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報告文學:「農民英雄」孫大午 --秘書眼中的孫大午

作者:作者:佚名  2003-10-31 0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報告文學:「農民英雄」孫大午

§§「馬失前蹄」--引言(一)

這篇報告文學本來寫於2002年的夏天,它的主人翁看了之後對我說:「你的理解讓我驚訝和感動,我流淚了,但是我不同意發表,因為它會把我害了。你知不知道『人怕出名豬怕壯』?」

我問:「那甚麼時候才合適?」

他笑道:「20年後,到時候會更精彩。」

2003年5月27日,這匹驕傲的天馬突然失卻前蹄,一個跟頭栽「進去」了,出乎人的意外。案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作為他的秘書,我和另一個女孩被牽扯進去,涉嫌包庇,被監視居祝一時間整個公司被打個措手不及,人人暈頭轉向。公司內部許多幹部職工都在為他喊冤枉,的確,他在當地深得人心。我一開始也為他叫冤,可是經過我對他性格和智商的綜合分析,覺得他不冤枉。想清楚了他的「活該」,也明白了他的「別有用心」,他為甚麼要「以身試法」,我卻忍不住流淚了,心靈也受到強烈的震撼。

「我不是可喜可賀的人,我是一個可悲可嘆的人物。」他幾乎對每一個剛剛結識的朋友說過這句話,我聽得怪煩的,今天我終於破解了它的潛台詞,他早就預見到了這一天。「一個可悲可嘆的人物」,這幾乎就成了一句讖語。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船漏又遇頂頭風」--引言(二)

這兩年我可以說是「運交華蓋」,剛剛結束了自己的官司,又捲進了別人的官司。突然想起《紅樓夢》中一回的題目「尷尬人難免尷尬事」,想哭又想笑。我因為那場牽連全國轟轟烈烈的官司鬧得無家可歸,流落異鄉。好在憑著一張省作協會員證混跡於省電視臺,生活質量比在我的那個小縣城提高了好幾倍。我是一個不實抬舉的人,因為不堪超負荷的工作,決定再一次流亡,就投奔了鄉下一家農牧企業--河北大午集團。它的老總為了留住我愛人,曾多次邀請我加盟,並且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予以幫助。就這樣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我從繁華的省城「下嫁」到了農村,待遇也比電視臺少了一倍多。幾年來曾為我的遭遇給予同情和幫助的朋友都很為我惋惜。這還不算,憑著這樣的資力和不再年輕的年齡,又做了私營業主的秘書,實在讓人費解。連我自己都不理解。如果我在他的學校裡當老師,待遇也比做秘書高得多。老總說,學校那裡也需要人,掙錢也多,但是我這裡更需要你。你願意做甚麼?我有點為難,猶豫了一下說:您安排吧。

老總一開始也很彆扭,他大約顧慮我的面子,向別人介紹的時候不說我的職位,只說是「靳老師」,只有在社會身份比較高的人面前,他才大大方方的介紹我是他的秘書。我並不在乎這些,但還是因他的細心而感動。這種彆扭持續了大約有半年。

儘管別人不理解,我卻沒有後悔過,因為我認識了一個人,一個奇異的人。假如一個小女孩當真見識了「愛麗絲奇遇記」之類的經歷,真的見到了「紅桃皇后」等等人物,我相信她願意用自己所有的漂亮衣服和零用錢做交換,哪怕變成一個「窮光蛋」。

我也是。

§§「雞生蛋,蛋生雞」的神話--引言(三)

在古城保定以北50里處,被村莊掩映的一片開闊的土地上,有一座理想的王國。只要踏上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塑雕的白色駿馬,它踏著飛雲凌空疾馳,姿態奔放而豪邁,代表著這座理想之國的精神之魂,也是王國締造者的自身縮影。

每當從這匹天馬的旁邊經過,你似乎都能聽到它熱烈的嘶鳴,細細品味,其中有幾多的昂揚與歡欣,又有幾多的悲憤與哀傷。

它訴說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又昭示著眼前的現實--不是神話的真實。

很久很久以前,民間就流傳著一個關於狂想者的笑話:一個人拾得了一枚雞蛋,他便對別人說自己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旁人不解,他解釋說,這枚雞蛋孵成母雞,產 10枚蛋,再成10隻雞,10隻雞各產10枚蛋就又成100隻雞,這樣百而千、千而萬……吾豈不成一富翁矣?千百年來,這個人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沒人會相信他的狂想能變成現實。

