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村封「小康」 家家無電視

明報消息, 雲南一個村莊因為官員虛報浮誇而榮獲「小康村」的稱號,但實際上卻是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話、不通電視。貧困的村民不甘受辱,一次又一次上訪陳情,要求摘下頭上這頂「小康帽」,卻遭官員訓斥為「簡直是開政治玩笑」。

這個叫「筲箕凹」的小康村,隸屬雲南省安寧市縣街鄉,坐落在一個狹窄的山谷裡。記者調查報導指出,該村只有一條僅容得下一輛汽車通行的土路,還是去年才修建的。很多村民反映,只要天陰下雨,這條路根本走不了。

水源骯髒村民多病

筲箕凹村村委會主任樊興義說,現在村里根本沒有乾淨的水源,那裡出水就在那裡挑來喝,那種水全是從撒過化肥、農藥的田裡冒出來的,所以差不多都有毒。因為長期喝這樣的水,村裡得腸道病的人相當多。

村民王福保家裡整個房間空空蕩蕩,沒見到小康村村民家裡應該有的電視、雪櫃。他說,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和自己的情□差不多。新華社調查指出,該村每年人均收入約 1000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甚至還不如一些貧困村。

那麼,「小康帽」是怎麼戴上的呢?原來, 1993年前當局引進了一批北京水蜜桃在筲箕凹村栽種, 95年正是旺季,當時水果好賣,所以筲箕凹村的人均收入在那兩年中有 1500元左右,縣街鄉官員明知諸如通路、通食水、通電視、通電話等標準均未達到,但仍然向上級申報了「小康村」,安寧市沒有經過認真核查就通過了。

要求接濟反遭奚落

戴著「小康村」的帽子,筲箕凹村的村民不覺光榮,反感羞愧,村民覺得走到哪裡都會遭人白眼、被人譏諷。村委會主任樊興義感慨地說,有一次村裡的電線斷了,沒有錢修復,去找市內扶貧辦公室請求幫助,誰知被狠狠地奚落了一通,「你們不是小康村嗎?來找扶貧辦幹什麼?」

村民開始一次又一次地上訪,要求取消頭上這頂「小康帽」。不過,這頂帽子要摘下來卻是千難萬難。有官員甚至訓斥村民:報紙上只有「甩掉貧困帽子」的說法,從沒聽說受了「小康村」稱號還要求摘帽的,簡直是開政治玩笑。

6指標衡量小康

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於 1996年 3月共同制定下發「全國農村小康生活水準的基本標準」,定出收入分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質、生活環境、社會保障與社會安全等 6項指標,作為小康村的標準。

根據公布的指標,農村小康的人均純收入應該達到 1200元人民幣、衣著消費支出應該達到 70元、電視機普及率應該達到每百戶 70架、人口壽命達到 70歲、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達到 85%、安全衛生水普及率達 90%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