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談判,中國的「紅燈」在哪兒?
中美朝三方代表4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就朝鮮問題舉行了會談,會談結束後朝鮮在4月25日表示朝鮮在會談中提出了消除核問題「當事方」朝美兩國各自關心的「新方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遲遲等到28日才發言說北朝鮮在會見美中特使時的確說將「處理」其核項目,但是北朝鮮期望「豐厚」的補償。鮑威爾拒絕談論北朝鮮「新方案」的具體細節,但是華盛頓政府內外的消息來源都表明北朝鮮在談判桌前同美國正常談判,要價頗高。朝鮮在同美國在非正式談話(side talks)中威脅美國如果不滿足其要求,就會「追求發展核武器,進行核試驗,並向國外出口其擁有的核技術和相關設備」,三個美國政府最害怕的東西。「北朝鮮在上週談判中這種利用私人談話向美國發出威脅的做法不負責任而且極為狡猾,」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華盛頓辦公室的中國問題專家麥艾文(Evan Medeiros)批評說。「中國官方還是盡量對北京會談保持積極態度,但是中國不免會為北朝鮮的『放言』感到不安和尷尬。」
中國一直希望能促成朝鮮危機的和平解決。中國既不想看到北朝鮮變成核俱樂部的成員,又不想看到美國對北朝鮮動武,當然還害怕北朝鮮政權驟然崩潰,北朝鮮的難民潮衝擊中國已經備受SARS危機打擊的經濟,或者引起社會問題。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明白朝鮮半島總有一天要統一,而這種統一將是「南統一北」,因此中國不願意因為北朝鮮而在國際政治中失分,付出政治和外交代價。
「現在面對外交考驗的是中國。中國和美國在朝鮮半島無核化方面利益一致,只是處理方法和調子有所差別而已。中國正在努力週旋於美朝之間扮演一個『誠實的中間人』的角色。而北朝鮮的所作所為正在破壞他和美國談判的基礎,在以後中美朝三邊談判中,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中國願意在向北朝鮮施加壓力的道路上走多遠,對於朝鮮問題中國的「紅燈」設在哪,」麥艾文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
對於北朝鮮的最新「非正式」核訛詐行為,曾經參與板門店休戰協定談判的、已經退休的美國國防部分析員,出生於北朝鮮的詹姆斯.李(James M. Lee)說,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中美朝會談的前一天發出來一份內部備忘錄,備忘錄中心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對北朝鮮進行「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這份備忘錄被泄漏到國防部之外,我個人的意見是北朝鮮在同美國的「非正式談話」中對美國的威脅是針對拉姆斯菲爾德的這份『政權更迭』備忘錄而來的,」李先生說。
朝鮮問題,華府的「鴿派」和「鷹派」的另一個政治戰場
從政府內部泄露出來的消息表明,北朝鮮「新方案」是一步一步走的方案,平壤不僅要得到油、食品援助、安全保障、能源幫助、經濟補償和建立一個輕水核電站,然而北朝鮮同意在這一過程的最末尾拆裝其核武器。而還不清楚這一拆裝過程是否會影響北朝鮮在1994年凍結的以鈈為原料的核武器項目,以及去年高濃縮鈾的核武器發展項目。華盛頓對北朝鮮越來越失去耐心。華盛頓的分析家普遍指出北朝鮮目前的要價是華盛頓的朝鮮問題反對和朝鮮有任何談判的「鷹派」和努力用外交方式解決問題的「鴿派」都難以接受的。
但是對「北京會談」作用的評判上,華府的「鴿派」和「鷹派」調子明顯不一。小布希總統已經甩出來對北朝鮮的批評,稱其「回到了老一套的訛詐遊戲」。然而以鮑威爾為首的國務院仍然稱北京會談「有用」,表示會和北朝鮮繼續談下去。
美國哈德森學院(Hudson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杜加里克(Robert Dujarric)說,「現在美國政府非常迷惑,因為他們沒有一個統一一致的對朝政策。一方面軍事手段太昂貴,但是又不能對北朝鮮坐視不管,而同時還要面對觀點有本質分歧的兩個亞太盟國,日本和南韓。」
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採訪時,杜加里克說日韓分歧也是綁住美國行動手腳的一個原因。南韓並不真正把有核武器的北朝鮮看作一個威脅,因為南韓目前已經對北朝鮮的常規軍事能力感到非常緊張。「南韓最後可以接受一個核武器裝備的北朝鮮,而對使用任何手段在北朝鮮頭上加壓都感到猶豫。然而日本非常擔心北朝鮮的導彈能力加上核武器能力。日韓的分歧也代表了美韓的主要分歧,」杜加里克說。
一直倡導華盛頓同北朝鮮保持外交接觸的美國前任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現任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副會長的坎貝爾 (Kurt Campbell)說,「談判非常艱難,但是使用這一方式解決問題仍然值得一試。」坎貝爾警告說美國拒絕在外交上與北朝鮮外交接觸會是一大錯誤。」
北朝鮮惹起這場危機的目的是「生存」,具體來說他們的目標是,要美國承認其為主權國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還有就是得到經濟援助。出版了《兩個朝鮮》一書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唐.奧伯多菲爾說,北朝鮮當然還是想要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這些北朝鮮似乎願意談判,但是北朝鮮不會退讓的一點是美國做出讓北朝鮮信服的保證不會軍事攻擊北朝鮮。
1994年美朝簽訂的「基本框架協議(Agreed Framework)」已經是「一大錯誤」。杜加里克說,「1994年的框架協議既為北朝鮮提供了經濟援助,又沒有防止北朝鮮真正放棄其核武計畫,幫助北朝鮮建立輕水核反應爐是幫助北朝鮮訓練和技術人員,美國什麼都不做都比這一協議的簽訂好。」杜加里克說的雖然刺耳,但是代表了華盛頓保守派對朝鮮問題解決的基本看法。
美朝會談中的「中國因素」
奧伯多菲爾說,「很多人認為北朝鮮在美國對伊戰爭勝利結束後改變強硬立場,同意同美國開始多邊談判,是因為美國在對伊戰爭勝利嚇壞了北朝鮮。然而,我認為促使北朝鮮改變立場的真正原因是中國決心干涉。中國看到如果按照現在的道路走下去北朝鮮的後果,而中國人對北朝鮮越來越明確這樣一個態度,那就是中國不打算承擔北朝鮮行動的後果。這真正將了金正日一軍,」奧伯多菲爾說。
坎貝爾也認為解決朝鮮問題的關鍵是中國在其中的利益。 「北朝鮮對美國來講是一個充滿糟糕選擇的地方。好的選擇都已經用過了。經濟懲罰方面,美國對北朝鮮能做的現在都做了。我們試過外交手段,威脅,對北朝鮮置之不理。雖然我們不會把軍事手段從桌子上拿走,但是那是一個最糟糕的選擇,不僅會短時間內導致成千上萬,如果不是上百萬人,的死亡,而且會引起地區災難性的振蕩和空前的負面影響,」坎貝爾說。他認為中國,南韓和日本站在美國一邊極為重要。「我們至少要試過所有積極的解決方法,然後再考慮負面(懲罰性)解決方法,」坎貝爾說。
當然要中國在朝鮮半島危機中發揮關鍵作用,還有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中國外交官是否在運用外交手腕中游刃有餘,成熟到能自由駕馭美朝之間,以及地區有關國家複雜的關係和利益考慮。在任何協議達成之前,朝鮮半島還是東北亞的一個火藥桶,而現在是「核火藥桶」。
陳雅莉,《華盛頓觀察》週刊,2003-4-30(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