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地宮真霸道 全球地下堡壘大解密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依仗絕對的空中優勢曾揚言不出一週就可摧毀伊拉克的「戰爭機器』,然而空襲總是達不到目的,發動地面戰的時間不得不一延再延。在這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伊拉克精心構筑的防線,特別是它的地下迷宮,幾乎成了薩達姆的防身盾牌。在戰雲再次密集伊拉克上空時,讓我們來瞭解一下這個防身盾牌,也看看各國的地下防衛工程以及地下掘進技術的發展情況。

薩達姆的地下「迷魂陣」

  伊拉克是世界著名神話《天方夜譚》的源出古國,也是阿拉伯地區的首位軍事大國。1979年薩達姆任伊拉克總統,為重振昔日巴比倫帝國的雄風,他不惜億萬重金大力加強國防工程建設。經過10餘年的苦心經營,伊拉克不僅在伊沙、科沙邊界構築起長達240多千米的「薩達姆防線」,還在縱深內構筑了極其堅固的戰略指揮所,導彈發射工事,超級的現代空、海軍基地和能掩蔽3000多架飛機的堅固機庫,在巴格達等重要城市修建了地下城和「薩達姆地下迷宮』,以隧道將總統府、國防部、安全部、各行政機構、通信中心、巴格達機場等地下防護工程連通,形成了龐大的地下指揮、屯兵系統。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總統府大樓下面,有個高強度的地下指揮部,稱為「地下迷宮」。它採取了分層遮彈整體防護的措施,在距離地表約10米深處有一個0.6米厚的遮彈層,能抗住220多千克(500磅)級的炸彈直接命中。指揮部的主體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整體結構,壁厚達1.8-2.4米,對穿甲彈、鑽地彈都有極好的防護能力。為提高抗震性能,整個指揮部的主體構筑在巨大的橡膠墊子上,並用許多直徑0.6米的高強度大彈簧支撐起來。據說,當多國部隊的炸彈在地下迷宮上面爆炸時,裡面連震動都沒感覺到,薩達姆仍在照常主持會議。

這個地下迷宮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警戒哨所、宿舍、餐廳、浴室和儲藏室;中層為通信中心、會議室、辦公室和總統臥室;下層為發電室、空氣過濾室、給排水裝置等。「迷宮」中有齊全的通信、指揮電子設備和保障持久生存的設施,儲備的糧食、藥品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可維持25人在裡面生存1年以上。另外,在國防部、安全部、行政機構、通信中心、首都機場等要害部門駐地也都構筑有堅固的地下防護工程,而且用隧道相連通。從薩達姆總統府的地下迷官到各要害部門和各要塞之間也都構筑有四通八達的隧道網,並秘密構筑了通往巴格達以外西北地區的地下暗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指揮、防護、機動系統,宛若迷魂陣,而薩達姆和他的高級官員們卻可隨時在地下機動到需要的位置,指揮全國軍民作戰。

  據報導,像這樣的地下迷宮,薩達姆在全國建造了多處。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曾對薩達姆的八處總統府邸進行實地核查評估。這八處府邸分布在伊拉克全國各地,總面積超過7000多萬平方米,共有1500多座地面建築和地下防護工程。其中在首都巴格達有三處,在巴格達以北薩達姆的家鄉撒拉赫丁地區有三處,在伊拉克南部戰略要地巴士拉和北部摩蘇爾各一處。可以說,在伊拉克的全國各地都有保障薩達姆及其統帥機關隱蔽安全、穩定指揮和持久抗戰的地下指揮中心。這些深藏在地下的座座迷宮,不僅大幅度提高了防護工程的抗爆強度和綜合防護能力,還使目標更加隱蔽、保密,成為保證伊拉克國家首腦在戰爭時重要的堡壘。

  當然,薩達姆的地下迷宮與美國建造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那才是當今世上首屈一指的地下防衛工程。

北美防空司令部是美國全球指揮控制中心的一個高級指揮所,擔負著美國空間探測和跟蹤、戰略預警、防空以及對地面、空中核爆炸探測等任務。

  該工程始建於1961年,經過不斷的加強與完善,已形成了由4.8千米隧道和14座地下建築物構成的總面積達23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城。

