使館回北大的出租車上,手機響了。我接起來,是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我有一個從美國紐約來的快件。誰能從紐約給我寄快件?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Rockefeller。誰也不會用聯邦快遞寄據信吧?難道是offer?! 我又不太敢相信。直到拆開信封,看到了dean署名的信,我才激動得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裡人。巧的是,Rockefeller邀請所有被錄取的學生去參觀校園,即是所謂「Open House」,並負擔部分旅費。有兩個時間可以選擇,3月3日到5日或10日到12日。Stanford的面試6日結束,如果我在美國多待兩天,不是正好可以再去Rockefeller看看。而且這樣的話我不妨再問問別的學校。於是我立刻給Uchicago和UTSouthwestern寫信,詢問能不能去學校參加面試,並請學校負擔部分機票。學校立刻回信,表示很願意我去訪問。而且實際上UTSouthwestern已經接受了我的申請,只是我還沒收到正式的信函。

很快,在多方協調之下,我安排好了行程:3月2日抵達舊金山,3日到5日參加Stanford面試;6日飛往芝加哥,7日在Uchicago面試,8日參觀芝加哥;9日飛往紐約,10日到 12日訪問Rockefeller;13日飛往達拉斯,14日和15日參觀UTSouthwestern;然後我留出了幾天空餘時間,19日飛回北京。

接下來的半個月中,我為這次面試之旅作了詳盡的準備。我從網上瞭解到每個學校的研究情況,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實驗室,並且閱讀了部分發表的論文。研究生選校的標準不同於本科生。學校名氣、地理位置、福利條件等等都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是學校能否提供最好的學術訓練。我覺得,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學校有多少你感興趣的實驗室,而且這些實驗室有多大可能會收你去做論文。校園面試,不僅是學校面試學生,也是學生面試學校。任務其實就是找自己感興趣的教授面談,看看相互選擇的可能性。

3月2日北京時間1:30pm,UA888號航班準時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我,踏上征程。

美國的面試之旅(四)

感受斯坦福

3月2日舊金山時間8:00am,飛機已盤旋在太平洋東岸上空。我透過機窗向外望去,一團團白雲漂浮在藍天與碧海之間,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閃耀動人。前方則是大片大片的青山綠地。Sunny California,真是名不虛傳!

在Stanford的接待人員引導下,我和另兩個學生一起,坐上Supershuttle,駛向我們下榻的Sheraton酒店。汽車奔馳在 101號高速公路上,路邊的棕櫚樹飛快地向後退去,一下就給我帶來一種和北京不同的新奇感受。這裡很少有高樓,大多是一棟一棟獨立的房屋,而且風格迥異。我貪婪的欣賞著這一切,鄰座的女孩則一直捧著一篇論文埋頭猛k。管他呢,just take it easy, and enjoy!

在酒店安頓妥當後,我一分鐘也不願耽擱,決定立刻出發去校園轉轉。Stanford提供免的班車--Marguerite,直通校園及周圍各個地區。酒店不遠就有一站。早就聽說, Stanford的校園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大學校園,而今終得一見。偌大的校園綠草如茵,稱之為公園也許更加合適。每一棟教學樓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張揚而不誇張,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統一。校園內隨處可見騎自行車的學生,帶著頭盔,背著書包,在陽光下瀟灑飛馳。路邊的草坪上,人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或在閑談,或在小憩。我在醫學院下車,沿著地圖,找到了Herrin樓,也就是我申請的生物科學系的主要教學樓。Stanford的生物醫學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科學系和醫學院。醫學院又包括遺傳系,發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整個體系十分龐大,同時分支又很繁複。所有系的實驗室基本都分布在 Herrin, Gilbert, Lorry, Clark, Fairchild, Beckman, 以及醫學院等幾棟教學樓中,相隔不過幾分鐘的步程。今天基本上沒有安排什麼正式活動,我就在這幾個樓中亂跑,找了幾個事先email聯繫過的教授聊了聊,包括當初講RNAi時引用過n多遍的Andrew Fire。

晚上,生物科學系的高年級研究生帶我們去吃晚餐。發現學生中其中有不少華人,只不過都是ABC,沒一個人會講漢語。晚餐有兩種選擇,泰餐或是中餐。我本來想去吃泰餐,結果人太多了只好作罷。想來可能美國人也都快把中餐吃膩了。而我,坐了11個小時的飛機飄洋過海,又吃了頓中餐…