讓千百年前的笑話變成了現實,是歷史流淌到新紀元的1985年,一對膽大包天的夫妻承包了一片沒人要的荒地,在這裡養了1千隻雞,經過10年時間成為河北「拾養雞狀元」,躋身全國私營企業最大500強之一,把一片荒地建成了一座初具規模的小城鎮。

這裡曾經是一片荒地,衰草連天,墳塋成片,人跡罕至。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苦笑著回憶說,當初她被請來做顧問,沒有路,也沒有車,公司創始人用一臺拖拉機機頭接送她,剛下過雨,機耕道上的水沒了半個車□轆,顛簸得她身上疼了一星期。這片荒地屬於徐水縣一個叫「郎五莊」的村子。據郎五莊村史地契上記載:郎五莊原稱「狼窩莊」,古時一個南方看風水的人行至此處,說這個村子將出18個高官,但必須在村東北挖一個大坑才行。村民們做官心切,齊心協力挖坑,結果挖出許多石頭,石頭上還沾滿了血水。村民們這才明白上了當,看風水的是來斷龍脈的。本來這條龍很快就成氣候了,結果讓人給破了,不久村裡出了18個強盜,官府到處追殺他們,因此得名「狼窩莊」。又過了若干年,村民嫌「狼窩莊」不雅,取其諧音,稱作「郎五莊」。

雞生蛋,蛋生雞,滾動發展成億萬富翁,創造這個神話的是一個屬馬的人,他叫孫大午。如今「大午」不僅屬於他一個人,還成了一個品牌,它屬於這片土地,屬於這裡學校的每一位師生,屬於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屬於這裡的每一件產品。

天馬馳騁的王國,稱為「大午集團」,你也可以把它叫做「大午城」。

§§億萬富翁的父親揀垃圾

大午城樓房林立,客車、貨車、出租車絡繹不絕。來往的客人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有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教授,有天南地北的客戶。

可是在來往的車流中,時常見到一位腰身彎成了7、80度的老伯,他吃力地騎著一輛三輪在路邊的垃圾池內揀拾有一點價值的紙片和塑料袋;還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在氣派的樓房對面的簡易平房裡燒著揀來的柴火,在1口供7、8口人吃飯的大鐵鍋裡做著農家飯。

這一對老人,老伯83歲,老媽媽85歲。他們是集團老總的父母。

孫大午陪同客人在廠區內參觀,時常與彎腰揀垃圾的老人相遇,他都會向客人介紹說:「這是我父親。」居然表情那麼鎮靜自若,居然毫無愧色!

面對這樣的場景,少有人會不被驚得瞠目結舌。外國人常常做出一些另人不可思議的事,比如億萬富翁忽然「失蹤」,隱姓埋名去給別人打工。在中國,有的富翁讓孩子去擦皮鞋,那也是本著教育磨礪孩子,為了讓他長本事,沒聽說誰讓自己的父親揀垃圾,「教育」「磨礪」老人的,尤其是八十多的老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首先學校的師生們沉不住氣了,自以為揹負「傳道授業」使命的老師們編出順口溜來譴責集團的最高領導:有悖孝道。

許多人太習慣於就現象評論現象,懶得去背後看個究竟;太習慣於按既定思維去思考問題,而不去換一個角度思索。似乎富翁的父母穿綾羅綢緞,坐在太師椅上捧著紫砂壺,聽著電唱機裡的京戲或河北梆子,這樣的情景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符合我們的審美情趣,也更符合情理。人們卻不會在意被捧上太師椅的「老太爺」是否舒坦,是否樂意。有多少做了「老太爺」的老人為了兒女的面子忍痛告別自己一輩子鍾愛的手藝,告別溫暖方便的平房,住進了豪華的金絲籠,去成就孝子賢孫的美名。對那些遺棄、虐待老人的行徑,我們自然要譴責、唾棄,但對於強迫優待老人的「孝道」,就該豎起大拇指麼?這是不是另一種世俗呢?

孫大午的媽媽聽到人們的風言風語,毅然為兒子們「伸張正義」,她沒有文化,請人代筆寫了兩句話:「我們是窮苦出身,受苦受慣了,願意憑勞動吃飯,這和大午他們的孝順無關。」老人把這張紙貼在了校園的牆上。

這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女性,又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媽媽,她本出身富貴之家,自幼養尊處優的大小姐,父親聽任媒妁之言,把她嫁給了窮得連土坯都用不起的窮困之家。從沒有摸過紡車的嫩手拿起了織布梭,從沒有擔過擔的柔弱肩膀扛著一捆捆青草回家。她生性耿直,土改分地主的財產,她把分得的東西如數送還,沒錢買鹽的日子寧可白水下飯也不向鄰居借一把鹽。

