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一國兩制從提出到破產

如今,凡略有頭腦者都知道一國兩制是行不通的了。但他們很少問自己:以鄧小平的務實和精明,當年怎麼會異想天開地提出什麼「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呢?

我們知道,在毛澤東時代,對臺政策很簡單,那就是武力統一。毛時代不變的口號是「一定要解放臺灣」。1958年毛澤東下令炮轟金門,未取得預期的成功,武統不得不擱置,但是「解放臺灣」的口號並沒有放棄。在毛時代,每年十一國慶遊行,官方擬定的口號單上,最後一個口號永遠是「一定要解放臺灣」。儘管大家都知道現在一時根本解放不了。毛澤東在和尼克松、基辛格談話時,甚至把統一一事推到百年之後(毛對尼克松說:臺灣問題「一百年後由子孫後代去解決」),但是仍然不改變「解放臺灣」這個口號,因為毛澤東深知統一臺灣只能靠武力。「和平統一」?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臺灣自己呆得好好的,憑什麼要讓你把它統一了去呢?人家還想把你給統一了呢?所以毛澤東從不做「和平統一」的白日夢。

那麼,不可一世、愛發奇想的毛澤東都認定做不到的事,為什麼務實而精明的鄧小平卻以為他能做得到呢?你說,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從而使和平統一成為可能。按照一國兩制,允許臺灣保持自己的制度,甚至可以保持自己的軍隊,多優惠呀。但問題是,不管一國兩制開出的條件多優惠,它畢竟是一個招降的方案(臺灣人說得好:「一國兩制就是把我們本來就有的變成是你中共給我們的」)。人家臺灣人有總統有國會,人家有人家的中央政府,憑什麼要自動降格,臣服你北京,接受「你中央,我地方」的格局呢?更何況今日的臺灣是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憑什麼要給自己戴個專制的緊箍咒,找個專制的太上皇呢?

實際上,當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既是一步高棋,也是一步險棋。它是專門針對當時仍處於威權統治的國民黨政府,尤其是針對年事已高的蔣經國而量身定做的。

1981年十一前夕,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的葉劍英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九條方針政策,其中明確講到:「國家實現統一後,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1982年1月,鄧小平在接見海外朋友時,第一次把上述設想概括為「一國兩制」。鄧小平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劍英委員長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同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談到收回香港問題,首次公開提出「一國兩制」。一般人以為中共是為了收回香港而提出一國兩制,然後才說一國兩制也適用於臺灣;其實,一國兩制設想首先是針對臺灣提出來的。

那麼,中共為什麼要針對國民黨,針對蔣經國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呢?他們憑什麼相信,那個和他們惡鬥了好幾十年,彼此間有著血海深仇的老對手竟然會自動自願接受一個降級的王位,向北京俯首稱臣呢?因為他們發現了臺灣國民黨政權的一個嚴重而隱蔽的內在危機,他們發現了一個不戰而勝的機會。

八十年代初期的臺灣,內外交困。在外部,臺灣被國際社會所拋棄,絕大多數國家都和中華民國斷絕了正式邦交;在島內,以本土力量為主體的反對派雖然剛剛遭受到高雄事件的重挫,但潛流洶湧,後勁不可低估;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代的外省籍黨國政要相繼過世。作為政治強人,蔣經國當然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繼續實行其威權統治,但是這種局面又能夠撐多久呢?外有大陸的威脅,臺灣自身的安全越來越成問題;內有本土力量的挑戰,強龍越來越難壓倒地頭蛇。與此同時,大陸的中共政權卻走出十年浩劫重現生機,鄧小平大刀闊斧推行改革開放,在國際社會贏得廣泛的尊重(那時,戈爾巴喬夫還沒上臺呢,更沒有發生「六四」)。一方面,美國利用大陸對抗蘇聯,另一方面,大陸則利用美國向臺灣施加壓力。在這種形勢下,鄧小平想出一國兩制這條妙計。他們對蔣經國和國民黨喊話:你們中華民國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了,趁早接受我們的一國兩制吧,我們保證你們可以在臺灣永久執政,保障你們的一切利益不受侵犯,只要你們願意歸順我們,放棄中華民國的招牌,接受一個降級的王位。反過來,如果你們拒絕一國兩制,那麼要不了多久,本土反對力量就會起來取而代之,到頭來你們既保不住中華民國的牌位,又保不住自己的特權。

我在1988年5月號的《中國之春》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中國統一之我見」,其中寫道:「有人說,共產黨對臺灣威逼交加,會把臺灣推向獨立的方向。可是,共產黨人可能會認為,台獨的傾向越強,國民黨接受一國兩制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所副所長李家泉在『再論臺灣與大陸統一的模式』(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3月29日)一文中,告誡國民黨當局不要硬是以『中華民國』的名義撐下去,否則,『將來被別人取代改一下『國』的稱號,其結果必將是禍國殃民,成為中國的歷史罪人』。這句話的含義很清楚:既然『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不被承認,臺灣的處境將日益艱難,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臺灣要麼只有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要麼只有宣布獨立,另改國號。照共產黨的分析,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國民黨將負『歷史罪人』之名,並失去在臺灣執政之實,反不如取前一條出路,除了在名義上由一國政府降為一省政府外,其餘一切不變。」

應該承認,一國兩制這一招果然厲害。如果蔣經國貪圖一黨之私,他完全可以在「民族大義」的幌子下與鄧小平「相逢一笑泯恩仇」,接受一國兩制,國共第三次合作,共同「振興中華」;既體面,又實惠。然而,蔣經國沒有接受鄧小平的盛情邀請,堅決拒絕一國兩制,同時大力推動政治改革,解除黨禁報禁,從而使臺灣走上民主化的不歸路。一旦臺灣實現自由民主,一國兩制就失去了著力點:統治者可能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而願意接受一個降級的王位,但是,獲得自由民主的人民決不願意在自己頭上再來一個專制的太上皇。

開放民主意味著國民黨有可能被選下臺,意味著台獨勢力將浮出水面。中國官方出版的《遏制台獨》一書中指出:「蔣經國倡導並推動的政治革新,是台獨的溫床,使臺灣社會從此走上台獨的歷程。」中共勸說蔣經國接受一國兩制,責以「大義」,曉以利害,靠的就是渲染國民黨會下臺與台獨勢力會上臺的可怕前景。說臺灣實行民主必將導致台獨,當然是錯的;但要說臺灣民主使得台獨成為一種可能,則是對的。蔣經國本人當然是既反對一國兩制,又反對臺灣獨立的;但是他不會不清楚,臺灣一旦真正民主,就堵死了一國兩制,而台獨則成為一種可能。因此當蔣經國決心開放民主時,那就意味著:對蔣經國而言,寧冒台獨之險,也不要統一於中共。這一價值優先的選擇,不知那些讚頌小蔣的人士是否都能理解?

不過鄧小平肯定是理解的,這就是為什麼在1989年5月,鄧小平要對戈爾巴喬夫說:「我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臺灣問題,恐怕看不到解決的時候了。」

江澤民、胡錦濤未必不明白一國兩制早已破產,只是他們既沒有改變舊政策的勇氣,又實在提不出像樣的新政策,於是就只好照著老調子,有口無心地繼續唱下去。

(chinesenewsnet.com)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胡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