美國的面試之旅(五)

面試初體驗

第二天,Stanford的 interview weekend正式開始了。早餐結束後,Tim Stearn給我們大概介紹了Stanford生物研究概況。正如我之前提到過的,Stanford設立生物院系時,既想統一又想突出重點,結果就造成了又有一個包羅萬象的生物科學系,又有獨立的遺傳系,

發育系,生化系,微生物系等等。等後來覺得這種過於繁複的分系不利於學術研究時,已是積重難返。於是只好採取了一些改善措施。比如招生時各個系統一進行,合稱Biosciences Program。每個繫在其下設獨立的Home Program,課程設置、教學要求略有不同。不管哪個系招收的學生,都可以在其它系的實驗室做rotation甚至博士論文。他又重點談到了 Biological Sciences Home Program的要求,course work, rotation, TA等等。特別講TA不是獎學金的來源,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必要的鍛練才要求的。我雖然覺得能給本科生噹噹老師也挺有意思的,(特別是Stanford的本科生),但想想別的系當TA都是有補助的,只有我們系是免費勞力,心裏還是有點不平衡。至於rotation倒是挺靈活的。一般都有三個,但也沒有作硬性要求。除了第一個要在本係做之外,剩下的以及博士論文都可以到別的系做。

接下來就開始面試了。我上午的安排很滿,4個教授,每人30分鐘。第一個教授是Kang Shen,他是去年才剛開始在Stanford建實驗室,年輕有為的中國教授。因為我們以前有過一些接觸,他對我的經歷比較瞭解,所以這個面試比較隨意,他主要給我介紹了一下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給我看了一些線蟲的突變體。第二個是生化系的Mark Krasnow。首先寒暄了幾句,然後就要我講自己的研究經歷,最後就給我介紹他的研究方向。這就是最正規的面試流程了。我自己的研究事先準備的還比較充分,雖然說得有點急,但基本還好。他做的東西也很有趣,研究肺部發育過程。我很認真地聽,又問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是Susan McConnell,很nice的女教授,也是基本的面試流程。最後是Liqun Luo,相當出色的中國教授。我們以前在北京見過面,所以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但這時候我開始有些犯困了,畢竟是到美國的第二天,16個小時的時差不是鬧著玩的。突然,

他問我對他做的工作有什麼想法。我一下噎住了。他的paper我是讀過,但已經過了好久了,而且我在神經生物學上沒有太多的背景。幸好他很 nice,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但我還是很鬱悶。中午, 所有學生和老師一起開冷餐會,聽到有人跟Liqun說congratulations,

一打聽才知道他剛被選入Howard Hughes。果然是很厲害的角色!於是更加鬱悶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六)

住房問題是Stanford最讓人擔心的地方了--貴!唉,也難怪,這種人傑地靈的地方,人人都想來,當然是水漲船高了。在下午的Housing Trip裡,幾個二年級的研究生帶著我們參觀學生公寓,並介紹了價錢等情況。學校提供的on-campus housing,有一人住的studio,兩人或三人合住的公寓。studio大概要900美元一個月,合住的公寓能稍微便宜些。

stipend的一半基本就要花在這了。由於比外面房價低,大多數學生都想住在校內:每個學生要在網上提交自己選擇的房子,再由機器抽籤決定最終結果,即所謂的lottery。還好這兩年學校蓋了不少新樓,住房緊張的問題大大緩解,多數人都能住進自己的第一或第二選擇。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叫 Stanford West的社區。雖然是off-campus,但是還是屬於學校的Housing。一棟棟別墅式的小樓,還有室外游泳池,很是奢華。只可惜現在已經住滿了,可能輪不到我們的份了。

雖然住房不便宜,但那些學生們過得蠻悠哉的。基本上人人都有汽車,不少還有自行車,想來錢應該也夠用了。而且,在校園裡轉了一圈,就更加被 Stanford深深的吸引住了。真就如其中一個學生所說,你可以就整天整天的呆在校園裡也不會膩煩的。沿著著名的Palm Drive,一直走到Main Quad,你一下就置身於充滿異國情調的庭院中。紅瓦褐牆的西式建築掩映在高大的棕櫚樹中,有種童話般的夢幻感覺。而其後的Memorial Church,又富於濃郁的宗教神聖感。漫步在砂岩質地的拱廊下,心境也隨之靜謐。Hoover塔在旁側拔地而起,是這一片建築群中最突出的標誌。只可惜當時太晚了,塔上的瞭望臺已經關閉。據說在上面,整個Stanford其周圍的景色盡收眼底,真是令人神往。