後來她的兒子致富了,也曾把他們二老請進樓房,派服務員照顧他們的生活。兩位老人卻執意搬回平房,辭退了服務員,自己做飯。每天下午,老媽媽都回到原來的村裡找老姐妹聊天打牌。人們大老遠就笑著打招呼:「老太君回來了?」她忙搖手制止:「可別這麼說,我還是窮苦出身的那個人。你們有了難處就去找大午。」大媽教育兒孫的口頭禪是:自己吃得飽,也得叫別人吃得飽,別拿錢當錢;有了錢要知道錢不好來,讓窮人多花點。

跟老媽媽相比,老伯就顯得樸拙而不善言辭,但他彎曲的腰身無聲地向人們昭示著他的性格稟賦:勞作,勞作,無休止的勞作。

這是一副曾經筆直的身板,也曾有過年輕小夥子生龍活虎的姿態,有過挺拔秀頎的身段,是苦難的生活逼迫他將腰身彎下去,再彎下去,直至鑄成一個永久的姿態--謙卑地向大地行著禮。

他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加入地下黨領導的區小隊,腰裡別著一把「獨一撅」,晝伏夜出,直至參加完平津戰役才安生地守家種地;

土改後,他分得了土地,一個人種25畝十年九澇的窪地,常年僅種高粱和黑豆,25畝的收成填不飽五個兒女的碌碌飢腸;

他曾經擔起一雙兒女去討飯,在縣城簡陋的街道裡,這位樸實的漢子悄悄抹去自尊的淚滴;

他曾經步行百裡外買賣糧食,一夜走七十里。初冬的河面結了薄冰,他因捨不得才穿上的棉褲,赤身扛著糧食過河,雙腿被堅冰劃滿了血口子。

他曾經去保定運大糞,他曾去修水庫,險些餓死在異鄉……

世上的苦活、髒活、累活他干遍了,他已不知道甚麼是苦,甚麼是髒,甚麼是累,他只知道勞動是他的本份。他沒有埋怨過天,沒有詛咒過命運,憑著一副累彎的腰身和一雙乾淨粗糙的大手養活著妻兒。

苦盡甜來,今非夕比。離開早年的土坯房,搬進兒子建的小城鎮,他離開了終身相隨的鐵鎬鐵鍬,一雙大手感到無比的空落和寂寞。三兒子買來一對漂亮的鸚鵡,讓他拎著去公園遛鳥,他連摸都不摸一下鳥籠。兒子說,不喜歡鸚鵡,給您換對百靈?老人沉默半晌說出三個字:「我害臊。」然而看到員工們丟棄的酒瓶、廢紙等東西,他就感到一陣心疼,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們揀起來了,他沒有想到自己「老太爺」的身份,在垃圾堆裡挑揀著有價值的東西,迎著眾人不解的眼神,他沒有「害臊」。這就是老伯樸素的價值觀:游手好閑靠兒子養活,害臊;揀垃圾自食其力,理直氣壯。他勞動換來的錢除了自己生活,還有富裕,還存了小小的一筆,過年的時候給五個孫子每人200元,隔一段時間還要在最好的餐廳宴請他的兒子媳婦們一頓。每當有各種名目的捐款,老伯不問原由,總是積極捐獻。

老伯的兒子孫大午在教育員工的時候經常這樣講:「有權有錢只能體現人生富貴,不能體現人生價值,體現人生價值的是知識,是勞動,是奉獻。誰能說我父親活得比我差,說他的人生沒有價值?他在給他的兒孫做榜樣,我們退了休之後能去揀垃圾嗎?」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榜樣,孫大午的講話才不是空洞的說教。越來越多的幹部職工認同了老伯的價值觀,對他們高層領導的「孝」有了新的理解。人們每當有了較多的酒瓶、廢紙都不肯輕易地扔到垃圾堆,都在給老爺子留著,等他騎著三輪過來,親手裝到他的車上。這位揀垃圾的老人以他獨特的方式贏得了兒孫和員工的尊敬愛戴。

老伯的兒子們也繼承了他的稟賦,喜歡簡樸的生活。條件優越了,卻依舊愛到老媽媽身邊吃她親手做的農家飯,玉米麵餅、小蔥蘸醬。他們有時候因工作誤了吃飯的時間,就到老人的大灶上摸一塊餅再裹上幾根小蔥。外邊餐館林立,若不是陪客人吃飯,誰也不會自己到餐館就餐。老媽媽解釋說:「他們害臊。」

寒來暑往,騎著三輪的老伯黎明即起,夜深才歸,從未歇過一個午覺。一條忠實的黃狗伴著他永不疲倦的身影,這已經成了大午集團的一道永不磨滅的風景。多少人望著風雨中滿載而歸的羸弱身軀,望著刻滿皺紋的臉上幸福愉快的笑容而感動莫名,淚眼婆娑!

