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論壇:中國的愛國主義毀了香港

北京方面批評香港的民主人士「不夠愛國」使香港裡外不是人。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北京方面認為香港的民主人士不適合領導港區政府的原因是他們不夠「愛國」,商界精英份子也附和北京的說法,指責民主人士要求增稅及提供免費午餐是不愛國的做法。但回顧過去,對於愛不愛國的指責只會徒增社會上對愛國主義的冷嘲熱諷。

即使傳統的左派份子也因此分裂。譬如共產黨的喉舌大公報的編輯曾德成(音譯,Tsang Tak-sing)於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英國關進監獄,當時愛國被定義為「愛毛澤東」,所以他和他的弟弟曾鈺成一直跟隨毛,支持把其他黨的領導人一一打倒。曾鈺成是親北京派議員,但他在1988年與家人申請移民加拿大並獲得居留權,恐怕他現在也不願意這些被抖露出來。

相對地,一個左派出版商Chak Nuen-fai也於1967年因顛覆罪名入獄,而他卻從未申請移民。他指控北京在決定誰愛國,誰不愛國這個問題時根本就是因人而異的投機主義者,他對於那些反對政府的示威者表示同情並稱:「要求中國民主化有什麼錯?」

一位資深的民主派人士,也是前任教師公會會長司徒華(Szeto Wah)曾因批評殖民化及提倡中文而有前科,但他卻是能免於受那些自稱愛國人士攻擊的人之一。獨立議員Emily Lau為了爭取民主曾與英國抗爭,因為她提出的很多批評都是像「大英帝國的命令」這類的,她也曾被「愛國人士」視為目標,因為她大膽地主張應尊重臺灣人民的意願。

在政府行政與商業界方面,有很多卓越人士曾經很渴望藉由殖民主義或購買外國公民權來獲得榮耀,有些人現在放棄了外國護照,但也有些人私下保留著。

愛國忠誠的潛在衝突無所不在,以Ronnie Chan為例,他是恆隆地產集團的第二代繼承人,經常自豪於自己的美國公民身份。在安龍垮臺之前,他還擔任安龍公司(Enron)的董事,稽核委員及當地亞洲美國社區分社的領導。然而,他的政治立場卻受到中國愛國主義者與傑佛遜主義自由派的兩面抨擊。他最近成立了一個新的政治活動團體,其執行委員會主要由家族成員所組成。北京將之視為忠誠的團體,因為他們將會為維護自己的身份地位及特權而努力。

愛國主義引發的衝突對香港首富李嘉誠而言,並未產生任何影響。他的公司相對上並未在中國投資很多錢,他也未持有外國護照,此外他與特首董建華有生意上的往來。然而,他的長子維克多的態度就不太明確,他雖然是中國國籍,但因他積極地想購買加拿大航空公司,就必須成為加拿大公民,那麼他到底要中國還是加拿大呢?對加拿大也許沒關係,但中國的憲法,至少在理論上而言,並不允許雙重國籍。

其他幾位主要「愛國派」的商人都擁有東南亞國家的護照,但中國一直以來卻沒有把這件事看得很嚴重,因為他們表現得很支持祖國,雖然在印尼及馬來西亞也存在著忠誠度的衝突問題。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香港是個實用主義的地方。很多人在決定持有何種護照是都是從實用考慮,而不是從感情出發,這也是香港一個能吸引華僑的地方。一直以來,對家的忠誠就比對國家忠誠來得重要,尤其是對共產黨政府。香港有數十萬人擁有國外居留權,包括董建華的家族成員中,大多數的人握有美國護照。此外,很多香港大家族企業都為了法令、政治等因素在百慕達等境外成立公司,而非為了稅務因素。

綜觀香港歷史,北京指控香港的民主人士不夠「愛國」的說法不僅是為一個不受歡迎且日益腐敗的政府進行辯護的「偽善」之辭,嚴重打擊了香港的實用主義,也孤立了一大批沒有持有中國護照,在香港這個國際商業中心謀生的外國人及華僑。


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