  內設作戰指揮中心、空間防禦中心、計算機中心、氣象中心、情報中心、醫療中心和空調、淋浴、餐飲、貯水、貯油、倉庫等保障作戰和生活的設施,可容納900人在內工作,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可維持自給一個月。

  為了增強抵禦高精度遠程制導核武器打擊的能力,提高指揮系統的生存力和穩定性,北美防空司令部不僅選址在戰略位置適宜、地形隱蔽的斯普拉斯市西南夏延山裡,而且其主體工程深入地下360-525米的花崗岩層中,並採取了多種高技術防護措施。一防核彈爆炸衝擊波。工程的各個入口處都設有500米以上的消波密閉通道和兩道以上的電控連鎖防護門,只有第一道門關閉以後,第二道門才能打開,這樣就將工程內外完全隔絕了。二抗震。設計師們將地下建築用大彈簧支撐起來,下不著地上不觸頂,前後左右不靠洞壁,其中的11座建築物就使用了937個彈簧。這種彈簧是由直徑7.6厘米的高性能圓鋼製成,每個高約120厘米、直徑60厘米,重690千克,可承受30噸重的壓力。此外,在地下建築物的下面還裝有液壓減震器,通道、管道、電器設備之間均採用柔性連接,並在各種設備上加有減震裝置,當受到地震波和衝擊波的作用時,能有效緩衝並很快穩定下來。三防核生化沾染。在工程中,設有完善的密閉。濾毒通風、消除污染設施,保證工程內部環境不受外部影響。四防電磁脈衝。核爆時會產生一種很容易穿透岩上層的高壓電磁脈衝,可嚴重干擾電子設備特別是無線電通信和計算機的工作,甚至造成毀滅性破壞,癱瘓整個指揮控制系統。為屏蔽電磁脈衝,工程的各個建築物全部用9.5毫米厚的鋼板包裹起來,所有管線、電氣設備等都進行了嚴密的抗電磁脈衝處理。北美防空司令部經過這樣週全的高技術處理,即使百萬噸級當量的核彈直接命中也不致被破壞。

  該工程已為世界知曉,失去了戰略指揮工程應有的保密性。所以,美國正計畫在馬姆斯特羅姆山區另建一個深入地下達1000-2000米的超級指揮中心,以逐步取代夏延山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由於地下防護工程的優越性,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很多國家就開始了地下防護工程的建設,而且競賽激烈。其工程長期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不少國家的地下指揮工程至今秘而不宣。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報告,蘇聯在莫斯科周圍160千米範圍內修建了75個專供政治局、總參謀部和高級政府機關使用的深入地下數百英尺、可承受6.87兆帕超壓的國家級指揮所。法國在三軍參謀部大樓的地下修建了深達10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作為戰時的指揮中心。

  1984年交付使用的日本最現代化的指揮控制系統,其心臟--中央指揮所,座落在東京都港區赤阪的防衛廳大院內,地上兩層,地下3層,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深入地下30多米。

  其實,不僅首腦防護工程和大量C3I??系統在競相向地下轉移,連陸軍陣地和空軍、海軍、戰略導彈部隊的重要基地也都力求深入地下。早在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激烈對抗時期,瑞典、蘇聯等國就建造了龐大的地下海軍基地。瑞典木斯嶼海軍基地的水洞依山傍海,寬若航道,大型軍艦進出自如,內部有完善的設施,可供歸港艦艇掩蔽和維護。從前的蘇聯到今日的俄羅斯,一直都十分重視發展和運用導彈核潛艇,為了保持這一戰略威懾力量的優勢,他們專門建造了地下基地。導彈核潛艇可以進入洞庫得到可靠的掩蔽和戰備補給,一旦需要就順洞潛入水下,開往指定海域。這對提高戰略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隱蔽作戰企圖,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美國還將建造能抗住大規模核襲擊的大型超深地下洲際彈道導彈基地,預計花費500億美元。該基地將深入地下750-1050米,隧道總長600餘千米,部署帶有10個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及小型的單彈頭導彈,還將貯存各種衛星。當軌道上的己方衛星遭到破壞時,可及時發射上天,以確保C3I系統的暢通。

