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跨國公司在華企業,腐敗是為了入鄉隨俗?

 2002-04-01 00: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3月份以來,寶潔(中國)、聯合利華(中國)、強生(中國)的內部腐敗醜聞被相繼曝光。這些跨國公司在華的分公司被商業腐敗所蝕,按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一般規律,儘管在預料之中,但普通消費者還是會感嘆不已。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先後披露的事實,腐敗分成兩類:一類是員工吃上游原輔料供應商的回扣;再一類是員工在下游代理商、經銷商中擁有不合法的所有者權益,也即擁有「股權」和「分紅權」。

  腐敗的形式不同,後果卻殊途同歸---抬高採購成本、壓低批發價格。僅寶潔(中國)公司,每年的直接腐敗損失就高達4000多萬元人民幣。至於間接損失---對員工隊伍的腐蝕,則無從直接計量。

  直面如此現象,已有學者將腐敗與跨國公司積弊相聯繫,認為這些大公司的內部制衡機制也是「繡花枕頭稻草包」。可以預見,這樣的結論在國內商業圈中附和者眾。

  然而,若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判斷未免過於輕率。

  因為類似於寶潔,公司內部若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制度和制衡機制,就不可能發展成為具有全球性行業影響的大公司。從邏輯關係看,寶潔總部、寶潔海外公司、寶潔(中國)的內部制衡當具有一脈相承的確定性。要不,大公司如何實現有效的跨國協調、管理和控制?可見,問題不在於寶潔等內部的制衡機制有大問題,而在於他們所面對的商業規則有質的差異。

  商業文明基於商業規則之中,包括交易信息、交易過程的透明,法治的透明和懲罰的嚴厲。在透明的規則之下,從業者很難找到商業腐敗的制度縫隙,而健康的商業價值觀卻不斷地在從業者中扎根。人們足以深信,在寶潔等的本土,出現寶潔(中國)式的內部腐敗,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與此相反,中國目前流行的商業規則是另類規則。「中國規則」的最大悲哀在於,離開了回扣之類的「潤滑劑」,缺失了不當個人利益與正當公司利益的「雜交」,正常的商業流通恐難順利進行。

  入鄉隨俗。既然「中國規則」以不清不白為特徵、為內容,寶潔(中國)等焉能不理會之?不然,如何在中國市場立足?

  兩害相權取其輕。據報導,寶潔(中國)等也一直致力於內部整肅。挖出腐敗分子,通常以開除處置。但也僅此為止。寶潔們明白,若對內部的純潔度過於較真,勢必以放棄「本土化」的用人方針為代價,由此導致經營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也許多於反腐敗減少的損失,將腐敗控制在一個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內才更為現實。據說,不僅僅是寶潔等,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或多或少在年度預算中列有專項的「腐敗成本」開支。

  與一般國內企業對自身醜聞捂著、掖著的慣常做法不同,寶潔(中國)等倒是能坦然面對自身的不「潔」。這裡有個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但更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商業環境問題,向另類商業規則的「妥協」問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