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渤海10年之後將成「死海」

 2004-09-20 20: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日前,中國海洋檢測專家發出警告:渤海的環境污染已到了臨界點,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遏止污染,渤海將在十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單靠其與外界水體交換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二百年!

「倒霉」的小漁村


8月15日,記者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的一個漁村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幕:醬油色的污水正泛著白色的泡沫無情地流入渤海,漳衛新河河水滿得都快溢出河道,寂靜的河面上看不到任何動物,哪怕是飛在天空的蟲子;破舊的漁船無精打采地橫躺在岸邊;刺鼻的腥臭味令人發嘔;在入海口,海水呈深褐色,淺灘上佈滿了貝類的屍體;放眼望去,昏暗的海浪,捲起層層灰色的泡沫撲面而來,一堆堆漂浮物由遠而近推至腳下……


無棣縣位於山東省最北部,東北瀕臨渤海,西北與河北省黃驊市、海興縣漳衛新河相鄰。


一位漁民告訴記者:「都是漳衛新河不斷排出的污水惹的禍!現在,貝類搬家了,魚蝦死光了,漁船三成停產了,養殖基地報廢了。」


漳衛新河源於山東省德州市的四女寺分水閘並與衛運河相接,屬海河水系,全長246.6公里,其中無棣段長47公里。


漳衛新河入海口地處半封閉的渤海灣西部,北側黃驊港有一條長14公里的導堤,致使污水基本在無棣縣近岸海域環流。據介紹,自2001年9月至今,已有數億立方米污水通過漳衛新河排入渤海,經監測,80%測點的水質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域受污染面積大概有10到15海浬。2000年9月以來這條河的溶解氧一直為零,生命力最強的黃眼蟹都已經絕跡。


這位漁民說:「現在污水已污染到大約10海浬以外的海域。過去漳衛新河的水質很好,農業、人畜用水都靠這條河,可是現在它已無法用作飲用水源了。特別是近年來,污水的流量和濃度不斷加大,對漳衛新河及近岸海域水質造成了嚴重污染。自從近海海域被污染後,抽上來的水不能用,養什麼死什麼,海裡也撈不上魚蝦了。」


記者調查發現,往渤海「排毒」的不僅僅是不堪污染重負的漳衛新河。


僅在山東無棣縣境內,德惠河、馬頰河等11條干支流流入渤海。由於上游興建了多家造紙廠和農藥廠,多條河流已開始泛起白沫,河水顏色有時如同醬油。


也許,這個「倒霉」的小漁村僅僅是個縮影,而「死海」的陰影似乎正在逼近我國惟一的內海-渤海。


「死海」陰影逼近 不能承受污染之重


渤海,總面積7.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3784公里,素有我國「魚倉」、「鹽倉」和「海洋公園」的美譽。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1800年前曹操在渤海邊寫下這一氣勢雄偉的詩篇時,他看到的是一個水清、物豐、景美的渤海。


而今日渤海,海水已不再湛藍可愛。20多年前,當環渤海的遼寧、河北、山東、天津等地的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時,渤海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變成了「納污池」和「垃圾場」。


有媒體稱,流入渤海的河流幾乎沒有一條河的水是清潔的。污染程度不同的河流,水面大多呈灰白黑綠等渾濁色。生產化肥、造紙、皮革、化纖、鋁業、橡膠等污染源企業,加工麵粉、食品油的企業,生產核能源和火力發電等企業,以及煤碼頭等一批現代化企業,一字排在渤海岸邊上,有的距海不過千米。經過處理和未處理的工業廢水順著幾條小河、沿著地表流入渤海。


國家海洋局統計表明,渤海的入海排污口共105個, 年入海污水量28億噸,佔全國排海污水總量的32%,各類污染物質70多萬噸,佔全國入海污染物質總量的47.7%。


2004年1月31日公布的《2003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雖然中國管轄的海域總體污染趨勢有所減緩,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其中渤海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為2.1萬平方公里,高達渤海總面積的27.4%,較20世紀末有所增加,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區域面積也比2002年增加。海水質量基本為四類或劣四類,40%的海域沉積物質量劣於三類標準,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污染控制處處長許麗娜透露,2003年,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已達到渤海總面積的27.3%。