晚上是一個大型的招待會,所有系的學生和老師都聚在一起,好不熱鬧。只可惜下雨了,

校方本來想辦成露天的酒會被移到了室內,效果一下就差多了。我這時也已經困得不行了。硬撐到結束,趕快回到房間小睡了一覺。一小時後,又爬起來去參加高年級研究生辦的小型party。這時終於知道,party也沒什麼好玩的。每一個人都上來介紹自己,I am ***, nice to meet you。我也趕緊介紹自己: I'm Cong,nice to meet you, too。然後再糾正他們的發音,blablabla。接著又是新的人上來。我最後就只會傻笑了,名字是一個都沒記住。而且聊天的時候,他們說話中有很多俚語以及涉及文化地理的內容。我自認聽力還不錯,平時也老看原聲電影的,很多時候還是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看來,真要融入美國這個社會,還是任重而道遠的啊。

美國的面試之旅(七)

3月4日

這天相對輕鬆一些,中午之前都沒什麼事,我就到Cantor藝術中心去轉了轉。濃郁的人文氣氛,可算是綜合性大學一個突出優勢了。想學繪畫嗎?去藝術系選門課好了;想聽音樂嗎?上個月馬友友才來過。各種各樣的電影,展覽,演出更是層出不窮。而且大部分都對學生有優惠,就像這個藝術館,完全是免費的。其中有專門的東方藝術和非洲藝術的展廳,以及斯坦福家族的收藏品廳。我由於中午還有面試,只能走馬觀花的轉了一個多小時,

覺得好像還什麼都沒有看。館外坐落著羅丹雕塑園,收藏著20餘件羅丹的作品。黑色而有光澤的銅塑聳立在綠地與林蔭之中,與灰褐色的藝術館渾然一體,讓人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又油然升起一種敬畏之情。對了,當時那正好還有一個特殊的中國現代藝術展,都是一些另類、詭異的作品。反正我在國內是沒有見過。

中午的面試的是另一個中國教授 Guowei Fang,也很nice。輕鬆的應付過去,就趕緊到Fairchild中心參加Poster Session。Poster Session是各個實驗室研究工作的展覽。每個實驗室都將自己的研究進展做成展板,派一兩個學生在一旁作介紹。我們基本上是做聽眾。但別以為聽眾很好當,我就幹了件蠢事。當時我正好溜躂到一個做神經計算的展板前,

那是一個和應用物理系合作的實驗室,上面一大堆的數學公式和圖表。我還暗想,做這個東西的人腦子一定和常人不太一樣,旁邊一個男孩就湊過來,問我要不要他給我做介紹。

這個男孩簡直就是美國青少年電影中 science boy的典型代表--精瘦,眼鏡+襯衫。我也沒多想,就同意了。結果他越講我越不明白,我越不明白他越想給我解釋清楚,陷入一個極其難堪的局面。而且他的老師還在一旁站著,很嚴肅的看著他跟我說不清楚。直到現在我還對那個男孩心有愧意。

當然,如果找對了人還是很有收穫的。我後來聽了不少實驗室的研究,覺得大部分還是很有意思的。這也是Stanford的另一個優勢--選擇面很廣。就算你最想去的實驗室不收你,總還有很多別的實驗室可以選擇。另一點讓我很有感觸的就是,每個學生都很有自信,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實驗室的研究如數家珍。而且基本上每個人都確實是對科研有興趣。這一點甚至在party時也能體現,經常聊著聊著,大家就開始問對方的研究進展等等。

這點讓我感覺很好。走學術研究這條路,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只是為了混個學歷,還有什麼樂趣。我以前和有的研究生聊天,經常能聽到他們很無奈的說,只想早點畢業,趕緊找工作掙錢。這沒什麼錯,但我總不免感到有些悲哀。生活這麼長,有這麼多起起伏伏,每一點一滴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的體會,又何必太急迫呢。

美國的面試之旅(八)

下午還有最後的兩個面試。Allan Compbell是一個老教授,已經退休了。之前有個面過他的男孩,Andrew,提醒我說他沒什麼研究好講,如果你不主動說話的話,可能面試很快就結束了。我就拚命和他閑扯,什麼中國啦,北京啦,奧運啦,好不容易熬過半個小時。最後一關是Ron Kopito,是招生委員會的,說話還是很管事的。他的實驗室在Clark中心,

