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侃弱智醒央視 重出江湖說射鵰

北京臺五一間以每天4-5集的超濃度(非典時期,常用消毒水,所以老想著濃度這詞)播出央版射鵰。本來是不想看了,沒想到受上次戲評央版笑傲之累,同事、朋友的電話連珠價的打來,要我一定看,並雲就想看我的評論……。

這兩年遊蕩網路,雙手沾滿網友的文債,眼見得是還不了,原已躲居二線,這次受朋友之托看了央版射鵰,打電話時侃了幾句,又忍不住動了鍵盤。乾脆就再為馮婦,重出江湖,侃侃射鵰,為精神文明建設和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貫徹再出把子力氣。

這次央版射鵰吸取了上次笑傲的教訓,把劇情節奏加快了,也不亂改原著了,是最大的進步。整部劇中前兩集拍得最好,丘處機和江南七怪我都能接受。除了楊鐵心和包惜弱調笑後相擁到大炕上耍子取樂,還是露出些包產到戶後新農村生活片的氣息,其他我還真沒太反感的。是不是過兩年脾氣和棱角都磨了不少,眼裡也能揉進砂子了?要是照這個樣子一直拍下去,這部央版射鵰可當悔過自新的案例。

但是(這是行文意料之中的轉折,卻是我看片意料之外的轉折),李亞鵬扮演的郭靖出鏡了。我對他要演郭靖,本已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他對郭靖的糟蹋之狠、醜化之烈、荼毒之深,還是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 整一個弱智!能把郭大俠演成這樣也真不容易。

郭靖這個人,我在金迷研討會上說過不知道多少次。他絕不是一個笨蛋、弱智。郭靖有點魯直、有點固執、反應有點慢、接受能力不強、沒有太多心眼,最大的特點是「憨」。憨字怎麼寫?心上一個敢。敢說真話,敢相信別人,敢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堅持見解 -- 此之謂憨。在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社會裏,這種人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奸人認為這樣的人傻。但「憨」不是智商低,不是愚蠢,不是弱智,當然更不是白痴!金庸說過他在射鵰裡塑造了郭靖這麼一個藝術形象,現實生活中他只在林海峰身上找到了郭靖的影子。林海峰為人厚重、心地赤誠,教授過金庸圍棋,是著名的超一流棋手。如果金庸也把郭靖當成了傻子來寫,他能說林海峰像郭靖?林海峰若真的像郭靖那樣傻,能在號稱第一智力運動的圍棋賽中擊敗當時日本圍棋第一人外號剃刀的阪田榮男九段?

李亞鵬倒好,把郭靖埋汰成一弱智白痴。

退一步說,郭靖的「憨」在某些人眼裡看來的確是傻,允許爭議,可以把郭靖當成傻子擺弄。但是他身上具備的鮮明優點又被編導、演員扔到哪裡去了?郭靖除了憨(憨在我眼裡是可愛的優點)之外,他心懷坦蕩、執著敬事、見義勇為、勤奮刻苦、胸存大義這些可貴的品質又都到哪裡去了?全部變成一個圓頭圓腦的人眨巴著小眼,滿臉迷茫的用瓮聲瓮氣的聲音問:「蓉兒,我們該怎麼辦?」緊接著一個更沙啞的聲音答到:「靖哥哥,……」。蒼天啊!蒼天在上!!怎麼搞成這樣!!!

退兩步來說,編導演員減掉郭靖的智商,剝去郭靖的優點,把他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弱智,可也不能這樣來演啊?《雨人》裡達斯汀霍夫曼演的哥哥,《阿甘》裡湯姆漢克斯演的阿甘,都是弱智,可塑造的非常自然。而李亞鵬在突出郭大俠的「傻」上主要運用了四個表演技法。第一:講話全部是一個節奏,一字一頓,無論情緒如何變化,皆以此節奏,表現郭大俠對外界感應之過人遲鈍。用節奏顯其傻。第二: 從喉嚨底部發聲,每一句話都是瓮聲瓮氣,以音質顯其傻。第三:話音結尾多用「的」,並用降調,以語調顯其傻。第四:常故作迷茫狀,梗著脖子,滿眼睏惑。以神態顯其傻。節奏、音質、語調、神態四招齊出,果然傻得可以。觀眾曰 -- 裝傻。

