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治理黃河「懸河」緊迫性加強

(中央社臺北二十一日電)黃河下游是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四至六公尺,被稱為下游人民頭上的「懸劍」。近十多年來,由於黃河來水持續偏枯,河槽泥沙淤積加重,河道內又出現了三至五公尺高的「懸河中的懸河」,造成防洪的巨大壓力。

新華社今天引述黃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洪尚池說,黃河進入下游後,河道陡然變寬,河道面積達四千兩百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八十四是灘地,灘地之間下陷部分是過水河槽。來水正常年份,黃河攜帶的泥沙百分之三十淤在槽裡,百分之七十淤在灘上,河道狀況為「灘高槽低」。

但是近十多年來,黃河來水偏枯,百分之九十的泥沙淤在河槽,遠離河槽的灘面因水沙交換作用不強,淤積厚度減少,出現河道內槽高灘低,灘地又高於堤外地面的「二級懸河」。

目前,黃河下游河段已全部為「二級懸河」,較為嚴重的高懸河段達三百多公里。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專家說,黃河的「二級懸河」一旦發生較大洪水,將造成重大河勢變化,黃河主流有可能橫走、斜走,甚至出現滾河,黃河主流將直衝大堤,增大了「衝決」和「潰決」的危險。

去年七月黃河首次調水調沙試驗中,局部河段流量不足每秒兩千立方公尺發生了漫灘, 漫灘水流直衝大堤,顯示治理「二級懸河」已成為黃河治理的一項緊迫任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