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初到北京,總會被分布在京城各處的「門」叫得不知所措。由於北京發展建設的原因,有很多現在叫「門」的地方早已見不到「門」的任何蹤影,但在歷史上,這些和門有關的地方的確都曾經有著各種各樣的門樓建築,而且根據它們的不同作用,才有了這許許多多不同的名稱。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各門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內九」是指現在沿北京二環路的原九座城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崇文門、宣武門、前門、德勝門和安定門。西直門明代稱和義門,是運水通道,每天一早從玉泉山運來的水,從和義門運進北京城,進入皇城。東直門明代稱為崇仁門,是過往運送柴炭車的,叫做柴道。朝陽門明代稱為齊化門,是運糧通道。崇文門叫哈德門,是運送酒的通道。前門叫正陽門,是皇帝出入之門,平民不能走,只能走兩旁的月門。宣武門叫順治門,死囚從此門押出,拉到菜市口斬首。阜成門當時叫平則門,是運煤通道。德勝門是軍隊得勝班師回朝進入的門,安定門是軍隊出征時走的門。
「外七」,包括廣渠門、廣安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和永定門,這些門是為老百姓入城做小買賣、打短工、走親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個門是為城裡的文武百官進出宮廷用的。
摘自《山西家庭報》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