農業部和國家環保局近3年發布的公報顯示,渤海已成為我國海域和內陸河流污染程度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國家海洋局檢測的結果是,渤海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COD、石油、鋅等全部超標,一種或多種污染物超過一類水質標準的面積已佔到總面積的56%。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過國家標準的2000倍。


「現在,渤海沒有一種魚類、貝類、螃蟹能夠形成規模群帶,污染造成的危害是滅絕性的,渤海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農業部漁業局資源環保處處長吳曉春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說。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所作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因為海水中內分泌干擾物質增加,渤海中的很多魚類都出現了雌雄同體的現象。「這意味著,這些魚已經喪失了繁殖能力,長期下去,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建英不無擔憂。


「養殖1噸貝類將產生2噸糞便及污染物質。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的養殖量已高出理論允許養殖量1倍多,水體呈富營養化狀態。同時,石油勘探開發、船舶污染、廢物傾倒活動以及赤潮、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岸侵蝕等海洋災害,也讓渤海喘不過氣。」許麗娜如是說。


資料顯示,1990年至2004年上半年渤海海域共發現赤潮83起,累計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今年6月,渤海還發生了兩起大面積有毒藻赤潮。


據調查,渤海環境污染源主要來自於陸源污染,而陸源污染源主要來自流域污染。此外,流域周邊的生活用水污染、工業廢水超標排放、季節性降雨等,也是流域污染源頭,這些污染源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渤海海域污染現狀。而且環渤海地區共有地級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個,黃河、小清河、海河、灤河、遼河等40餘條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徑流量約792億立方米。


那麼,究竟是誰污染了這些直通渤海的河流?


誰在向渤海「排毒」?


記者調查發現,渤海治污的主要阻力源於向渤海排污的受污染流域污染源過於複雜。而要排除這個問題,需要進行跨省作業,且困難重重。同時,污染源的種類多,也是受污染流域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的重要原因。


另外,目前,一些國有企業向渤海排污現象,已成為久治不癒之症。為何這一頑疾這麼難以根治?其間到底有何瓶頸?


業內人士張向冰分析認為,企業並非不知道對河流造成的污染,不能改變現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的陳舊落後,這使企業無力從根本上解決環保矛盾。


遼寧省葫蘆島鋅廠曾經很輝煌,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家調整了對大型國有企業發展的支持戰略,特別是1990年代中期,撥改貸政策的實施,使企業融資方式完全進入市場化模式,這對象葫蘆島鋅廠這樣長期在計畫經濟模式下運作的大型國有企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加重了企業的經營負擔,直接威脅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不可否認,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鉛鋅金屬及其材料,像葫蘆島鋅廠這樣的大型生產基地對於國家整體發展的全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可能正是出於這些考慮,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財力中盡量擠出資金,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減輕負擔,特別是對企業提升環保能力、增加生產效益的技改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環保總局也幾次特許其延期達標。


遼寧省營口市造紙廠同樣也有1.8萬人,同樣有幾十年的歷史,同樣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也同樣面臨著沈重的經濟負擔。


的確,他們何嘗不願意讓自己的工人生活在清潔的環境裡,何嘗不願意讓生養他們的家鄉天更藍、水更清?但他們沒錢。企業紅火的時候,利稅全部上繳了,連更新設備的錢都沒留下。現在負債纍纍,企業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環保談何容易?


