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放膽賒賬 媒體稱:中小學生欠賬消費令人憂

某中學一學生家長近來聽聞兒子在學校老有飲料喝,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和親友近期都沒有給兒子零花錢,兒子哪來的錢買飲料呢?他「軟硬兼施」追問兒子,兒子才承認是在學校門口向一副食商店賒賬買來的。
  
  法制日報今天發表文章:中小學生欠賬消費令人憂。文章在列舉了種種現象後認為,要想剎住中小學生欠賬消費的不正之風,必須從賒賬和思想教育兩個源頭進行堵截。文章指出,全社會都要共同努力,為學子們創造一個純淨健康的空間。
  
  文章又舉例說,另一位中學生的家長讓孩子去買袋大米,結果大米一直沒有買回來。他一再追回,才知道是孩子還食雜店欠款了。他來到食雜店一問,真有此事,一個有許多學生欠賬的賬本上,還有他家孩子近百元的欠賬。他曾多次警告過店主,不要再向未成年的孩子賒賬,可店主依然我行我素。家長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制止店主的這種行為。家長氣憤地說,這不是將我的孩子往邪路上引嗎?
  
  文章表示,中小學生沒有任何經濟能力,店舖放膽讓學生賒賬,實際上是盯著家長口袋裡的錢。不少學生不敢向父母要錢,為了籌錢還債,偷取同學和家長的錢財,還極易被社會不良分子利誘和利用。父母怕孩子為籌錢學壞,不得不照單全收孩子的「債務」。有的店主正是吃准了家長的這一心理,有恃無恐大肆賒賬。
  
  多數中小學周邊的商店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類似的情況。一些學生在一次次賒賬消費後,往往是舊債未還,又舉新債。零用錢不夠還,就只好撒謊向父母要錢。於是就編出學校要交材料費、活動費、同學過生日之類的謊言。不明真相的家長往往遷怒於學校,卻忽略了孩子身上的「變化」。
  
  文章認為,要想剎住中小學生欠賬消費的不正之風,必須堵住兩個源頭,一是賒賬的源頭。公安、教育、文化、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的一些商店的管理,不准向未成年人賒賬,堅決向校園欠賬消費族亮紅燈。二是思想教育的源頭。學校要抓好苗頭,強化教育,重視在新形勢下開展艱苦奮鬥的思想教育。對班級「欠賬消費族」,班主任要做到胸中有數,經常找他們個別談心,強化教育,並及時與家長聯繫,得到家長的支持。
  
  文章指出,需要倡導一個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消費環境,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家長要嚴格要求孩子,學校要耐心教育學生,而且全社會都要共同努力,為學子們創造一個純淨健康的空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