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29日消息,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此次參與培訓的主要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參加工作的廳局級官員,年齡最小的只有34歲。學習的主要課程有戰略管理與工作績效、全球化背景下國家角色的變化、對公共投資與支出的評估等。
第一期學員昨天與新學員交流了在哈佛的學習體會。老學員談得最多的是兩個字是:「服務」。
第一期學員、東北財經大學校長邱東認為,短期學習的作用是打開一扇窗子。透過這扇窗子,官員對政府的責任、權力意識顯然有了更深的瞭解。
濟南市副市長王天義說:「選民意識、納稅人意識左右美國政府的行為方向,而在中國,左右政府行為方向的應該是人民意識、公僕意識。經濟發展是硬道理,社會發展同樣是硬道理。政府決策時犧牲效率,換來民主與公平是值得的,所謂『慢決策快執行』是民主決策的真諦。」
專家胡鞍鋼指出,國家有兩種手,一種是強盜之手,拚命亂收費;一種是公共服務之手,將其中國化,就是公僕意識,利益為公。「第一階段改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第二階段改革應以制度建設為中心。制度安排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服務。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通過政府制度創新、事業單位與公共機構的創新來實現。」
另有媒體報導,據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人士透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此批示,應繼續抓好領導幹部海外培訓工作,選擇適合的領導幹部到國外高校、企業中學習。
有報導指,胡錦濤的批示是針對中國高官到哈佛大學進修一事做出的,中組部要求應通過此類培訓提高幹部的宏觀戰略思考能力。
二零零三年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第二期開學典禮二十八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此班學員身份有嚴格要求:四十五歲以下、司局級以上、本科學歷以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局副局長盧邁介紹,舉辦此類培訓班是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高中國政府官員的公共管理水平,增強中國政府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所做的一種嘗試。經中央組織部批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三方合作舉辦了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該類培訓班每年舉辦一次,共舉辦五年。美國安利公司為培訓班在美國的費用提供贊助。
據瞭解,本期培訓班共有學員五十九人,均為來自地方和中央部門的廳局級幹部。學員們將在清華大學學習三週,然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並到美國猶他州和密執安州進行實地考察。第一期培訓班共有學員五十五人,零二年五月至九月分別在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接受培訓,中國學員敏捷的思維能力給哈佛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指導委員會主席孫曉郁說,第一期培訓班辦得很成功,學員們普遍反應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學習能力,能將掌握的公共管理知識,運用到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工作之中。
美國安利公司繼去年資助該項目一百萬美元,以支付學員在美費用後,今年繼續資助,該公司表示,將全程資助五年的培訓計畫,使近三百名中國高官順利完成在哈佛的學習。安利還將利用在美國商界及政界的影響力,安排中國官員參觀美國的若乾州及城市政府,並組織與美國商界的座談會。
由於該項目的第一屆培訓班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得到各方關注,中組部在推動第一屆培訓班的基礎上,繼續參與其中,負責接受培訓官員的選拔工作。 潛移默化影響政壇風氣
一位來自要害部門的學員稱,該計畫標誌中國政府增強政府競爭力的努力。隨中國官員到海外接受培訓的增多,以及海外留學生回國加入政府部門,雙向的發展將有利於改善中國政府部門的執政方式和行為方式,有利於中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改善政壇風氣。
據悉,溫家寶在不久前的專家會上曾表示,從過去看,政府對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重視不夠。而創建服務型政府,並非一個自我推動的過程,要通過創新特別是政府自身的創新來實現。
贊助方安利公司也表示,他們發現中國的官員「越來越年輕,視野越來越開闊,與企業的關係越來越近」,他們希望中國官員在一個較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拓寬視野,進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貢獻力量。
「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是2002年正式啟動的一項中美合作培訓高級公務員的項目,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合作舉辦。這個合作項目為期五年,計畫每年培訓60名中國的高級公務員,對象以中央和地方部門的廳局級幹部為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胡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