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終於在黨十六大會議召開前兩月公布會議日程。和過去相較,兩個月前公布時程並無稀奇之處,但和今年上半年北京不斷對外表明「今秋」、暗示九月將召開的議程相較,外界卻不得不對其內部決策過程及所顯示意義出現疑問。北京政情分析家認為,延緩召開時程,除顯示江澤民等第三代領導集團的權威如故外,也表明以胡錦濤為首的第四代領導集團能否順利接班,仍充滿變數。
今年上半年,中共高層領導包括江澤民、朱鎔基及李鵬等,先後多次向外國元首表示今秋「十六大」中共政局將面臨「交班換代」;事實上,早在九九年七月江澤民會見到訪的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時,就明白表示總書記一職「應培育新一代」。跡象指出,江李朱等在「十六大」後退出政局第一線已是定局;但近一年來包括北京內部及海外對中共高層政局人事反覆的傳言、黨代表選出竟隔兩個月才宣布召開日期,顯示中共高層內部對許多重大決策及未來前景擘畫仍存歧見。
首先,中共延緩召開「十六大」的主要原因,應是為江澤民「思想體系」定位的難產。三前年,在胡錦濤中央黨校體系及滕文生、王滬寧領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主持下,「江澤民思想體系研究小組」早已成立,由「三講」及「三個代表」構成今年六月江澤民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已代表江思想體系的精髓。中共重要刊物「瞭望」稍早透露,「三個代表」將寫入「十六大」黨章,但江論述在中共的黨內定位卻在黨內出現嚴重紛歧。「寫入黨章到什麼程度」,成為「十六大」前中共高層角力的一大因素。
江澤民在中共黨內具一言九鼎的權威仲裁者地位,但江在八九年「十三屆四中全會」出任總書記前是上海市委書記,當時李鵬早已是總理,李瑞環黨內地位也不在江下,更別提直至今日北京民眾仍認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比江當年有更大作為,朱鎔基當年任市長在處理「八九民運」時的作為強過江澤民。
也因此,「十六大」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便是如何定調「六四」江上臺以來的政績總結。毫無疑問,礙於眾多內部紛歧異見,江澤民從九七年「十五大」再提出政改精髓的「初階論」,仍將在「十六大」藏諸名山,但「政治拖住經濟後腿」的論點,會隨著社會日益開放帶來一股新的思潮。
然而,最受外界關注的,仍是第四代的一線領袖能否順利真除的問題。熟悉政情的北京人士透露,截至近日,胡錦濤面對密友詢問時仍表示,「上面尚未做最後決定」。黨大會延後召開已表明瞭這一跡象。而其中蘊含的重要訊息,顯然在於內部派系晉用出現擺不平現象。在這方面,曾慶紅如何擺放?誰取代錢其琛為外交「掌舵」?以及李鵬的戰友羅干是否進常委?乃爭議主要焦點。
消息指出,即使「十六大」江全面交班,但他掌舵的中央對臺領導小組、外事領導小組及財經領導小組也不會馬上換班,除為江保留顏面外,也出於政局過渡的考量。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