在生存和健康面前,工人們選擇的是生存;在穩定和環保面前,政府選擇了穩定。據悉,鑒於鋅廠的兩個技改項目正在進行中,原本應該「消滅企業污染或者消滅污染企業」二選一,但國家只給鋅廠判了「死緩」--暫時容忍他們二氧化硫的超標排放。


鋅廠的職工加上家屬共有四五萬人,而葫蘆島市市區人口僅為30萬。可想而知關停這樣一家企業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然而,又有這麼多的老百姓生活在嚴重的污染中,流淌的污水使本已不堪重負的渤海承受更大的環境壓力。


關不得又「活」不起來,鋅廠和紙廠都是負債纍纍、步履蹣跚的老國企。鋅廠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50多億元,每年僅利息就要支付3億元。2003年虧損總額為1.8億元。1.8萬的在職職工以及更多的離退休人員是鋅廠無法迴避的負擔。


「哪還顧得設備的更新啊,50多年了,我們的設備就沒更新過,企業的設備年齡都比我大,現在是『硬著頭皮上環保項目』啊。」 營口市造紙廠一位員工說。


鋅廠東山污水處理廠的技術員也告訴記者,由於缺乏資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廠方都儘可能「省」幾道工序,少投幾種藥劑。


張向冰表示,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面對不斷提高的環保要求,讓更多陷入發展困境和環保欠賬雙重壓力的老國企盡快擺脫困境,這不僅僅是一個環保問題,更是一個關乎企業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大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調查還發現,嚴重污染的背後是「法不責眾」的企業心態,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觀,是「污染容易治理難」的環保困境。一些基層幹部認為,前幾年對幹部的考核指標「GDP挂帥」,政府的吃飯財政就靠這些污染企業養著,你讓他怎麼查?不少企業把偷逃的排污費用在其他方面,排污的罰款比治污的花費低得多,誰不排誰是傻瓜!


雖然污染企業觸犯了國家法律、損害了公共利益,但這些污染企業可以給當地政府帶來足夠的財政收入。公共財政本應該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資金支持,但在實際生活中,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價值並不在於提供公共服務。對於大多數地方政府而言,財政收入既是「政績」的體現又是政府公務人員的衣食與福利來源,財政收入減少直接意味著政績的縮水與官員切身利益的損失。


狂捕濫撈也是禍端


不可否認,狂捕濫撈也給渤海的水產資源以致命打擊。


昔日,曾給沿海居民帶來巨大財富的渤海,如今卻是漁船帆影片片,船船空倉而歸。


「我每次出海幾十海浬,辛苦忙碌一天,捕撈上來的常常是幾十斤『皮蝦』。」山東墾利縣一位40多歲的漁民告訴記者,「我們小的時候,海邊小螃蟹滿地爬,趕上落潮時,一個小孩也能揀上幾斤的海貝;岸邊水裡的石頭底下,只要看見有縫隙,就兩手往裡一卡,準能逮著一條小魚。現在一條漁船出海,一天還沒有過去在岸邊的收穫多。我年輕時,跟著父親出海,一次就能捕撈上來足有400多斤的梭子蟹,1只蟹就有1斤半重。現在,那樣大的梭子蟹,一個也找不到了。捕撈產量一年不如一年,東西越打越小,越來越少。」


山東東營市紅光漁村一位77歲的老漁民也告訴記者:「20年前,春秋捕撈對蝦季節,一條船一天少者幾十斤,多者幾百斤、上千斤。現在,一年也見不著幾隻了。」


在渤海邊長大的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巫致中曾深情地回憶說:「兒時常與小夥伴一起在海邊戲水遊玩、捕魚捉蟹。退潮時,站在齊胸的海水中,可以看到腳旁爬行的各種蟹,伸手可抓。金黃色的沙灘上,隨處可以挖到沙蟲。到了夜晚,打開手電筒筒成群小蟹聚在光區,用不多久就可以捉到許多。若用1米長的小樹枝,繫上線繩,綁上1只剝了皮的青蛙,一個夜晚可以垂釣二三十斤的螃蟹。如今,只能當作一種回憶了。」


8月16日,記者在當地一家市場上發現,每個魚販攤前,堆放的海鮮極為有限。成百上千的魚蟹,若按重量算,多者只有十幾斤,少的只有二、三斤。


「剛剛在渤海有所恢復的比目魚、黃花魚、海蟹等特產,體重本應長到一二斤重,或者三斤以上,而如今一斤能稱上幾十條(只)就被擺在了市場上銷售。剛剛出生的小生命,就變成了人們的口中鮮,實在是太可憐了!」正在逛早市的周女士感嘆道。