郭靖這個藝術形象,從普通人到俠,再從俠到與鐵木真縱論英雄,奪一代天驕之鋒銳的大俠,最後成為堅守襄陽,抵禦外辱、威風凜凜、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這是非常清晰的一條主線。如果對《射鵰》中的郭靖還不能認識清楚,就請看看射鵰三部曲第二部《神雕俠侶》裡的中年郭靖。那時的郭靖已經跨越憨厚到了厚重的境界。有一個成語用在這裡最合適了:大智若愚。若愚不是真愚,不是裝愚,絕不能水仙不開花、愣裝大瓣蒜。央視的編導為何對郭靖這個人物的理解這麼膚淺?在劇中能找到原因。南帝四大弟子漁樵耕讀中的書生來了這麼一句:「人不知而不瘟,不亦君子乎?」把「不慍」念成了「不瘟」。這句《論語》裡的名言在初中語文課本有授,怎麼會念錯呢?即使念錯,校對時為什麼不改正?把「慍」念錯,不是水平問題。太不認真了。以這種態度對待影視創作,怎麼能不留駐於表面,喪失對人物內涵的把握?

楊康在原著中是個悲劇人物,他身為漢人,卻被金國六王爺養育長大,這離奇的身世奠定了他的悲劇。無論他助金還是助宋,都是忘恩負義的叛徒。楊康還是個一心要在政治上有為作為的厲害腳色,這就使他的悲劇鐵板釘釘、無可挽回。他對宋或對金所做越多,對自己的傷害就會越大。楊康在小說中原本戲份不重。83版射鵰為了電視劇裡對手戲的需要,把他的戲份加大,作為郭靖的主要對手,並把他與穆念慈的感情戲升華,成為第二男主角。這次央版也延續了83版的思路,把楊康作為男二號來著意刻畫。可是周傑拿出在港臺瓊瑤哭鬧劇裡的從業經驗來扮演小王爺,全無富貴氣和精明幹練。只不過是常常斜眼看人、時不時撅撅小嘴、耍耍小性,平添一股嫵媚之氣,界於人妖之間。

周傑本人的相貌在83版苗僑偉的映襯下也斷難擔負起小王爺這一稱號。苗僑偉的扮相雍容富貴、俊秀之下透露些陰險狠毒,而周傑小眼大鼻,扮相只能用猥瑣,非常之猥瑣來做形容。錢老有段舊文,改上幾字,正好用來描寫周傑的鼻子 -- 這鼻子原有直長下來的趨勢,卻似給人從正面迎著鼻頭打了一拳,阻止前行,這鼻頭後退不迭,便向兩旁橫溢。 如果說楊康的出身造就了他難以避免的人生悲劇,那麼周傑的長相也造就了小王爺這角色難以避免的失敗,這也是觀眾的悲劇。

除兩位主角外,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在央版中也都洗盡鉛華、改頭換面、粉墨登場。扮演黃藥師的演員,原在《突出重圍》(這部電視劇拍得挺好,值得一看)中扮演C師師長,為人正直善良,劇中有人說他真是個好老頭。這次他演的黃老邪全無半點邪氣,有時笑容裡還露出忠厚,嘆氣中漏出無可奈何的蕭瑟來,也足當「好老頭」的稱譽。

歐陽鋒原是個陰險狡詐中不失凜凜然大宗師氣度的反派人物,讓尤勇這一演繹到成了:凜凜然大宗師氣度下不失陰險狡詐。徹底把主次顛倒。在海上歐陽鋒暗算洪七公,我真恨不得他一掌把老丫的給拍死。一方面是孫海英演得洪七公太可惡,另一方面是尤勇演的歐陽鋒實在不是壞人。若尤勇一掌拍死孫海英,亦算是為民除害。

孫海英犯了表演的最大忌諱:跳不出自己原先所塑造的人物的框框。他演的不應該叫洪七公,而應叫洪光榮或叫石七公。洪七公是洪七公,石光榮是石光榮,不能因為自己成功塑造了一個紅色暴發戶的形象,就把什麼角色都當成石光榮來演。孫海英念出每句台詞都像咳痰未盡。痰多以前是壞事,現在卻是好事,因為有痰可排除得非典的嫌疑。小說中有段黃藥師與歐陽鋒以簫音箏聲比拚內力,洪七公用長嘯加入戰團的精彩描寫。電視裡沒有放過這一片段,以濃墨重彩加以演繹。但見這這邊廂,東邪西毒的玉簫鐵箏鬥得不亦樂乎;那邊廂,老叫化更不含糊,從茫茫大海上趕來,挺立船頭,以手攏口,嗷嗷直叫,那個難聽就甭提了,我馬上把電視音量關小,怕把狼給招來。此情此景我倒是突然想起二十年前一部著名的譯製片 -- 《海狼》,遂口佔一句:狼從海上來,商船不敢過。

