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中章詒和的聲音柔和親切,但卻掩蓋不了她言語的力度與豐富的涵義。章詒和說,從1979年開始,也就是她剛剛出獄後,就開始寫作這本書中的文章。書中記述的歷史人物曾經鮮活地出現在她的生命之中,拿起筆來寫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下來,是一件太自然的事情。
近幾年來,國內學人對20世紀中國歷史的變遷、中國現當代歷史人物,特別是一些文化人的命運與人格,已經有了進一步深入的瞭解和反思。但是還沒有人像章詒和這樣,曾經真實地面對過當事人,並瞭解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情。帶著自己的直觀感受,觀察著父親母親與這些人的恩恩怨怨,她筆下呈現出的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時代生態現象。
《往事並不如煙》是一本被我盯了兩個多月的書,從上個月圖書正式露面之後,我就一直惦著聯繫作者做專訪。但聽說,自從這本書出版後,作者章詒和就不再接受任何採訪。她認為作者寫完書後就做完了該做的事,剩下的由讀者自己去讀、去品味就足夠了。到目前,被她推掉的媒體邀約就有十多家,被出版社擋駕的則更有幾十家之多,就連做人物訪談頗有名氣的鳳凰衛視都被謝絕了兩三次。
由於經歷《往事並不如煙》中所記述的人物往事時作者尚年幼,事隔多年後卻呈現出這樣見字如面的描刻,也難怪有人會懷疑書中內容的真實性---書中的細節和對話,是作者全憑記憶還是參考了資料,抑或還有文學加工的成分?對於這種質疑,章詒和說,在寫作時她確實參考了一些資料,既有書面的也有錄音。但這些資料並不是現在市面上公開的東西,而是一些私人珍藏的、不方便說明來處的東西,不過她寫作更多依靠的還是自己的記憶。「不要忽略當時我生活的環境,在那樣一種極端孤立的環境下,記憶是比日記或書信更加穩妥地保存社會真實的辦法。」章詒和說。
現在,章詒和繼續潛心於寫作,但她拒絕透露她還將寫哪些人哪些事。她說:「我拿起筆,是在為自己尋找繼續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將枯萎的心。很多事我都不想說,也不會說,我已經60歲了,時間有限,我惟一可以說的,就是我會繼續寫下去。」
作者趙晨鈺為新京報記者
──原載《新京報》 (2/6/2004 2:11:33 AM)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我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