地下防護工程的大規模建設,使得傳統的打眼放炮開挖隧洞的方法難以滿足需要促使世界各國開始研製和使用一些新型的地下掘進裝備。

  從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日、瑞典和聯邦德國等國首先研製出岩石掘進機。經過20餘年的發展,掘進機在許多國家的地下工程建設中成為一種主要機械。它如同一個巨大的穿山甲,機頭上裝有能咬碎岩石的牙齒--刀具,由高級合金鋼製成,異常堅韌、銳利。當機身以賽過火車頭的數千上萬馬力向岩層中推進時,刀具旋轉,將岩石切削下來,經輸送機排出洞外。岩石掘進機既可開鑿平坑道,又可開鑿垂坑道,還能在地下轉彎。其掘進速度一般為每月300-400米,最高能達2000多米。開挖出的隧洞直徑為2-12米,如果採取先打導洞,再擴大掘進的二級掘進方法,開鑿直徑可達15米以上。與鑽孔爆破法相比,岩石掘進機的速度快數倍至數十倍,且省人、省力、安全、成洞現整。隨著遙感技術和電腦的普及,高技術的掘進機可以根據岩洞的石質和掘進斷面尺寸、縱橫坡度等參數自動調整機身姿態、刀具選配和推進速度等,甚至機旁可以不留人,在監控中心便可全部掌握。

  此外,美國還試驗一種用於打坑道的火炮,是一種口徑為105毫米的滑膛炮,可發射重4.5千克的混凝土炮彈來破碎岩石,進行坑道掘進。據試驗,炮彈發射後初速為1500米/秒,一炮可打下岩石1.5噸,比一般打眼放炮的爆破法快3倍多,而成本費降低約1/3。

  水是一種幾乎不能壓縮的物質,因而施加給水的壓力可以有效地傳遞出去。根據這一性質,美國正在研製了一種用於地下掘進的水炮。它主要由高壓水泵和噴嘴構成。水由壓縮空氣推動的活塞加壓後,經噴嘴射擊,射速高達每秒3000米以上,水壓高達466兆帕(4570千克力/厘米2),比85加農炮彈爆炸的壓力還高,能穿入石灰岩15厘米深。每秒鐘放一炮,能連續射擊。據在石灰岩中掘進試驗,用6門水地開挖出直徑6米的坑道,比普通掘進機快2.5-5倍。

美國還試製成一種噴水掘進機。這種掘進機的頭上裝有31個孔徑僅有0.2-0.4毫米的噴嘴,21個能切割岩石的盤形刀具,機身有一個高壓水泵。水經高壓水泵加壓後,從噴嘴射出,壓力高達430兆帕。這樣高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岩石的抗壓強度。31個噴嘴恰似31把銳利的鋼錐,直戳岩層。緊接著盤形刀具將岩石一塊塊切割下來。據在花崗岩中試驗,它比普通掘進機效率高一倍,成本降低30%,特別適用於在堅硬岩層中開挖地下工程。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被廣泛用於地下工程建設的自動控制系統,強流電子束技術還被直接用於切割岩石。這種掘進機上裝有一個強流電子束髮生器,可將幾百赫茲脈衝頻率的數兆電子伏特電子束射向岩層,使岩石發生膨脹。當膨脹力超過岩石的抗拉強度時,岩石便破碎,被剝落下來。據報導,蘇聯還將這種新技術運用到聯合型隧洞掘進機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更有驚人的發明,研製出了一種能使堅硬的岩石軟化的化學藥劑。將這種特殊的軟化藥劑噴塗到掘進面的岩層上,岩石的硬度便逐漸下降,最多可下降50%。這樣,盤石如泥,再利用鑿岩機械或其它方法掘進,速度便成倍提高。

  隨著地下城市、地下鐵路和連通洲際的海底隧道一個接一個地展現於世,人類開拓利用地下空間的前景更為誘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