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護士嚴重短缺 護士都到哪兒去了

11月14日,中華護理學會建會95週年紀念活動上傳出讓人擔憂的消息:我國護士嚴重短缺,目前甚至達不到26年前的配置標準。我國每千人口護士人數為1.0,這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三。護士都跑到哪兒去了,是什麼導致護士如此短缺?

  ■現狀:護士短缺

  護士長一睜眼就要盤算今天有幾個護士

  「護士長,我媽病了,明天夜班我能不能請個假。」西城區某醫院護士小吳心急火燎地請假。

  護士長老馮心裏比小吳更著急。小吳歇了,讓誰來替呢?老馮所在的外科病房有60多個床位,就10多個護士,人本來就捉襟見肘,年近50的老馮沒辦法,最後自己替了小吳的班。

  「護士現在特別缺,」北大人民醫院護理部李主任告訴記者,「按照衛生部1978年制定的標準,醫生護士的比例應該是1比2.3。但現在能達到這個標準的醫院非常少。比如我們醫院,現在能正常上班的護士是887個,醫生人數650,醫生護士的比例為1比1.3。」

  「現在跟26前年相比,病人治療量大、治療手段多,往往要求也高。因此,護士的護理量就大大增加。可是,我們連26年前護理量低時的標準都沒達到。」

  因此,在有的醫院,護士長每天早晨一睜眼,就盤算著今天能有幾個護士可用。

  ■問題:護理不力

  缺少護士導致「傷腿好了、好腿壞了」的事情發生

  52歲的彭大爺去年不小心把腿摔成了骨折,住了兩個月醫院。兩個月後,他的傷腿好了,可另一條好腿卻因為長時間不運動而肌肉萎縮,走不了路了。

  「傷腿好了,好腿壞了,這種病例非常常見,」中華護理學會名譽理事長、1989年曾獲第32屆「南丁格爾」獎章的林菊英教授說,「病三分治,七分養,千萬不能忽視護理。比如剛才說的那個彭大爺,病人和家屬不懂得如何科學恢復鍛練,護士又沒有給必要的指導,好腿肌肉萎縮在所難免。其實,一些細微的病情、病人的反應,受過專業訓練的護士能夠察覺出來,但家屬和護工往往不能察覺,很有可能耽誤了治療,甚至釀成大錯。」

  ■原因:經濟槓桿

  科室實行經濟核算,多一個護士就得多掏一份錢

  衛生部醫政司護理處處長郭燕紅說:「我國2003年高等護理教育畢業生的總量超過5萬人,中專護理專業畢業生也有5萬。單從培養的數量來說是不少的。醫院護士短缺,更重要的原因是醫院經濟槓桿作用的影響和對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郭燕紅說,護士通過勞動不能給醫院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加上現在很多醫院實行科室獨立經濟核算,多雇一個護士就得多掏一份錢,所以科室也不願意進更多的護士。

  除此之外,工作髒、累、雜、待遇低,導致了護士流失。據統計,有的醫院的護士流失率高達10%。


(國際在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