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車禍殃及建國以來最大農業研究項目

據中新網報導,上週發生的一場普通車禍,不僅使湖北省武漢市南湖南岸的4000餘戶居民斷電約12小時,更造成華中農業大學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六個部級實驗室「毀滅性損失」。這起意外事件殃及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農業研究項目。

  8月11日晨6時30分,武昌珞獅南路傅家嘴路段,一輛翻斗車作業後因沒有放下翻鬥,返回公路時挂斷兩根高壓線桿之間的供電、通信、有線電視線纜,7根電桿被拉斷報廢。交警和供電工程技術人員趕到現場指揮交通、搶險,此處交通已中斷約3小時,4000戶居民斷電約12小時,據稱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張啟發教授昨天(15日)表示,這次意外斷電給該校「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6個部級實驗室帶來「毀滅性損失」。

  張啟發院士舉例說,他們實驗室的超低溫冰箱的工作溫度是零下70℃,裡面儲藏的水稻、大豆等生物菌株及活體材料,有的是進口的,有的是教授和研究生經過多年的接力實驗才獲得的。目前這些材料都因溫度升高而報廢,這不僅是百萬元的經濟損失問題,而且還殃及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農業研究項目「水稻功能基因組」,以及國家「973」、「863」等專項研究項目和對外合作研究項目,導致80多名教授的研究成果「泡湯」。400多名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研究生可能畢不了業,即使現在改換課題,最短也要推遲3個月到半年才能畢業。

  該校「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俊初教授也表示,這次斷電使該實驗室超低溫工作的冰箱中儲藏的細胞、分子試劑等實驗材料作廢,這對他們來說是毀滅性的災難。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周承早表示,待具體損失結果出來後,該校將訴諸法律以挽回損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