§§大智若愚,直中取理

孫大午愛用徐水的土話說:我這個人就是傻實在,我的企業也是傻實在。瞭解他不多的人或許以為這是在作秀,這些傻實在的故事可以羅列到你不耐煩。

他在部隊官至營級助理,家屬可以隨軍,但他沒有把家屬帶出去。

1985 年村裡提倡土地承包,稍好一些的土地都被別人認領完了,還剩一片叫「憋悶疙瘩」的荒地三個多月也沒有承包出去。孫大午鼓動妻子聯合另外幾戶農家,把廢地承包了下來。他們在這裡平溝填壑,引水修路,種果樹,養雞養豬,可是由於經營不善,一年陪了一萬多。幾家合股的人要退股,孫大午當時在銀行上班,月工資53 元,他毅然把所有的帳都頂起來,還支付了每人一部分工資,沒有責備一句,還輕鬆地對他們說:「等我發展好了,還請你們回來。」

別人撤退了,夫妻二人孤軍奮戰。無錢買果樹苗,就花三毛錢買樹芽;果樹生蟲子沒錢買農藥,夫妻二人就動手一隻只地捉;為給雞舍降溫,把僅有的一台電扇讓給了雞群;為打開飼料的銷路,妻子劉惠茹推著小車免費送貨上門,讓農民賒銷試用……

孫大午轉業到地方,在最有實權的銀行管人事,1989年正式辭職,來到「憋悶疙瘩」當起了老闆兼農民。「憋悶疙瘩」的事業勝負難料,銀行幹部旱澇保收,有多少人嘲笑他發顛犯傻。

實在是一種素質,實在也是成功的基矗靠著實在和勤懇,他們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農牧企業開始盈利了。可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幾乎成了中國所有優秀人才嶄露頭角必遭打擊的讖言。電話線被鉸斷、種豬被毒死、果樹被砍伐、夜間遭人放火……大年31家人正吃年夜飯,有人拎著明晃晃的菜刀闖進來,尋釁打架;又一天清晨,剛起床的孫大午被人用鐵棍猛擊頭部,頭頂打出血洞,大拇指粉碎性骨折……但是孫大午憑著他的真誠和實在大量吸納村民到企業就業,不記前嫌,終於化解了仇恨,團結了人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某些職能部門也經常製造障礙,幾次險些使企業陷入絕境。土地局、地稅局、工商局都曾以各種罪名對公司的帳目封存,銀行帳號被凍結。市縣的領導都曾透露一張條子可以擺平。但他寧肯花錢打官司,也不肯讓領導說情。他說:歪門邪道有兩種,一種是製造假冒偽劣、偷漏稅,巧言令色之徒;另一種就是政治上的歪門邪道,有問題不走正常渠道,靠領導的手諭。此種歪門邪道堅決不走。和地稅局的官司打了六年,花費了上百萬,最終在檢察院勝訴,可是被無端劃撥的存款卻不能追回。

有人說,現在是不告白不告,告了也白告。孫大午說:白告也得告,不相信永遠白告!

人生無悔,問心無愧,有鬼敲門,邀進來喝一杯!

做人無私無畏,天踏下來頂它個窟窿。

上可見朝廷,下可見閻王。

閻王厲害,沒有神仙的生死簿。

這曾經是孫大午的「口頭語」,簡樸實在,但「實在」在這裡體現的是勇敢,是正直,是坦蕩。

這種傻實在,在孫大午身上舉不勝舉。義務為村裡修路,花八萬元買地皮,不僅得不到一分的資助,竟然還有人組織給他斷道,他沒有退縮,砍砍坷坷修了四條路;花 50萬元辦起一所面向全國的農村技術學校,免費為各地培養人才;捐資助學、敬老扶貧他都有份,可是有的新聞單位為他做幾錢元的有償報導,有的甚至可以到人民大會堂領獎,他都謝絕了,花錢買榮譽,他不幹。幾乎每天,秘書處都能接到名目繁多的評獎、開會、出書等等的邀請,在老總的示範下,秘書們也都牛得很,甚麼打著國務院、省政府等名義要求出資「參加」某某活動,都被客氣地回絕。有的時候,榮譽實在誘人,忍不住就想勸他「就範」,寫一張電話記錄放到他的桌上,他會不客氣地給你扔回來。

