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消息,據報導,接受訪問的唐妮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第五大道和第四街轉角是她行乞的據點。她腳前的牌子上寫著:「飢餓、窮困潦倒,我只需要一個溫暖安全的棲身之所,直到我回家,或在這裡立足。」 唐妮告訴紐約郵報說,她平均每天討到40美元,最近一名股市經紀商給她六百美元現金,此人說他過去也遭遇類似的困境。唐妮說:「我不買毒品,因此我有能力使用手機、買衣服,偶爾看場電影。我過這種生活的一部分原因是想擺脫物質生活。」 每年夏天,數以百計的新遊民從全美各地湧到紐約,有人遠從德州或加州來找任務、施舍和找同伴。當秋意漸濃後,他們又轉戰到較溫暖的地方。
他們態度溫和、能言善道,絕大多數是白人小孩,身上到處穿洞和刺青。其中一人告訴紐約郵報說,他繼父是華爾街債券經紀商。就如同唐妮所說的,他們要擺脫物質生活、睡在街上,在慈善機構施舍時,他們經常排第一個。
新遊民常走動的服務中心稱為「街頭任務坊」,距曼哈坦橋不遠。兩年前由青年遊民機構「安全地平線」所創。街頭任務坊副會長尼希說:「這些孩子告訴我們,這是他們選擇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們是不適應美國中產生活而逃家。」 除了提供遊民基本生活所需,如淋浴和健康諮詢,此非營利機構也向特定企業求助,以便讓這些孩子得到一般美國年輕人的待遇。尼希說:「如果他們喜歡某種品牌的衣服或某種食物或音樂,我們都盡量提供。」 廿二歲的喬治說,去年耶誕節街頭任務坊給他 Old Navy 和麥當勞的廿美元禮券,交換條件是他必須接受藥物調查。
但許多與這些孩子接觸的社工認為不應再嬌寵他們。一名警官說:「這些孩子可以找到任務,可以打掃或洗盤子之類的事。但他們免費吃穿,因此游手好閑,我從來沒聽到他們談到找任務。」
- 關鍵字搜索:
- 紐約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