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學生們都是居住深圳的香港小居民。幾年前,那時的深圳每天只有數十個小學生背著書包到羅湖橋對岸的香港唸書,如今這個數量已經超過2000人。
據瞭解,這些孩子是香港永久居民,多是父親為香港永久居民而母親尚未獲得居港權暫居住深圳的內地居民;也有的是父母均為香港人,卻在深圳投資、工作或購了住房。這些孩子大多在香港的上水、沙田一帶的公立小學讀書,大都是六年級以下的小學生。在深圳大多居住在毗鄰香港的羅湖區、遠的在深圳水庫、蓮塘一帶。由於他們在香港就讀的學校相對集中,早晨上學時大多集體過境且結伴去學校,放學時則由一位老師或同樣家是在深圳的高年級同學帶隊,辦妥入境邊檢手續後,在聯檢大樓外一側集中,由帶隊老師或同學清點人數,然後家庭住址相近的結伴回家,住家較遠的則自行前往固定接應點由家人接回家。
這些年齡在十三四歲以下的小學生們的獨立性和應變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儼若大人,言談之間很少涉及父母和家庭的情況。跟許多「新移民」一樣,14歲的孫濤的父親年輕時到香港,後來到深圳娶妻生子,經常於深圳、香港兩邊走。2年前,孫濤及母親被批准到港定居,但他們卻寧願住在深圳。「老實說,我一點也不希望到香港,我喜歡深圳的生活,我們的房子又大,但父母親都希望我到香港受教育,把英文學好」。惟一令他感到不便的,是晚上溫習功課時,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通過電話互相討論。「我打電話到香港,按長途電話收費,只能盡量簡短!」。
部分學童家長說,為了讓孩子享受到和國際接軌的學校教育特別是英語語言教育,才讓孩子每天往返到香港唸書。這些家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毫不隱諱,這樣做也多少有節省開支的因素:由於香港實行9年制免費教育,所以這些孩子在香港念小學僅需要每年不足千元的書本費,就是加上交通費其教育費用也不比深圳高。也有人稱讓孩子到香港讀書是為了鍛練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
由於這些小學生長期從羅湖口岸經過,與邊檢民警稔熟,許多邊檢民警甚至可以叫出這些「小不點」的名字。學童還挺有禮貌,早上一進驗證大廳先喊一聲「叔叔好」,辦完出境手續後說一聲「謝謝,再見」。
- 關鍵字搜索:
- 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