整個樓都是由透明的落地大窗包圍,視野極棒。我們正談到一半的時候,有幾個人從窗戶外面的平台上慢跑過去。這可是三樓啊!面試進行的還是挺順利的,也算是我在Stanford面試的收尾吧。

晚上繼續是party。說實話,這是面試中我最不喜歡的部分了。幸虧平時不會總有party,

不然我真是不想來了。我看到有人做了一大桶飲料,裡面飄著好多蘋果片,橘子什麼的,

還以為是果汁,就倒了一大杯。剛喝了一口,有個女生過來問我:「這裡面有酒精,你知道吧?」「啊?!」我大吃一驚。她於是很正兒八經的告訴我,千外別把這當果汁喝,而且同時要吃些點心。表情嚴肅得像教導主任,雖然她手裡也捧著一杯,而且正津津有味啜飲。不過我還是很感激她提醒,不然可能就要出醜了。美國的這種party大多都是要喝酒的,以後還是要注意。我又指著旁邊一些做好的飲料問她,她瞪著教導主任的眼睛說:「

只要不是你親手倒出來的,就基本都是有酒精的。」說著,又咂巴了一口「果汁」,走了。過了一會,屋裡就擠滿了人,三三兩兩的在一起聊天。我實在不是個party animal,就躲到旁邊的屋子裡和幾個男孩一起打桌球了。

Stanford結語

Interview Weekend的最後一天。早上,所有學生和老師的一起Brunch。所謂Brunch,是Breakfast和Lunch的合體。週末,人一般都起得比較晚,吃早飯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中午了,所以就早中飯合吃,謂之Brunch。學校也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大作宣傳。系主任、秘書、學生代表輪番上臺講話,傳達Stanford的精神。每桌也都搭配著坐幾個教授,回答學生的問題。其實這就是雙向選擇,學校面試學生,也要盡力說服學生最終選擇學校。接下來就由高年級的學生組織集體活動,或是去Hiking,即爬山,或是去舊金山市區觀光。我當然是選擇Hiking。越野車在蜿蜒的盤山路上顛簸,向著目的地--紅杉森林公園--駛去。僅僅一個小時,我們就身處一片原始森林之中。這就是Stanford:雖身處市區,但距世外桃源也不過就是幾小時車程。你可以早上在家裡懶床,上午去雪山滑雪,下午到海灘享受日光浴,晚上再回到Palo Alto泡咖啡館。

薄霧矮矮地浮在紅土上方,陽光從樹間穿過,一股山林的芬芳不免讓人有些陶醉。在林中行走,周圍的紅衫樹高聳入雲,似乎通向另一個世界。很喜歡這種融入自然的感覺,緊張了好幾天,終於能放鬆一下了。途中路過一個瀑布,算是這個線路中的一個景點。George問我覺得怎麼樣。

我撇了撇嘴:「還成吧。」

他似乎不滿意我的反應:「怎麼,你在中國見過更好的?」

澳塹比唬 ?

澳模俊?

暗醬Χ加校 ?

看著他驚訝的表情,我不免有點得意。可別把我們中國看扁了。但滿足民族虛榮心的同時,我還是心裏打鼓。論自然資源,中國絕不輸於任何地方。但大部分地方都存在管理混亂,過度利用等問題。這也許就是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吧,有不足,也在不斷改進。只是希望這個過程越快越好。

行程的最後一段是在山谷中穿行。小徑旁一直有小溪相伴,不時可見倒下的紅衫樹橫跨到對岸。Andrew偷偷告訴我,他很想沿著這些獨木走到對岸去。我說你就去試試唄。他猶豫了半天,還是退回來了,說是還是等以後沒這麼多人在場的時候再說吧。我看了他一眼,

一步踏上去,衝到對岸,又慢慢的退回來。周圍的人都被嚇了一跳,一個勁兒稱我是thecoolest of the day。Andrew羨慕極了,不過最後也還是沒膽子上去。說實話,那樹幹還是挺滑的,當時真有些後悔不該逞強。不過我知道如果有下次,我還是會幹同樣的事。

誰讓我生來就這個假小子脾氣,沒救了。

美國的面試之旅(九)

(今天這一段完全是我的旅遊經歷,和學校無關.忙人就別看了.)