央版射鵰中的主要人物塑造幾乎全軍覆沒,但有幾個配角還頗可一觀。頭一個是裘千仞(丈)。裘千仞是武功高強的黑社會頭頭,裘千丈是藉著兄弟的名頭和同樣的一張臉在江湖上招搖撞騙的大混混。83版射鵰裡扮演這兩個人物的是著名演員:石堅。石堅由於扮演姦角太過形象。獲得「堅人姦」、「姦叔」的外號。他扮演的裘千仞我到現在沒有忘記。這次央版飾演裘千仞的演員叫李彧,我特地看了演員表,記住他的名字。李彧扮演的裘千丈另闢蹊徑,走了誇張這一條路,在歸雲莊他大言炎炎,說了「練成武功有什麼用?我練成了曠世武功,卻有了曠世的孤獨。」有周派台詞之風骨。如果不是李亞鵬裝傻充愣在一旁添亂,這段裘千丈大話歸雲莊就是極精彩的片段。李彧扮演的裘千仞去除了裘千丈的油滑,有威嚴,有氣勢。在整部央版射鵰中,裘千仞(丈)是最到位的角色。央版《笑傲》中修宗迪演出了一個傳神的劉正風,是唯一的亮點。這次《射鵰》李彧用他的表演為全劇挽回了些許面子。另外一批配角是全真七子和江南七怪這兩大團夥,扮相表演都中規中矩,除了朱聰的書生氣有待加強,其他的都無大錯。

無論是電視劇、小說,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對於觀眾、讀者,即使時光流逝多年,情節故事都想不起來,可一提起某個人物,還是記憶猶新,腦海裡的形象呼之欲出。而央版《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對主角人物的刻畫都流於膚淺和造作,這是觀眾討厭他們的最主要原因。83版《射鵰英雄傳》至今仍受觀眾厚愛,是因為它貢獻了「憨郭靖」和「俏黃蓉」這兩個螢屏上的經典人物,而不是郭靖一掌拍出十幾個動畫龍頭。

柏楊先生曾用過一個「拳擊手套」的比喻形容晚清洋務運動,用在央版《射鵰》上雖有些大套小用,卻極貼切。央視的主創人員發現香港拍的武俠劇很受歡迎搶走了收視率,也找單抓藥、拍將起來。他們以為只要讓演員漫天飛舞的對打就會領到觀眾的喝采。這就如因患三級肺癆而被擊敗的體弱多病的老拳師,在觀察對手優點時,並不歸功於對手的強壯體魄和高強武功,卻歸功於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老拳師認為只要他也有這麼一副漂亮手套,就一定能發揮更大的威力,因為他有著驚人的自信:自己的身體和武功比對手強得多。這副拳擊手套,如今央版射鵰已順利搞到,並戴著它在全國各大電視臺隆重登場、招搖過市。央版《射鵰英雄傳》裡射鵰英雄的拙劣出演,使精心編排的武打、實景拍攝的名山大川、真才實料的兵器道具,都成了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戴著這漂亮手套的不過是虛弱的病人。這個病人卻自信滿滿姆耆司退?-- 看看,看看我這手套多漂亮,香港拳手的手套都掉色了,哪有我厲害啊!我最厲害啊!!哪個傢伙的手套敢比我漂亮!!!

最後再說一點,本次央版射鵰從港臺學來了一些很庸俗的東西,如六王爺完顏洪烈在長街上的大段歐化愛情宣言朗誦,既不符合故事邏輯,也不符合人物身份,完全是強塞進來的瓊瑤哭鬧劇的私貨。而老頑童動不動冒出的下流話則是港俗(香港片裡有其特有的庸俗方式,台詞是其中一種。我稱之為港俗)的代表。拿下流當童趣,這編導也真有一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