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戰打響以後,英軍的防守力量日漸衰弱,英國政府醞釀著對日投降。當時,國民政府駐港最高軍事長官是海軍少將陳策,他左足因在戰爭中受傷被截,人稱獨腳將軍。一天,他拜會香港總督馬可.揚(中文名楊慕琦),提出願意率部分英軍官兵實施突圍。馬可.揚表示贊同,並答應提供5艘魚雷快艇。就在港英當局宣布投降的當天下午,60多名英陸、海、空軍官兵聚集在陳策身邊,與中國聯絡組的十幾名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突圍分隊。傍晚,他們登上一艘巡邏艇,準備開到香港島西南側的小島鴨脷洲,與事先等候在那裡的5艘魚雷艇會合,然後乘魚雷艇登岸。巡邏艇開動後,馬達的轟鳴聲驚動了附近山上的日軍,頓時,猛烈的交叉火力封鎖了巡邏艇的航路,密集的槍彈將巡邏艇擊毀。在這危急時刻,陳策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命令艇上人員棄船跳水,同時扔掉枴杖,取下假肢,縱身躍入水中,奮力向鴨脷洲游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力拚搏,突圍人員終於登上鴨脷洲。在激烈的突圍戰鬥中,有16名英軍官兵或被俘或陣亡,到達鴨脷洲的有50多人。深夜,突圍分隊乘5艘魚雷艇在廣東的一個海灣登陸。上岸後,陳策召集英軍官兵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大家一致要求回英國老家。從中國到英國,惟一可走的路線是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由緬甸到印度,然後乘船回英國。
此時廣東大部已被日軍佔領,要想離開廣東,必須通過日軍層層封鎖線。陳策想到了活動於港九一帶的抗日游擊隊。12月26日凌晨,在游擊隊護送下,突圍分隊出發了。英軍官兵邁著沈重的步伐向前行進,陳策負傷的左腕流血不止,他坐在一把椅子上,被隊員們輪流抬著往前走。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一會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一會又要躲避敵人轟炸。29日上午,突圍分隊到達惠州,這裡已是中國軍隊的控制區。1942年1月30日,突圍分隊輾轉到達昆明,第二天,他們踏上了著名的滇緬公路。這條長達1000多公里的道路,充滿了艱險。路的寬度僅僅夠兩輛汽車並排通過,路基下面是懸崖峭壁。2月14日,突圍分隊到達仰光。他們在仰光逗留了3個星期,幫助撤離的英軍部隊搶運物資。3月8日,突圍分隊乘海瑞奇 .傑森號商船離開仰光前往印度加爾各答,然後到孟買。4月28日,他們登上一艘運輸船,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1942年5月22日下午,突圍分隊的船隻緩緩駛進了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港。這樣,從香港突圍的50多名英軍官兵中,除留在中國工作的以外,有3名軍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家鄉。
從香港到仰光,突圍分隊走過了4630公里的路程,歷時51天。其間,他們穿過了茫茫叢林,越過了海拔2100米、沒有道路的山區。在這次行動中,中國軍民功不可沒。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特將大英帝國爵士稱號授予陳策,並把他接到印度,專門為他製作假肢。那些經歷過香港突圍的英軍官兵,對中國人民的無私幫助更是唸唸不忘。
環球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獨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