在渤海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三個內海灣,魚蝦洄游產卵場受到嚴重破壞。原有魚類116種,現在減至不足60種。優質魚類被低質魚類代替,種群結構日趨小型化、低質化、低齡化。據瞭解,山東省15萬平方公里近海漁場除部分中上層魚類外,大宗品種洄游魚類基本形不成漁汛,局部海域呈「荒漠化」。曾經盛極一時的渤海中國對蝦和小黃魚產量分別由歷史最高年份的4萬噸和1.9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000噸和幾十噸。


農業部漁業局一位負責人透露:「渤海獨有的高經濟品種對蝦,近20年產量已銳減了九成。」


隨著漁業捕撈手段的高科技化和資源減少,漁船的網眼也變得越來越小。目前採取的禁漁措施,雖然行之有效,但開海之後,出海漁船數量和網具規格如果沒有嚴格限制,必然造成集中時間打殲滅戰,漁業資源的恢復和生產的良性發展還有待時日。


紅光漁村的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有的漁民用那種『蝦皮網』,當地叫做『褲襠網』,就像紗窗那樣細,真是一網打盡。捕撈來的小蝦一厘米長,只能用來做蝦醬」。


吳曉春說:「這種漁具是違法的。《渤海生物資源養護規定》中明確規定了渤海捕撈作業網具的最小網目尺寸。」


這麼小都打上來了,我們的後代還能吃上海鮮嗎?一位專家憤慨地說:「一旦魚苗都被捕撈上來,就意味著渤海的水生物正在遭受滅頂之災。這是在干絕子孫魚,斷萬代鮮的蠢事!」


據瞭解,由於捕撈強度的不斷增大以及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渤海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物群落生產力下降,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傳統的優質漁業經濟種類基本形不成漁汛,經濟魚類向短週期、低質化和低齡化演化,漁獲品種質量降低。


目前,渤海底層的水生物資源,只有上個世紀50年代的1/10。原盛產於渤海的一些珍貴的對蝦、鐵茄蟹、鰨麻魚、比目魚、黃花魚、鱸魚、魷魚、鮁魚、蛤蜊等特色水產,相繼出現了斷檔或絕種。


在渤海捕撈產量中,上述特色水產在1953年佔70.2%,1976年下降到只佔4.3%。到了現在,渤海已經沒有一種魚類、貝類、螃蟹能夠形成規模群帶。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一些漁民仍在拚命地進行捕撈,為了高產,他們就在工具上下工夫,大量使用的立體狀地毯式的拉網,使上自水面,下至海底的水生物無一漏網,就連剛剛出生的子孫魚也難逃厄運。如此狂捕濫殺,導致水生物無容身之地,無休養生息繁殖之時。


一項統計顯示,20世紀50年代,環渤海地區集體捕撈人員不足6萬人。之後,捕撈隊伍以一個年代遞增1萬餘人數量擴充。山東、河北、天津、遼寧三省一市,機動漁船總數1960年大約有550艘,1970年為3500艘,到了2001年,一下壯大到90000餘艘。


曾幾何時,入海流域對海洋環境污染一直是一道沒有解開的方程式。治理入海流域污染,雖然被環渤海地區各省市政府提上了重要議事議程,各項污染指標也有所好轉,但在現實中,污染現象依然在延續、污染程度依然在惡化,邊投資、邊治理、邊污染的惡性循環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救救渤海」似乎並非危言聳聽。


何日變「碧海」?


碧海行動:渤海能否突圍?


