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的一場豪賭——評外資大舉入主大陸國企
翻開大陸最近的財經報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國際資本入主大陸國企的勢頭。大陸加入WTO才一年,國際資本已經迫不及待地搶灘佔地。他們瞄準大陸的關鍵產業,選擇處於有利位置的大型國有企業,用現金換取對企業的控制權。對於那些認為國際資本對中國居心不良的人來說,這一回可真的是"狼來了"。在最近國際資本入主大陸國企的案例中,比較突出的有兩個。一個是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與東風汽車集團的合資。據大陸傳媒的公開報導,東風汽車集團與日產的合作,突破了大陸汽車工業以往與外資合作的模式。以往大陸汽車企業與外資合作,僅僅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資產與外企合資,自己對大部分資產仍然保留絕對的控制權。這次東風集團則不然,它是把自己全部的主要資產都拿出來與日產合資,股權僅是百分之五十,而日產只要拿出自己資產很少的部分,就幾乎控制了東風。實際上,東風是把自己的全部客車業務都交給了日產。事實上,這個合作使日產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大陸擁有完全自主控制的外國客車企業。
另外一個案例就是美國新橋投資集團控股深圳發展銀行。《財經》雜誌以"接管深發展"的醒目標題把這個案例作為封面故事。這個故事確有驚人之處。因為,新橋集團與深圳政府關於轉讓股權的談判還沒有結束,也就是說,在交易沒有敲定的情況下,新橋集團就應深圳市政府的要求,派出管理團隊,對深發展實行了全面的接管。美國《華爾街日報》說,這個案例"創造了歷史"。《財經》雜誌更點明,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第一家被外國資本接管的中國銀行。當記者問代表新橋集團運籌入主深發展的單偉建,"這種事情怎幺會在中國發生"的時候,單偉建答到,"這也是我正在問自己的事情"。
銀行在中國大陸被認為是關係經濟命脈的要害部門,可是深圳政府要把這個要害部門的企業交給外國資本去控制的心情是如此之急切,已經顧不了一般的商業常規。這其中包含的明顯信息是財經雜誌不敢挑明的,那就是大陸的當權者認為,把國有企業交給外國資本管理,比交給自己的官員更可靠。新橋大陸入主深發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大有來頭的。據報導,大陸當局正在準備出臺新的政策,對外資通過收購股權入主更多的大陸國企。
數年前,大陸的地方政府在強烈的私有化衝動中,曾經試圖把一些國有企業賣給外國資本,但是被朱鎔基斷然制止,並斥之為國有資產流失。朱鎔基當時認為,他有能力力挽狂瀾,重振國有企業。後來,在事實面前,朱鎔基認識到國有企業的不可救藥。但是,對於江澤民和朱鎔基來說,把國有企業,尤其是骨幹企業,私有化給'國人',是難以接受的。於是,朱鎔基產生了一個通過國際資本大舉入主,改造國有經濟的思路。朱鎔基力主加入WTO,底牌就是這個路數。我曾經在過去的評論中指出,選擇這個'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的策略,有起深刻的政治原因。簡單地說,就是在合 k性不足的情況下,把資產交給國內的企業家(家奴),會增加他們向當權這挑戰的本錢,而交給外國人,則可以換回對當權者合法性的支持。被迫變法的晚清是如此,被迫改革的中共也是一樣。
對於維持專制的當權者,這個選擇在情理之中,對於入主大陸國企的國際資本來說,則是一場大賭博。他們賭什幺呢?他們賭大陸的政治穩定和經濟成長可以持續下去,至少可以持續相當時間,使他們收回自己的投資。對於國際資本來說,這個選擇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大陸市場的誘惑是太大了。
不過,對於那些並非想在中國大陸撈一把就走的國際資本來說,入主大陸國企的風險是很大的。問題不僅在於改造國企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更根本性的問題是大陸的制度環境。一個對自己的人民不信任甚至感到恐懼的政權,究竟能夠為國際資本提供一個什幺樣的制度環境呢?國際資本如果與中國的權勢集團勾結,那他就是在大陸增加動亂的因素,而如果它站在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一邊,它又可能要冒犯專制當局,而於己不利。在一個不公平的制度下,在商言商不可能是道德中性的。
(RFA 11/4/2002 17:51)(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