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的中國經濟(下):高增長下的通貨緊縮危機

在上海最繁華的商業區南京路上聳立著一座66層高的大廈--「恆隆廣場」。 大廈中集中有許多知名外國企業的駐滬機構。在租金的昂貴程度堪爭「東洋第 一」的該大廈最高層,駐紮著一家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私營女裝企業--「上海茉織 華」。對於私營企業的入駐,樓宇管理公司的王睿主任解釋說:「這並不希奇。現 在私營企業力量不斷壯大,大大拉動了上海寫字樓的需求。」

在上個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16屆代表大會上,曾經被看作為「剝削階級」的 私營企業家的入黨問題得到了認可。所謂私營企業,相當於日本的民間企業。在上 海,私營企業的數目以每年25%的速度在遞增,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3萬2千家。正是 這種顯著變化促使中國共產黨作出了這個決定。

個人是消費的主力軍

如果說商業的主角是私營企業的話,個人就是消費的主力軍。轎車熱拉動了今 年的國內消費。截止10月,中國今年的轎車銷售量已經達到去年的1.5倍,達到90萬 輛,而其中大半買主都是個人。高檔消費品多為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公費購買的時 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北京大學進行的一次演講中,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石小敏對學生們小 聲說道:「就個人觀點來來,如今的中國回到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所謂新民主主 義社會,指的是1949年建國後不久,資本主義尚未被否定的一個時期。他說:「現 在非公有經濟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當時。」

前所未有的狀況

計畫經濟中主導經濟發展的是「官」,而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則是「民」在牽引著經濟發展。雖然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望達到8%,但中國經濟中仍存在死角。物價下跌不見停止,這是一種高速增長下的通貨緊縮,是任何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一 種狀況。

今年,世界著名傢俱企業IKEA(宜家)將北京和上海的店舖中的商品價格平均 調低了30%。一款雙人沙發的價格從1395元降到了995元。支撐其作出這種果斷決定 的是中國的低成本生產。如果能將低成本生產與外資的高效率經營相互結合起來, 自然就能產生很大的降價空間。

此外,國產家電的價格下降幅度也不小。全自動洗衣機988元,電飯煲69元-- 這是大型家電連鎖店「國美」的廣告。

著名經濟學家樊鋼對這種現狀予以了積極評價:「這是技術進步和削減成本的 努力帶來的物價下降效應。現在的中國與高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的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很相似。」

但是,供需之間的差異也是導致物價下降的一大原因。在知名洗衣機生產企 業「小天鵝」集團,由於生產過剩導致兩年裡庫存增加了1.4倍。日本貿易振興會上海事務所丸屋豐二郎所長指出:「中國企業優先重視佔領市場份額,這種做法容易導致過剩生產。」

與日本的發展軌跡不謀而合?

對於這種供需差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任袁鋼明很早前就敲響了警鐘,他認為問題的實質「並非生產過剩,而是需求不足」。

他提出疑問:「在農村,彩電、冰箱還沒有普及,怎麼能說是生產過剩 呢?」在中國農村,平均每百戶僅擁有30臺洗衣機,14臺冰箱和54臺彩電。因此,要避免單從沿海城市地區的情況對中國經濟作判斷。

16大上提出「20年裡使國內生產總值(GDP)翻兩番」。這意味這今後要保持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高速經濟增長步伐,因此公共投資的支撐是必不可缺的。加上促進內陸地區發展的西部大開發政策、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 的需求,不僅在政治方面,在經濟方面也需要不斷加大公共投資。

以舉辦奧運和世博會為契機,使經濟增長獲得新的動力,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如今中國的情況與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軌跡不謀而合。只是,中國的國情更為複雜。由「民」產生的生產和消費的自律性循環對整個13億人的社會的影響能達到何種程度呢?考驗還在後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朝日新聞/澤路毅彥、村上太輝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