獨闖金門

去機場的巴士緩緩啟動了,Sheraton酒店逐漸消失在視野中。今天就是離開Stanford的日子,不知道幾個月以後還有沒有回來的機會。不管怎麼樣,我已經盡了我的努力,就算失敗也沒有什麼後悔的了。

去芝加哥的飛機是下午4點的,之前正好可以到市區轉轉。來了一趟,怎麼也應該去看看金門大橋、漁人碼頭什麼的。我把行李寄存在機場,坐BART地鐵到舊金山市區。在唐人街附近鑽出地面,算是頭一次見了舊金山的真容:一座籠罩在薄霧中的山城。各種金融銀行的高樓大廈一個賽一個的擠在一起,把本來就不寬的道路顯得更可憐了。走了不多久就到了唐人街,一座深綠色的牌坊,正中吊著幾個大字:天下為公。這時很多店舖還不開門,

我只能從外面看個大概。有賣中國的傳統服飾,點心食品的;有打著中醫旗號,針灸按摩的;還有一家武館,上面插滿了大旗,寫著「精武精神」、「柔功門」、「醒獅」等等。

舊金山的華人很多,據說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唐人街更是這樣,我差點以為自己又回到中國了。到一個雜貨鋪問路,店主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華人婦女。我先提醒自己這是美國,然後用英文問她去漁人碼頭怎麼走。她很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我不會說英文!」好像說英文的在這是三等公民似的。我趕緊改用中文。她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一指路對面:「就是到對面去做那個Cable Train嘛!」便不再理我。

Cable Train就是有軌電車,也是舊金山一道獨特的風景。還離得老遠,就傳來了「叮叮叮」的鈴鐺聲。然後,就是老爺車般的Cable Train沿著地面的軌道搖搖晃晃的開過來。

木製的車廂,後部是半封閉式的,而前部則像個涼亭,中間站著司機,兩邊是長椅,最外面豎著幾根柱子。車上已坐滿了遊人,我只好站在長椅外的車廂沿上,雙手抱著柱子。別看車老,跑起來還是挺快的。特別是下坡的時候,一陣風般呼嘯而過,還是頗具刺激性。

加上黑人司機半表演式的開車,一車各色人種大呼小叫,觀賞性也可打到九分了。

在漁人碼頭逛了逛,也沒覺得有什麼好的。到處都擁擠著遊人,小商小販兜售者各色紀念品。海上的風景也一般,霧濛濛的一片。我無聊的研究地圖,想找個公共汽車到金門大橋照張像就打道回府。這時路邊有個租車的山姆大叔衝著我喊:「騎車去金門大橋吧,到對岸後免費坐船回來。保準是你最難忘的旅遊經歷。一小時只要 7美元!」我心動了,但這時已經快中午了,我得在3點之前趕回機場,不知道來得及不。我問他這一趟要多久。「

一小時7美元,乘船不要錢,7美元買一個最難忘的經歷,多便宜的交易!」一小時的話,

我還真想試試。山姆大叔用極快的美語告訴我路線,我聽了個大概,心想照地圖走就是了。

戴上頭盔,我就向金門大橋出發了。沿著海邊走了一段,道路又轉向內陸。在如茵的草地間騎行,眼看著金門大橋越來越近,雖然有點累倒也是挺享受。橋上的風景更妙,一邊是礁石險灘,白浪拍岸;一邊是無垠碧海,帆船點點。悠哉騎過橋,已經過了一個小時。我有點急了,看見有條路是下山的,就迫不及待的衝了過去。我也不剎閘,任憑車子電掣而去, 感受風從耳邊呼呼的吹過,極爽。有幾個人迎面騎來。看著他們汗流浹背的爬坡,我心中還暗自得意。到了山腳,果然看見一個碼頭。我興沖沖的騎去,被告知是私人碼頭,

而我的目的地還在山的另一邊。我傻眼了,那也沒辦法,老老實實的翻山吧。

其實山還是很漂亮的。滿山都是綠油油的草甸,偶爾能看到一兩棟小屋,很溫馨的田園風情。但是此時的我,哪還有欣賞的閑情,只盼能找到正確的路線,按時趕回機場。下山容易上山難,我的腿軟綿綿的,好像踩在棉花上,可也只能咬著牙拚命。實在是沒勁了,就下來推一段。我暗想,那個山姆大叔還真說對了,這絕對是我最難忘的經歷。終於,在幾近絕望之時,一個小鎮出現在我面前--Sausalito!這就是我要找的碼頭,此時此刻,

