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區議會選舉最大輸家是董建華

 2003-11-25 08: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十一月二十三日舉行今年「七一」五十萬人反對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大遊行以來的首次區議會選舉,以民主黨為首的民主陣營獲得重大勝利,親中國的「民主建港聯盟」則是最大輸家。分析家表示,區議會選舉最大的輸家不是民建聯,而是董建華,道理很簡單,作為一個政黨,輸了一次選舉,總結教訓,調整策略,捲土重來,未嘗不可以成為下次的大贏家,而真正無法扭轉敗局的是董建華。

中央社報導說,這是香港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後的第二屆區議會選舉,被視為是明年立法會選舉的風向球。民主黨參選的一百二十人中,有九十二人當選,加上自動當選的三人,共囊括九十五席。曾力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民建聯有二百零六人參選,但僅六十二人當選,另有十六人自動當選。

香港此次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達四十四點○六%,打破八二年來的區議會選舉記錄,亦為香港史上次高投票率,僅低於九八年立法會選舉的五十三點二九%。港府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承認,此次投票率增加,與七一大遊行有關。

分析家指出,根據投票所出口民調顯示,此次有逾二成選民以往不曾在區議會選舉中投票,顯示這些民眾是受到七一大遊行效應影響,透過選票進行政治表態,抗議港府漠視民眾心聲,要求進一步民主改革。

法新社引述民主黨主席楊森表示,選舉結果已向董建華和中國政府傳達出民眾需要全面民主的明確訊息。楊森呼籲於二○○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以及於二○○八年直選全體立法會議員。楊森期望,民主陣營能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奪得過半席次,迫使港府在重大議題上,必須徵詢人民的意見。

民建聯遭受歷來最大重挫,其主席曾鈺成隨即請辭以示負責,該黨中委會將於下週二開會決定是否接受請辭。曾鈺成表示,民建聯過去大力支持港府,因此給人親政府黨派的印象,當政府聲望不高時,該黨自然受到影響。曾鈺成是港府行政會議的成員,林瑞麟表示,港府尊重曾鈺成辭職的決定,將待民建聯決定主席人選後,再討論曾鈺成在行政會議中的身份問題。

親北京的民主建港聯盟被視為這次選舉的輸家,總共提名二百零六名候選人,只當選了六十四位,連同十六名自動當選者,當選率僅為百分之三十一點零七,比上屆選舉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二,當選率少了十六點一三。參選的民主黨籍立法會議員包括塗謹申、何俊仁和鄭家富都順利當選;黃成智則敗於民建聯對手蘇西智。

一般認為,民主派能夠在這次選舉中取得重大勝利,是受惠於「七一」效應。七月一日五十萬名市民上街遊行,反對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這次活動由民主派聯手發動,結果獲得廣大市民附和,也加深了他們投票的意願。自由黨由於主席田北俊臨時「起義」,因反對政府立法而放棄行政會議成員職位,也獲得廣大市民支持。至於民建聯,則因為支持立法而失去選票。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表示,這次區議會選舉結果出乎各界人士意料,「七.一」效應比選前預期更強,顯示港人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王家英指出,一般人估計「七.一」百萬人大遊行之後,北京政府的連串挺港政策,已把香港的政治體系穩定下來,但從這次選戰結果看來,市民對政府的不滿仍延續著。

城大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表示,親政府政黨大敗,為了避免明年立法會選舉中會重蹈覆撤,政府可能會大幅調整立場,使得行政立法關係緊張。蔡子強希望政府正面處理這次選民對民主的訴求,避免因為害怕開放選舉後難以控制選舉結果而縮緊民主發展步伐。

明報分析文章稱,董建華來自下面的壓力是民建聯。民建聯擔當挺董的角色並非心甘情願,這是不言而喻的,黨魁曾鈺成在加入行政會議的時候已經有言在先,執政聯盟並非鐵板一塊,民建聯跟董建華將有「測試期,若發覺雙方各執一詞,沒有辦法妥協,那只得散水(各走各路)」。

董建華對上無法交代,對下沒有魅力令合作夥伴繼續合作關係,今後無法履行中央對特區政府的唯一要求--維持穩定局面,也無法履行基本法設計的施政方針--行政主導,上下的繼續支持都成疑,這個跛腳鴨政府斷了兩條腿,連看守政府的能力都喪失了,生存的空間在哪裡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