為了給渤海治病,國家開出的藥方是《渤海碧海行動計畫》,「療程」15年。


這份國務院2001年10月批復的計畫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其日程表分別為2001年-2005年,使海域環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初步緩解;2006年-2010年,海域環境質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態破壞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2015年,海域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生態系統初步改善。


渤海該如何突圍?2001年啟動的、總投資296億元人民幣的「渤海碧海行動計畫」以三年的實踐提供了答案。


最新監測結果顯示,從2000年到2003年,渤海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除了氨氮排放量略有增加,化學需氧量(有機污染的指標)、磷和石油類的排放都明顯下降;海域年赤潮數也從22次下降到12次。


國家環保總局海洋處處長佟羽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電話採訪時透露,《渤海碧海行動計畫》規定的225個工程項目中,截至2004年7月底,已完工94個,在建83個,其餘未動工。


他說,3年來,三省一市興建了大量污水垃圾處理廠,關閉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並對污染嚴重的小清河、海河、大遼河和灤河實行清淤截污治理。此外,從2002年4月1日起,三省一市全面禁止銷售含磷洗滌用品,每年分別減排赤潮主要引發物氮和磷4.67萬噸和1.53萬噸。為了控制港口排污,交通部已經對各類船舶排污設施實行了鉛封管理,沿線近百個大小港口也配備了船舶污水的接受設施。


儘管計畫取得了一定成效,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剛剛舉行的中國海洋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卻坦陳:「按期完成目標的難度很大,項目資金渠道不暢,進展緩慢。尚有59%的計畫投資未落實,三分之一的項目未動工,很多動工的項目也因資金不到位而久拖不能完成。」


專家預計,要在明年底完成「十五」目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屆時渤海COD、總磷、石油類入海量會有較大幅度削減,大體可以完成目標的70%左右,但是總氮的入海量削減比例將遠遠不夠;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估計為80%左右。


專家還建議,環渤海三省一市對實施《渤海碧海行動計畫》、治理流域污染、保護海洋環境具有共同的責任。一是成立流域治理組織,協調各省市排污治污工作;二是建立沿海地區生態工程。針對北方地區乾旱少雨、水質嚴重超標的現實情況,建議在下游入海口處建設濕地生態工程;三是加強流域污水調整,各區域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能得到集中處理、集中排放;四是國家進一步加大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治理投資。


治污資金短缺是羈絆


據瞭解,由於資金匱乏、市場化運作機制未建立起來等原因,碧海行動計畫建設項目進展還不理想。有關資料顯示,自2001年《渤海碧海行動計畫》實施以來,治理設施建設的進展和運行情況不容樂觀。原因至少有二:一是由於環渤海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使排污總量有所增加,控制難度加大;二是由於相關項目建設受資金影響尚未全面完成,且相當一部分建成項目也同樣受資金製約無法穩定運行,嚴重影響了治污效果。


遼寧省政府最新的一份資料顯示:「列入國家計畫的重點環保工程項目,尚有三分之一沒有開工建設,主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資金投入未得到相應的保障,中央沒有補助,地方特別是縣區經濟困難,建設資金難以到位……」


類似的觀點,在環渤海區域的許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環渤海省市均出臺了一些措施,如:遼寧省近年來在籌措環保項目資金方面,採取了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拓寬外資渠道、積極推進治污項目投資主體多元化和運營主體企業化及運行管理市場化改革、按市場要求調整污水處理費等一系列措施。同樣,山東、河北、天津也在資金籌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據瞭解,山東省煙臺市套子灣污水處理廠每月運行費用需要200餘萬元,而該廠惟一的收入為每噸0.12元的污水處理費,月總收入約為90萬元,缺口達100餘萬元。為了確保該廠穩定運行,市裡不僅每月全額返還90餘萬元污水處理費,而且還要補貼該廠運行所需電費80餘萬元和運行費50餘萬元。


顯然,每年2400萬元以上的運行費用,對煙臺這樣一個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城市也是不小的負擔,對經濟實力差一點的縣市來說,更是難以承擔。


專家認為,治污項目如能盈利,將為其市場化改革奠定基礎;同時可有效緩解污染治理資金不足的情況,實現環保與資源永續利用的有機結合。


巫致中曾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了數份關於海洋環保的議案。他建議通過建立污染處理行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來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法律體系的缺憾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由於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比如環保部門的地域管轄,實際出現問題需要層層上報,再找有關同級行政部門解決。同一條河流如果流經不同地區省份,需要在每段河流的截面檢測水質決定責任,再做處理,不利於管理。因此,對於河流廴鏡氖慮橛Ω猛吵錒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