世界上最可愛的地方。我氣喘吁吁向一個黑人老大爺詢問開船的時間。最近的一趟是一點半,應該還來得及。我跟他抱怨說我一直從金門大橋騎過來,快累死我了。他很認真地說:「That』s the whole point.(那就是其意義所在)」聽了這話,我覺得心眼一下開了,對呀,那不就是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嗎?如果讓我坐在電視機前,把沿途的風景原封不動地看一遍,我肯定不會有這麼深的體會,說不定還會覺得很無聊。但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後,建立在感官疲憊上的精神享受不是最讓人有成就感嗎!其實,這也就是生活。也許有的人希望不用付出就能享受安逸奢華,但在我看來,有波瀾才會讓人體會生活的精彩,有拚搏才會讓人享受成功的喜悅。細細的去品嚐其酸甜苦辣,這就是活著的味道。

美國的面試之旅(十)

UChicago--古典與現代之美

中部時間三月六日二十二點,飛機即將降落在芝加哥--美國經濟文化名城。在漆黑的夜幕下, downtown燦爛的燈火強烈地衝擊著我的視覺神經。我從沒有見過這麼絢麗的光華,密集的燈光鋪遍整個大地,恍如滿天星斗,真是疑似銀河落九天。

由於時間關係,我沒趕上 UChicago正式的面試活動,只是作為訪問學生與學校做一個簡短的互動。我將於7號一天,分別和5位教授面談,時間也是每位30分鐘。初到校園, Uchicago便給我一種完全不同於Stanford的體驗。首先是天氣。芝加哥以風城而著稱。雖然後來接待我的Kristine告訴我,其實這指的是人們議論政治的閑言碎語,但它也確實反映了芝加哥殘酷而漫長的冬天。其次便是建築。如果說Stanford是一座現代式的公園,那UChicago則是一所中世紀的庭院。我住在學校內的一個招待所。二層小樓,不大卻處處散發出英式貴族的雅緻與溫馨。紅木沙發,黃銅檯燈,我似乎能想像自己偎依在壁爐旁,享受一頓慵懶的下午茶。當然,現實是我得趕快從床上爬起來,換上冬裝,去趕今天的面試場。

Kristine首先向我介紹了 Program的概況。我申請的是Molecular Biosciences,是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設置的Graduate Program。其下又分五個單元招生: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velopmental Biology; Genetics; Human Genetics和Molecular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不同的單元之間除了一些核心課程變化,基本是相同的。rotation要求至少要做兩個。其實,UChicago最牛方向的還要數進化,全美能和他們相匹敵的也沒有幾個。另外,他們在植物領域也有很強的教授陣容。

行走在UChicago的校園中,時光好像倒流了一百年。所有的教學樓都保持著最初設計時的哥特式風格。石灰石構建的樓體,本身就帶來了一股歷史的厚重感。古堡的尖頂、蜿蜒的迴廊、怪獸飾的屋檐,我彷彿置身於一個舊式的歐洲貴族花園。校園中不少建築是國家級的標誌性建築。橫穿 Quadrangle,路過化學樓、物理樓、數學樓,最後到達生物樓。想想在這些宮殿般的古堡中,做出了多少現代科學的重大突破,有多少天才的火花在這裡撞擊,真是一種很令人驚嘆的組合。

第一個面試官Laurie Mets是我申請系的主管。問了我的研究工作後,就開始給我講系裡一些教授的研究方向。然後親自把我送到下一個教授Jon Staley的實驗室。看來一個人參加面試也有好處,雖然沒有很多的Party,但能受到特殊照顧。我這時突然很睏,就問Jon有沒有咖啡可以喝。他竟然請我到他最喜歡的咖啡館喝了一杯Expresso,邊喝咖啡邊談。我的兩段研究經歷都和他的工作有聯繫,越聊越投機,超過的原定的時間才回去。下午又陸續見了Ilaria Rebay,Edwin Ferguson和Jocelyn Malamy。我的研究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基因,lin-14。Edwin居然是頭一個克隆這個基因的人,還給我看了關於它的第一篇論文。這裡和 Stanford的教授感覺不太一樣。他們雖然都很nice,但UChicago的人更加謙遜,給人很強的親和力。他們更把我做的研究當回事,與我就像同事間討論問題。近年來UChicago新招了不少年輕教授,無疑將使這所古老的大學更加煥發活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