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從南華早報看香港媒體自我審查
近來香港媒體多了自己成為新聞人物的事件。中文媒體多了收購事件,多數同中共或親共資本有關;而英文媒體多了炒魷魚事件,老闆炒夥計魷魚,或夥計被迫炒老闆魷魚。炒魷魚事件最近又發生在<南華早報>身上。8月6日,在該報擔任了6年的副總編輯羅賓.鮑曼被老闆炒魷魚,第二天,總編輯托瑪斯.亞伯拉罕向老闆遞上了辭呈。<南華早報>說亞伯拉罕的辭職是私人原因,但從時間的排列和緊湊來看,兩天內兩員大將同時離開,原因當然不簡單。
這一天,新督印人裴甲克在該報發表一篇重要文章,為該報定位,聲稱要做一份可以匹敵世界一流報紙的刊物,既支持中國大陸多方面發展,又支持香港改善工作同生活環境。身為媒體要支持這個那個,簡直是一種褻瀆,也怪不得出現人事大地震了。
回顧香港主權轉移後的<南華早報>,2000年11月發生中國版主編林和立被逼走事件,他是因為批評江澤民接見香港親共資本家而引起老闆的不悅;今年4月29日,<南華早報>駐北京採訪主任貝克爾被解雇,他指責報社在報導中國新聞時進行「內部審查」,並指責報社編輯干擾駐北京記者站的工作。 由於有這兩個事件,所以估計這次老總、副老總同時離職,可能同新聞自由或辦報方向有關。
這是不是說<南華早報>在九七年以前就風平浪靜呢?去年2月中旬,另一英文報章的助理總編輯奴利.維他奇在新著<北風>中,就大爆他在<南華早報>期間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報館高層「自我審查」事件。他當時在該報的專欄時常撰文批評親共富商、內地傳媒及臨時立法會等,其後被調離該專欄而辭職。
也就是說,該報的「自我審查」已經走了兩步:九七前是第一步,九七後是第二步;九七前不敢太明顯,怕影響香港的形象,九七後就更加事無忌憚了。第三步會不會炒掉全部老外,以便報紙可以更符合中國國情?
舉一凡三。如果連英文媒體都如此,中文媒體更可想而知了。只是中國人已經習慣這種情況,比較馴服,所以沒有鬧太多新聞而已。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前後,以及最近他有關「一邊一國」的提法,香港報章幾乎難找到同情的言論。有的更是成了中共暴力言行的幫凶。這算是中共對香港媒體改造的「成功」吧?(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