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宋美齡一生反映中國近代側影

 2003-11-08 19: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宋美齡的一生是一個很輝煌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很黯淡的一生。我現在講宋美齡,並不是要評論她的死或者歷史的功過問題,而是要從她的一生,來看看中國近代史的某一個側面。

宋美齡已經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她不光是蔣介石的夫人,還具有一個公共的身份。這一點在美國特別體現出來,因為美國對她的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崇拜她的人仍然很多(當然都是老一輩的人,年輕人是不知道的)。比如,她在100 歲的時候,國會山莊還特別給她榮譽,請她去參加大聚會。在美國沒有其它國家的政要夫人得到過這樣的待遇。關於她的逝世,《紐約時報》前後就有兩篇報導,當然都是很客觀的。宋美齡何以在美國能有這樣大的聲望?她在美國看來是一個有象徵性的人物。

我也認為宋美齡是一個象徵性人物,她這個象徵基本上可以說是國民黨政權的象徵。要談關於她的問題當然很多,她之所以有此地位,首先當然要追溯到孫中山。孫中山娶了她的二姐宋慶齡,這使她與政治正式發生關係。宋慶齡跟宋美齡在人格上似乎有所不同,其實也並不盡然,她們兩姊妹都是有政治頭腦的人,也都受過很高的教育,而且有判斷能力。但是到了後來,宋家、孔家等幾個家族把中國財富握在手上,做私人利用,這也是事實。這是國民黨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雖然不是唯一的原因。

宋美齡在金錢方面好像還沒有太壞的聲名。不過當然錢對她來說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她的生活還是非常美國化的,而且是美國最富有人的生活方式。這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宋美齡在政治方面還有兩件事情是值得提的。第一件事就是1936年西安事變,張學良把蔣介石抓起來,讓他容納共產黨抗日。當時是很危險的形勢,但是宋美齡決定個人先去西安與蔣介石共患難。這是一個很勇敢的行動。儘管宋子文跟張學良私人關係很好,她去並不一定有什麼大危險,可是以她的出身,肯在這個時候到西安去陪蔣介石,一塊被軟禁在一起,這也是個了不得的行動。所以這件事是使她在國內受到人重視的一個原因。就是說人們看出,她確實有一種能力,也有一種魄力,同時也具有很好的判斷力。要說服張學良,釋放蔣介石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一點別人說起來容易,去做到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可以說她在國際上的聲望是靠1943年她到美國訪問建立起來的。那是一次聲勢浩大的訪問。她在國會山莊兩院的那場講演,英文說得很漂亮、很動人;風度、儀容都非常好。蔣介石派她來就是為了爭取美國輿論的同情,支持他抗戰。從這一點講,她對中國的抗日是有很大貢獻的。她當時被邀住在白宮,羅斯福夫人跟羅斯福總統親自招待她,對她也非常尊重,也非常喜歡,因為宋美齡也是很會做人的。另一方面,她這次訪美也留下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美國當時鋼鐵工人正在罷工,羅斯福夫人跟她開玩笑,說要是你,你怎麼辦?她做了一個手勢,表示說可以把這些人都抓起來或者殺掉。這個故事真假我們不知道,不過可以借用來說明一點:宋美齡對下層社會的工人階層、農民階層儘管持有一種抽象的同情,實際上是她會採取高壓的手段對付給自己搗亂的各種團體。這就不是民主的精神了。所以羅斯福夫人說她具有民主的理論,可以談論民主,但不會生活在民主中。這是一個很扼要的批評。

總而言之,她在公共事務上所扮演的角色,還是積極性方面多,就是正面的功勞大於她個人那種缺乏修養。因為基本上就像她自己說的,她除了面孔,許多方面都是外國人。因為受外國教育太深,她對於中國某些價值沒有深切的瞭解。最可惜的是,如果她真正受過中國教育,會知道民心是最重要的、老百姓是最重要的;但這一觀念她並沒有。而另一方面,她如果真是接受了美國價值,真正接受了美國民主生活的熏陶,也不會對一般老百姓採取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她先天性的限制,不能全怪她本人;這是她教育等種種環境造成的,因為宋家在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在中國差不多是最重要的一個富有家族,不但是有錢,而且還有勢。這就造成了她一生心理上的表現。我這裡並不是責備她個人,而是說人都會有這種限制的。

宋美齡的象徵性也就在於此。蔣介石在早期三十年代時,可以說是靠宋家支持、孔家的支持,才在財經上站得穩;還有三十年代作出的一些成績,也是靠他們。後來被他們拖累,終於失去大陸,關鍵也在此。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婦女在歷史上的地位,我們還是應該同情地加以瞭解,這樣可以看出中國歷史在最近七、八十年的一個側影。

(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