有一家長期和大午種禽公司合作的大型國營種雞場,供給大午種雞每隻6元,而給別的個體戶是每隻4元,原因是個體戶給他們的廠長送了禮。有人向孫大午建議:送兩3千元的禮,每次購種雞就可以省下上萬元。他說:不干,我門直中取,絕不曲中求,你們可以明著跟他們砍價,絕不做苟且之事,這樣,他們的領導看得起我們,連工人都高看我們。人有人品,企業也有人品。業務員按他的精神辦了,這家種雞場雖然在價格上沒有甚麼優惠,但從此給他們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實在化成了一種人格,擴大為公司的品格、品牌。

這種傻實在的精神早在1992年公司創辦之初,孫大午就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發展為目標,以共同富裕為歸宿」,並以此作為經營理念。「私營企業不姓私,它是私的積累,公的發展,它是社會的財富。」

有的經濟學家來質問:搞企業不為盈利為甚麼?也有的人諷刺他這些話於理不通。

但是事實可以講清。50萬元創辦大午技校,免費為社會培養人才,不為盈利;

連續幾次舉辦全國性的種植養殖經驗交流會,免費提供食宿和報銷路費,來的人有許多是外省的「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戶,不為盈利;

自創《科技興村》信息報,免費為全縣幾百個村鎮寄送,也不為盈利。

……

憑著這股笨勁傻勁,大午技校的學員遍佈河北、天津、廣西、四川、內蒙、雲南等全國各地,1995年被評為「河北省成人教育先進單位」,1996年列為「國家教委燎原計畫百千萬工程示範基地」。大午技校培養的專業戶有1,600多戶成為公司常年的客戶,免費的經驗交流會又吸納了許多新客戶。

原來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盈利,這種盈利的心思在盈利之外,就像高水準的詩人「工夫在詩外」一樣。憑著這種實在,這種愚笨,孫大午將1,000隻雞變化成上億的資產,年產值過億的業績。愚笨乎?聰明乎?

《易》曰: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不以盈利為目的」屬於孫大午的首創,許多專家、企業家為了這句話來探詢、考察、取經,越來越多的人對它報以會心而折服的微笑。

孫大午就是這麼個人。普通百姓看他,認為是一個發了家的農民;

有頭腦的企業家認為他是精明的管理人才;

社會科學的專家教授把他引為知音,認定他是思想者;

勢利小人畏懼他正義犀利的目光;

貧困者和孤兒依戀他溫暖的大手;

……

「進了大午門,要做大午人。勤勤懇懇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每天清晨,大午集團的上空都迴盪著這首雄壯的廠歌,一個人的品質化做千百人的集體精神。

這就是孫大午的致富訣竅。最美的語言是最樸實的語言,「眼前景致口頭語」,樸實不等於簡單,高深的哲理往往產生於平凡的事物中。

§§讓思想衝破牢籠

1998 年12月,中南海國務院第三會議室,在某中央領導主持的農村幹部座談會上,幾位來自山東、河北、四川的鄉鎮幹部因為沒有準備被點名發言,緊張得渾身出汗,結結巴巴。領導不滿意地說:「你們男同志怎麼連話都不敢說,要是熱就把外套脫了。」沒有被點到名的或是埋頭或是眼睛看著別處,生怕點到自己的名字。獨有一個人高昂著頭,躍躍欲試,希望能爭取一個發言的機會。沒有引起重視,他又兩次提條子:請求發言。他是代表保定去的孫大午。

「我是從農村來的,最基層的了。我想反映一下基層的實際情況。」孫大午得到允許,目光堅毅而又坦然地望著幾位高級領導,侃侃而談。

「剛才說國民經濟年增8%,我認為攔腰砍一刀還有水分。」

「你怎麼這樣認為?」領導反問。

孫大午不慌不忙地說:「剛才山東的同志說他們那裡農民人均收入3,600元,我們那裡上報的是2,600多元,我們保定市委書記也在這,我對這個數字有懷疑。因為我們那的農民人均一畝半地,打兩季糧食也就2,000斤,按保護價收購賣1,000元,加上一家養5頭豬,10隻雞,再有10幾棵樹,毛收入還達不到2,000,這純收入2,600從何而來?《人民日報》公布河北省有產蛋雞5億只,我們可以算一算:我是河北省養雞狀元,去年售出400萬隻雛雞,只有200萬隻母雞,按存活率90%計算,只剩180萬隻。假如一個縣有一個大午集團(實際五個縣也平均不到一個大午集團),100個縣才有1.8億只,加上老百姓炕上孵的都不到2億只,那5億只從何而來?所以我對上報的數字有懷疑。」

會議室的空氣頓時凝固起來,有的部長臉色變得很難看,剛才發言出汗的幾位鄉鎮幹部更薔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