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爭著出國 北大清華為誰辦

 2002-04-15 19: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01年一個週六的晚上,留學美國的小陳參加了一次很特別的聚會。

   這是一次再簡單不過的聚會,二十幾個人分坐在一間不算太吵的小酒吧裡隨意地聊著天。

   但這絕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聚會,因為這是來自中國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利堅合眾國舉辦的一次同學會。

   這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子虛烏有,如果看一看下面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肯定,這樣的事情絕不僅僅是一個特例。

   最優秀的學生去了哪裡

   2000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這些人畢業後直接出國留學的有751人,大約佔畢業生總數的20%,其中有587人同時選擇了美國,比例高達78%。

   2001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畢業後直接出國留學的有831人,佔畢業生總數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國,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長了9個百分點。這一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畢業32人,直接出國留學的達28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畢業15人,出國人數達13人,比例接近90%。

   在拿到這組數據之前,北京大學教務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北大出國留學人員的統計數據是不會向外公開也從來沒有向外公開過的。

   2002年4月5日,記者冒雨趕到了北京大學派出所辦公室,門上貼著一張白紙:有事直接推門,不用敲門。進去之後,看到僅有的兩個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交取表格、辦理手續的人進進出出,電話鈴聲響個不停。辦公室負責人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抽空說:「這段時間是辦理出國留學手續的高峰期,北大學生申請出國留學被拒絕還是很少的,今年截止目前為止,出國留學的人肯定比去年還要多。其中大部分出國留學是自費的。」

   清華大學對於出國留學人員的統計數據諱莫如深,記者曾多次向清華有關部門索要相關數據,得到的回覆是:這些數據沒有得到教育部批准,不能隨便向外界公布。但是來自新華社的數據表明:1998年,清華大學畢業生直接申請出國留學的為760多人;1999年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關,達1120多人;2001年繼續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續增長的勢頭。

   據北大一些老師和學生說,北大文科出國的學生少一些,理工科畢業出國的學生就非常多了。比如物理、化學等相關專業一直是出國比例比較高的的學科,如上文提到的,幾乎全班學生都出國的現象也並不罕見,因此在美國舉行同學會也就很自然了。

在北大、清華出現了同樣的現象,就是很多學生在大二、大三的時候不是去上基礎課而是手裡捧著新東方的「紅寶書」準備「寄託」(GRE和託福)考試。

   當記者走出北大校門時,碰見一群來自四川某中學度春假的中學生,儘管天上細雨靡靡,卻絲毫沒有降低他們的熱情。他們爭先恐後地在北大西門那座古香古色的門前留影。一個女孩子興奮地對給她拍照的同學大聲叮囑,一定要把「北京大學」四個字拍進去,記者看見,他們的眼神中迸發著激動。

   北大、清華對於這些中學生來說,簡直就是高高在上的聖壇,這裡寄託著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但是一旦夢想實現,當他們真正邁進這座大門的時候,為什麼他們的「寄託」目標就迅速變成了遙遠的大洋彼岸的那些國家?難道這裡僅僅是他們實現跳躍的一道龍門?

   不回國的理由

   為什麼出國留學?學生們的理由充分得似乎無可辯駁,「國內技術水平低,試驗設備差,研究環境不好。」

  的確,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們的學術水平和學習研究的環境確實無法和諸如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相比。

  不過出去的學生大部分樂不思蜀又如何解釋呢?

  《中國青年報》曾經在清華校園做了一個隨機採訪,被採訪的18位清華學生中,明確表示希望出國深造的有14位,另外4位視情況而定。在被問到是否會回國時,表態堅決回國的只有3位;還有3位說現在是傾向於回國的,但不敢保證以後會有什麼變化;表示要看情況再作決定和不打算回國的各有4位。

  很多人在出去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做好了不再回來的準備。

  另據統計,在我國的出國留學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費出去的,而學成回國的人員不到1/3,其中自費留學生回國率只有4%左右。絕大多數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靠獎學金自費留學的。如果按照上述比例推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黃鶴一去不復返。

  為什麼不願意回來?國內的發展條件不好、體制不健全、國內的薪資待遇不高、國內的政策不夠有吸引力……同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起來,上述理由的確成立。

  如果按照個人效益最大化的選擇,他們的確實現了個人效益的最大化。

  北大、清華作為國家重點建設和培養的大學,擁有全中國一流的師資和教學環境、設備,是國家最寵愛的兩個孩子,但現在最寵愛的孩子尚不思回報國恩,我們又怎能對別的孩子有更高的期望?

記得上次採訪北大文化產業研究所的葉朗教授時,他引用老子的話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意為我們的根基在中國,鳥飛得再遠再高,最終應該還是要飛回來。

   三年十八個億,收穫了什麼

  從1999年起,為了支持北大、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國家分三年累計單獨給北大、清華各撥款18個億。18個億,雖然對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需要的資金可能還差得很遠,但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絕不是一筆小數目。正如北大校長許智宏所說:「國家給了北大和清華18個億,的確是一筆很大的投入。」這是一種額外的投入、是一種特別的預算。

  按正常的撥款模式,北大、清華所得到的資金已經高於一般院校了,再加上這種政策傾斜,中國其他那些高校看來再急追慢趕,也無濟於事,更遑論能夠和北大、清華一爭高下了。

  所有的現象和數據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鐵的事實,那就是:國家對北大、清華十分重視和關照,為了把北大、清華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不惜厚此薄彼。

  為什麼?

  因為中國處在一個經濟發展的快速成長期,急需大量優秀的人才投入到各行各業中去,尤其是大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但是18個億和更多的投入之後,我們卻驚異地發現,原來我們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一流的人才,尤其是一流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大量地出走,而且是急不可耐地出走。

  花越多的錢,師資力量越強,教學環境越好,也恰恰為他們出國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清華的一位學生頗有感觸地說:「能在本科畢業時出去,就不要在本國讀研究生。」在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直接出國的學生比例比研究生還要高很多。

  「事實上,美國的留學政策、獎學金政策就是要中國本科生去讀研究生。」新東方的出國留學專家、副校長徐小平在一次留學講座上這樣說。北大的一位教授也承認,之所以北大一些物理、化學專業的學生去美國留學的比例比較大,是因為美國這方麵人才緊缺,因此這方面專業的學生申請赴美留學也比較容易一些。

  即使是沒有出國參加就業的學生,也還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外企。原因是一樣的,因為外企,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跨國公司,他們的待遇要遠遠高於國內的企業。

  於是一批批人才就這樣流失了,前仆後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大學今天已經再次淪為留美預備班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