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高棉時期柬埔寨華人的遭遇

提起當代東南亞的排華事件,人們會首先想到不久前為國際社會所廣泛關注 和憤怒譴責的印尼「五月暴亂」。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半個多世紀,東南亞各國的排華事件便一直此伏彼起,柬埔寨華人在波爾布特集團統治下的遭遇更是一起鮮為人知的排華事件。

1975年前的柬埔寨華人

  柬埔寨古稱扶南、真臘或吳哥,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早在中國南宋時期就有從事海上貿易的華商在此居留,稱「唐人」或「新唐人」。

  根據法國殖民當局1921年的人口調查,在1890年時,柬華僑人口有13萬。本世紀20年代、30年代後期和二戰後初期,出現過中國人移居柬埔寨的三次高潮;特別是在戰後的1946∼1949年期間,華人由30萬猛增到42萬,佔全柬574萬人口的7.4%;1975年紅色高棉領導柬埔寨民族解放軍,建立民主柬埔寨國前夕,則達60萬之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民主柬埔寨政權(1975∼1979年)的短暫統治後,華人人口數量卻大幅下降到30萬左右。

  柬埔寨華人在當地社會中擔當的角色,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儘管從階級分析的角度去看,佔全國人口極少部分的華人大多處於剝削者的地位,但受柬埔寨國民虔誠的佛教信仰和華人儒家文化的調和,階級矛盾未達到激烈衝突的程度。不幸的是紅色高棉在對柬埔寨社會進行分析並制定政策時,普遍擁有商人身份的華人被紅色高棉劃入「資產階級」陣營,從而使其面臨著比高棉民族更為嚴峻的階級鬥爭的壓力。紅色高棉政權普遍宣傳「華僑都是資產階級,有史以來都是吸柬埔寨人的血」,貢布、波蘿勉、柴楨、磅湛等省還發生過逮捕從城市來的華人或生長在農村的進步僑胞及華僑教師的「紅色恐怖」,許多人被處以死刑或苦刑。

  1974年4月28日,便發生了著名的「橘井事件」:大批從前線回來的柬紅色高棉軍隊開進橘井市中心,把輕重機槍擺在街上,對準華人的住宅,限令全市華人立即到農村種田,並拘捕了罪名是煽動華人回國的嫌疑分子一百多人,這些人大部分受了苦刑,有的甚至被折磨死。

暴政與劫難

  1975年4月17日,以柬埔寨民族解放軍佔領金邊市為標誌,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力量奪取了全國政權,直到1979年1月7日金邊被侵柬越軍攻佔時止,在紅色高棉(柬共)執政的三年零八個月中,柬埔寨人民經歷了一場慘絕人寰的空前劫難,而華人社會更是首當其衝。城市居民遭到大驅逐、大掠奪、大迫害紅色高棉接管城市,奪取政權後做出的第一項重大舉措,就是立即強行將城市用袢

本文留言

作者炎黃春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