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陰影再度籠罩中國

在中共十六大召開前夕,當局正在極力營造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但據中國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居民消費已連續九個月呈下降趨勢,雖然許多大陸民眾認為物價越便宜越好,但經濟學界卻對物價持續走低憂心忡忡,擔心對未來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從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至今年七月為止連續九個月,大陸消費品價格指數持續處於負增長的態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報告分析,造成這種因素除了技術進步外,原因還包括加入WTO後調降了五千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以及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

不過,報告指出,造成這種結果最重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教育醫療費用支出增加也制約了消費需求的繼續增長。

通貨緊縮再現,令大陸經濟學界憂心,他們擔心當局為了舉行十六大,刻意忽視這個現象,對未來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微就指出,從表面看價格降低會給民眾帶來一些好處,能以相同價錢買到更多東西,但對企業來說,價格持續下降會使企業利潤縮水,企業收益少又將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工人工資減少、企業投資意願降低、新產品開發能力下降,這些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大陸經濟界人士認為,通貨緊縮造成企業減產,必將導致員工收入減少,而員工收入降低,又會形成整個社會購買力的下降,市場上的商品更會銷售不出去,商品價格還會下降。如此惡性循環必會影響經濟長期穩定運行,因為消費佔大陸國民經濟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對此,中國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中就訪問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易綱。易綱認為,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大陸還將面臨物價向下的壓力,今後必須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結合,以穩定的貨幣增長來支持經濟的發展,使物價保持在一個比較正常的水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