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人大代表鄭功成也說,就業歧視扭曲了人力資本的正常流動,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35歲以上者免談*
在中國,人到了35歲或者過了35歲,有不少職位就沒有資格爭取了,因為許多招聘廣告和招聘簡章都明文規定要35歲以下的人,在招聘會上,不少僱主的攤位上標明「35歲以上者免談」。
過去,人們說演員、模特、運動員是吃青春飯的,自然有年齡限制。而現在中國的其他很多行業也只招年輕人。例如,記者手頭的一份中國報紙上刊登的報社對編輯記者的招聘要求,第一條就是「年齡35歲以下......」有關方面的解釋是,當記者需要精力充沛體力好,又能熬夜又能跑,家庭負擔還得小。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全教授認為,招聘時不應該籠統的限定年齡,而限定年齡者應該在職位說明書中說明年齡和職位的關係,給出合理的理由。
中國的 *海歸派缺乏年齡優勢*
有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得到了學歷和工作經驗之後想當海歸派,但是一看這些廣告,發現回國後只能自己創業而無法就業,因為找不到工作。
美國的《就業年齡歧視法案》規定在招聘、雇佣、工資、獎勵、培訓、晉升中實行年齡歧視是非法行為。在九十年代初期,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女性乘務員控告僱主對她們的年齡要求是年齡歧視。結果,公司被迫讓步,現在聯航的飛機上不但有空姐,還有空嫂和空嬸。
中國為什麼存在招聘中的年齡歧視呢?一般認為,在經濟上,是因為中國人力資源供過於求,勞動力市場是僱主的買方市場。在法規上,是因為中國缺少詳細的禁止歧視的法律法規。不過中國的<<工人日報>>發表的文章說,中國憲法、勞動法律及法規與國際勞工的《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原則大體上是一致的,「只不過在實踐中落實、執行情況不好。」
劉海明在<<羊城晚報>>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另一個原因。文章說,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部門在選拔幹部時,往往打著幹部年輕化的口號採取一刀切的做法,這等於執行了年齡歧視的原則,造成了一些企業的用人標準「跟風」。 作者表示應該借鑒美國政府部門的做法:「只要你能幹,沒有人說你該退休了。」
- 關鍵字搜索:
- 政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